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年劫匪抢劫日本帝国银行,事前让银行的人服毒,为何他们就吃了

作者:张生全精彩历史

1948年,二战后的日本一片萧条,人们还笼罩在战争带来的阴影中。1月26日下午3点,位于东京都丰岛区长崎町的帝国银行,门可罗雀,显得异常冷清。今天来上班的16位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收拾整理手里的各种表格资料,准备下班。

正在这时,一位男子径直从员工通道走到了银行柜台前,手臂上戴着“东京都防疫班”的臂章,大声问道:“你们的支行长在哪里?我是东京都派来的,有事找他。”

当年劫匪抢劫日本帝国银行,事前让银行的人服毒,为何他们就吃了

(网络配图)

由于支行长身体突然不适,将行里的工作交给了副手吉田,赶往医院去了。吉田忙不迭地迎了上来,打量着这位不速之客。来人大约50多岁,一头花白的头发,身穿整洁的白色衬衫,显得儒雅而有风度。

在亮明身份后,来人递上了一张名片,上面写着“东京都卫生课并厚生省厚生部医学博士”。他接着说道:“有一个感染了赤痢的人,曾经在上午来过这家银行,美国占领军司令部要对此处做消毒处理,我奉命提前赶来向大家发放预防药物。”

由于赤痢传染性极强,加上这位男子又打着占领军的旗号,吉田只好认真对待,将职员们召集到了大厅里。

在得知现场只有16名工作人员后,男子叫吉田准备了17把勺子,他要现场给大家示范预防药的服用方法。他取出随身携带的金属药盒和一瓶药水,用注射器往勺子里注入了几毫升药液,一仰头将药液一饮而尽。随后,男子又取出一瓶药水,解释道:“这是一种中和剂,能减轻第一种药对你们牙齿珐琅质产生的疼痛,需要在服用第一种药物一分钟后才能服下。”

现场所有人,都乖乖地依葫芦画瓢,喝下了全部药物。在喝下第二种药后,银行里的16位职员全部倒下了,有12人当场死亡。其中身体素质较好的4人昏死去过后,侥幸存活下来。

男子随后不慌不忙地拿走了十六万四千元的现金,和票面为一万七千元的支票。接着在现场逗留了十多分钟,带着全部的作案工具和那张名片,溜之大吉。

警方随即介入调查。从现场遗留的遇害者的勺子中,警方找到了氰化钾的成分,证实男子实施了投毒并抢劫银行的行为。

当年劫匪抢劫日本帝国银行,事前让银行的人服毒,为何他们就吃了

而第二种药物,警方怀疑是水。是罪犯为了减轻职员们身体的不适,又能保证所有人不离开大厅而故意设置的。

警方由此判断,罪犯是一个对剧毒药品有相当知识储备的人。他能精确把握氰化钾对人体的致死量和时间,以确保在第一种药物服下后,无人死亡情况的出现。否则,现场就将失控,他的抢劫计划也会落空。

正当警方紧锣密鼓调查案件的时候,罪犯却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安田银行板桥支店取走了支票上的钱,并在支票签名处,留下了假名和不存在的地址。这让警方大为光火。

在后来的深入调查中,警方发现,相同事件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在10月份的安田银行里,相同的剧情和手法已经上演过一次。所不同的是,职员们在喝下药物后,并没有死亡事件发生,银行也没有遭受损失。

第二次事件发生在帝银事件前一周,同样的人物和同样的理由,出现在了三菱银行。不过该银行负责人多长了一个心眼,对男子要求服药的缘由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并没有一个感染赤痢的人来过银行。该男子只好以记错店名为由,悻悻离去。临走时,还不忘将随身携带的药水洒在地面上,声称为以防万一,先对现场进行消毒。

警方推测,之所以第一次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可能是罪犯在做彩排,第二次是谨慎的行长救了大家的命。

不过这两次行动,罪犯都将名片留在了现场。

当年劫匪抢劫日本帝国银行,事前让银行的人服毒,为何他们就吃了

那么,凶手究竟是谁呢?

警方大致刻画了凶手的几个特征:此人精通药剂学,受过高等教育,对银行工作熟悉,或许还曾在部队服役过。

但调查持续了大半年,案件依然扑朔迷离。很多人相信,这又将成为一件无头公案。

不过,在当年的8月21日,警方突然宣称抓住了凶手。他是一个名叫平泽贞通的东京彩蛋画家。此人不但画技高超,在日本国内还小有名气。

平泽贞通的归案,让日本人纷纷质疑,他们不相信这位名画家会犯下如此血腥残暴的罪行,要求警方公布调查过程。

原来,警方抓住了平泽贞通遗留的名片展开了调查,将目标锁定在了名片主人“松井蔚博士”身上。而这位严谨的医学博士恰好把他送出去的名片都做了记录,于是,警方顺藤摸瓜,找到了平泽贞通。

最为关键的是,三家银行的工作人员,都指认了平泽贞通是出现在现场的男子。在案发后,平泽贞通的银行账户上莫名地出现了一大笔钱,并且无法解释这笔钱的来源。

不过,警方一直没有找到平泽贞通购买氰化钾的证据。平泽贞通也一直声称自己是冤枉的,在狱中不断地上诉,最后病死在了监狱里。

(参考资料:《帝银事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