天天看點

台灣金牌制作人李壽全加盟太合音樂 共同打造流傳于世的音樂作品

作者:娛樂學徒

台灣重量級制作人、詞曲作者、創作歌手、《張三的歌》原唱者-李壽全,近日宣布加盟太合音樂,擔任a&r音樂顧問,開發太合音樂旗下歌手的潛力并拓展音樂内容的深度和廣度。

早于羅大佑的金牌制作人 音樂人也可以是文化人

李建複、潘越雲、蘇芮、梅豔芳、張學友、劉文正、江蕙、費玉清、王傑、王力宏、張懸......這些名字我們耳熟能詳,而他們幕後的推手正是李壽全老師,他創造了千千萬萬人的集體記憶,但因他低調的生活方式,是以對于内地的聽衆來說,可能對他的名字有些陌生。李壽全是早于羅大佑的音樂人,其音樂飽含良知和人文關懷。他率先實驗“概念式制作”的理念,讓台灣樂壇“唱片制作人”成為動見觀瞻的角色,也引領台灣唱片業進入“制作導向”的黃金時代。

台灣金牌制作人李壽全加盟太合音樂 共同打造流傳于世的音樂作品

李壽全

1980年,甫自軍中退伍的李壽全進入新格唱片制作部,初試啼聲制作的專輯便是校園民歌時代的颠峰之作:李建複《龍的傳人》,榮獲金鼎獎最佳制作。之後,他和蘇來、靳鐵章、許乃勝、蔡琴、李建複共組「天水樂集」,創立台灣樂壇最早的「獨立工作室」模式,作品并不賣斷給唱片公司,率先為音樂人争取版稅權利與創作自由。他制作的《柴拉可汗》、《一千個春天》專輯,大膽引進交響詩組曲和前衛搖滾的概念,是「民歌」風潮後期光芒萬丈的不朽傑作。

1982年,李壽全制作潘越雲《天天天藍》專輯,一舉拿下金鼎獎最佳制作、最佳演唱(潘越雲)、最佳編曲(陳志遠)三項大獎。1983年,李壽全為電影《搭錯車》制作原聲帶,并親自譜寫主題曲「一樣的月光」,掀起樂壇搖滾革命,轟動港台。蘇芮憑這張專輯晉身天後之列,李壽全也以這張專輯獲得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金馬獎最佳原作電影音樂(與陳志遠共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與陳志遠共獲)。

1985年,李壽全與張艾嘉、羅大佑共同發起并擔綱制作的公益歌曲《明天會更好》,史無前例号召六十多位歌手參與演唱,是台灣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公益合唱企畫,影響極其深遠。

李壽全經常與藝文圈、影劇圈「跨界」合作,激蕩靈感。1985年他初次走到幕前,小說家張大春、詩人陳克華跨刀作詞,以《超級市民》電影原聲帶的形式出版台灣流行樂史首張ep《未來的未來》。1986年,李壽全出版個人專輯《8又二分之一》,這張充滿人文精神底蘊的專輯,兼有搖滾的厚度和民謠的詩意。文化人詹宏志、吳念真、張大春等人合作寫詞,一首「張三的歌」,更成為傳唱多年的不朽經典。

1987年,李壽全發掘歌手王傑,制作《一場遊戲一場夢》、《忘了你忘了我》、《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把他推上了兩岸三地歌壇天王的寶座。1991年,李壽全慧眼發掘剛從美國返台的新人王力宏,奠定了「優質偶像」的地位。

2006年,李壽全為創作歌手張懸解決糾纏經年的合約問題,讓她順利發片出道。李壽全自此成為張懸的恩師,造就了這位橫掃獨立音樂圈的重量級歌手。近年,李壽全帶着純人聲演唱團體「vox玩聲」四處巡演,深耕校園,掀起一波a cappella風潮。

入行三十多年,李壽全是持續站在最前線、形塑未來的行動者。他示範了“唱片制作”這門手藝的技術高度,也為中文流行音樂注入了現實意識與文學的厚度。李壽全讓我們明白:“音樂人”也可以是“文化人”,一張專輯也可以是一扇啟蒙的窗戶,一首歌也可以引領社會風潮,甚至能啟發、改變一代人的思考方式。打從校園民歌時代入行制作,到1980與1990年代滾石、飛碟等新興廠牌領銜沖刺,天王、偶像席卷歌壇的颠峰時期,乃至于獨立音樂引領風騷的21世紀,從台語歌到港星,從電影音樂到宗教跨界,李壽全總能以準确的眼光、廣納百川的胸襟,在每個時代的轉折,成就一則又一則的經典。

加盟太合音樂集團 發掘新人尋求新的可能性

太合音樂集團是全球領先的音樂服務機構,也是中國文化創意産業的代表品牌。多年來,憑借卓越的影響力和創造力,太合音樂集團建構了“藝人綜合服務、版權營運發行、視聽服務平台、現場活動演出、粉絲互動社群、娛樂整合營銷”等為主的泛娛樂生态體系。太合音樂集團旗下擁有太合麥田、海蝶音樂、大石版權等著名音樂廠牌,以及百度音樂、秀動網、合音量等互動服務平台,貫穿音樂全産業鍊。

此次李壽全加盟太合音樂,他表示将會不斷尋求新的可能性,專注在幕後制作上,發掘新人,制作各種型态的音樂,用自己的熱情和太合音樂共同打造出可以流傳于世,引領社會風潮,甚至能啟發、改變一代人思考方式的隽永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