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年劫匪搶劫日本帝國銀行,事前讓銀行的人服毒,為何他們就吃了

1948年,二戰後的日本一片蕭條,人們還籠罩在戰争帶來的陰影中。1月26日下午3點,位于東京都豐島區長崎町的帝國銀行,門可羅雀,顯得異常冷清。今天來上班的16位從業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地收拾整理手裡的各種表格資料,準備下班。

正在這時,一位男子徑直從員工通道走到了銀行櫃台前,手臂上戴着“東京都防疫班”的臂章,大聲問道:“你們的支行長在哪裡?我是東京都派來的,有事找他。”

當年劫匪搶劫日本帝國銀行,事前讓銀行的人服毒,為何他們就吃了

(網絡配圖)

由于支行長身體突然不适,将行裡的工作交給了副手吉田,趕往醫院去了。吉田忙不疊地迎了上來,打量着這位不速之客。來人大約50多歲,一頭花白的頭發,身穿整潔的白色襯衫,顯得儒雅而有風度。

在亮明身份後,來人遞上了一張名片,上面寫着“東京都衛生課并厚生省厚生部醫學博士”。他接着說道:“有一個感染了赤痢的人,曾經在上午來過這家銀行,美國占領軍司令部要對此處做消毒處理,我奉命提前趕來向大家發放預防藥物。”

由于赤痢傳染性極強,加上這位男子又打着占領軍的旗号,吉田隻好認真對待,将職員們召集到了大廳裡。

在得知現場隻有16名從業人員後,男子叫吉田準備了17把勺子,他要現場給大家示範預防藥的服用方法。他取出随身攜帶的金屬藥盒和一瓶藥水,用注射器往勺子裡注入了幾毫升藥液,一仰頭将藥液一飲而盡。随後,男子又取出一瓶藥水,解釋道:“這是一種中和劑,能減輕第一種藥對你們牙齒琺琅質産生的疼痛,需要在服用第一種藥物一分鐘後才能服下。”

現場所有人,都乖乖地依葫蘆畫瓢,喝下了全部藥物。在喝下第二種藥後,銀行裡的16位職員全部倒下了,有12人當場死亡。其中身體素質較好的4人昏死去過後,僥幸存活下來。

男子随後不慌不忙地拿走了十六萬四千元的現金,和票面為一萬七千元的支票。接着在現場逗留了十多分鐘,帶着全部的作案工具和那張名片,溜之大吉。

警方随即介入調查。從現場遺留的遇害者的勺子中,警方找到了氰化鉀的成分,證明男子實施了投毒并搶劫銀行的行為。

當年劫匪搶劫日本帝國銀行,事前讓銀行的人服毒,為何他們就吃了

而第二種藥物,警方懷疑是水。是罪犯為了減輕職員們身體的不适,又能保證所有人不離開大廳而故意設定的。

警方由此判斷,罪犯是一個對劇毒藥品有相當知識儲備的人。他能精确把握氰化鉀對人體的緻死量和時間,以確定在第一種藥物服下後,無人死亡情況的出現。否則,現場就将失控,他的搶劫計劃也會落空。

正當警方緊鑼密鼓調查案件的時候,罪犯卻神不知鬼不覺地在安田銀行闆橋支店取走了支票上的錢,并在支票簽名處,留下了假名和不存在的位址。這讓警方大為光火。

在後來的深入調查中,警方發現,相同僚件已不是第一次出現。在10月份的安田銀行裡,相同的劇情和手法已經上演過一次。所不同的是,職員們在喝下藥物後,并沒有死亡事件發生,銀行也沒有遭受損失。

第二次事件發生在帝銀事件前一周,同樣的人物和同樣的理由,出現在了三菱銀行。不過該銀行負責人多長了一個心眼,對男子要求服藥的緣由做了調查。結果發現,并沒有一個感染赤痢的人來過銀行。該男子隻好以記錯店名為由,悻悻離去。臨走時,還不忘将随身攜帶的藥水灑在地面上,聲稱為以防萬一,先對現場進行消毒。

警方推測,之是以第一次沒有造成人員死亡,可能是罪犯在做彩排,第二次是謹慎的行長救了大家的命。

不過這兩次行動,罪犯都将名片留在了現場。

當年劫匪搶劫日本帝國銀行,事前讓銀行的人服毒,為何他們就吃了

那麼,兇手究竟是誰呢?

警方大緻刻畫了兇手的幾個特征:此人精通藥劑學,受過高等教育,對銀行工作熟悉,或許還曾在部隊服役過。

但調查持續了大半年,案件依然撲朔迷離。很多人相信,這又将成為一件無頭公案。

不過,在當年的8月21日,警方突然宣稱抓住了兇手。他是一個名叫平澤貞通的東京彩蛋畫家。此人不但畫技高超,在日本國内還小有名氣。

平澤貞通的歸案,讓日本人紛紛質疑,他們不相信這位名畫家會犯下如此血腥殘暴的罪行,要求警方公布調查過程。

原來,警方抓住了平澤貞通遺留的名片展開了調查,将目标鎖定在了名片主人“松井蔚博士”身上。而這位嚴謹的醫學博士恰好把他送出去的名片都做了記錄,于是,警方順藤摸瓜,找到了平澤貞通。

最為關鍵的是,三家銀行的從業人員,都指認了平澤貞通是出現在現場的男子。在案發後,平澤貞通的銀行賬戶上莫名地出現了一大筆錢,并且無法解釋這筆錢的來源。

不過,警方一直沒有找到平澤貞通購買氰化鉀的證據。平澤貞通也一直聲稱自己是冤枉的,在獄中不斷地上訴,最後病死在了監獄裡。

(參考資料:《帝銀事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