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學經典之《三國志》導讀第一百七十八講:吳書·賀齊傳

《三國志》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曆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鹹平六年三書已合為一書。#曆史#

國學經典之《三國志》導讀第一百七十八講:吳書·賀齊傳

賀齊字公苗,會稽山陰人也。少為郡吏,守剡長。縣吏斯從輕俠為奸,齊欲治之。主簿谏曰:“從,縣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齊聞大怒,便立斬衆。宗族黨遂相糾合,衆千餘人,舉兵攻陷。齊率吏民,開城門突擊,大破之,威震山越。後太末、豐浦民反,轉守太末長,誅惡養善,期用盡平。建安元年,孫策臨郡,察齊孝廉。時王朗奔東冶,侯官長商升為朗起兵。策遣永甯長韓晏領南部都尉,将兵讨升,以齊為永甯長。晏為升所敗,齊又代晏領都尉事。升畏齊威名,遣使乞盟。齊因告喻,為陳禍福,升遂送上印绶,出舍求降。賊帥張雅、詹強等不願升降,反共殺升,雅稱無上将軍,強稱會稽太守。賊盛兵少,未足以讨,齊住軍息兵。雅與女婿何雄争執兩乖,齊令越人因事交構。遂至疑隙,阻兵相圖。齊乃進讨,一戰大破雅,強黨震懼,率衆出降。

【譯】賀齊,字公苗,會稽郡山陰縣人。他年輕時為郡吏,署理過郯縣縣長。縣吏有叫斯從的人輕薄放蕩、為非作歹,賀齊想懲治他,但縣主簿勸他說:“斯從,郯縣豪門大族,山越人都附從他,您今天懲治了他,明天賊寇就會前來進犯。”賀齊聞言大怒,當即就斬殺了斯從。斯從的族人黨羽便互相糾集聯合,聚衆千餘人,舉兵進攻縣城。賀齊率領官吏百姓,打開城門發起突然進擊,大獲全勝,威震山越。後來太末、豐浦縣的百姓造**,賀齊轉任為太末縣縣長,誅殺惡徒扶持良民,一個月内便将騷亂全部平定。建安元年(196),孫策來到會稽郡,察舉賀齊為孝廉。當時王朗逃奔東冶,侯官縣縣長商升助王朗發兵反叛。孫策派遣永甯縣縣長韓晏兼任南部都尉,帶兵讨伐商升,以賀齊為永甯縣縣長。韓晏被商升所擊敗,賀齊又替代韓晏兼任都尉職事。商升畏懼賀齊的威名,派人前來請求訂立盟約。賀齊是以告谕商升,向他陳述禍福利害關系,商升于是送上印绶,走出府邸請求投降。叛軍頭領張雅、詹強等人不願商升投降,反而一起殺死商升,張雅自稱無上将軍,詹強自稱會稽太守。叛軍人多而賀齊兵少,無力前往征讨,于是賀齊駐軍休息。張雅與他的女婿何雄兩人争奪權勢不相和睦,賀齊便令山越人借故讓他們結怨,使他們猜忌對立,各自擁兵圖謀對方。賀齊于是領兵進讨,一仗就大敗張雅,詹強黨羽震懾恐懼,率衆出來投降。 

國學經典之《三國志》導讀第一百七十八講:吳書·賀齊傳

侯官既平。而建安、漢興、南平複亂,齊進兵建安,立都尉府,是歲八年也。郡發屬縣五千兵,各使本縣長将之,皆受齊節度。賊洪明、洪進、苑禦、吳免、華當等五人,率各萬戶,連屯漢興,吳五六千戶别屯大潭。鄒臨六千戶别屯蓋竹,大潭同出馀汗。軍讨漢興,經馀汗。齊以為賊衆兵少,深入無繼,恐為所斷,令松陽長丁蕃留備餘汗。蕃本與齊鄰城,恥見部伍,辭不肯留。齊乃斬蕃,于是軍中震栗。無不用命。遂分兵留備,進讨明等,連大破之。臨陳斬明,其免、當、進、禦皆降。轉擊蓋竹,軍向大潭,三将又降。凡讨治斬首六千級,名帥盡擒。複立縣邑,料出兵萬人,拜為平東校尉。十年,轉讨上饒,分以為建平縣。

【譯】候官縣被平定,而建安、漢興、南平又亂起來,賀齊進兵建安,設定都尉府。這一年為建安八年(203)。郡府征調所屬各縣五千兵卒,讓本縣縣長帶領自己縣内軍隊,統一歸屬賀齊排程指揮。賊寇洪明、洪進、苑禦、吳免、華當等五人,率領各自部屬一萬戶,兵營相連駐紮在漢興,吳五的六千戶人馬另駐紮在大潭,鄒臨的六千戶人馬另駐紮在蓋竹,共同出兵餘汗。賀齊軍隊讨伐漢興,經過餘汗。賀齊考慮到賊兵勢衆而自己軍隊兵力弱小,深入敵境無以為繼,擔心為敵人所截斷,于是指令松陽縣縣長丁蕃留守餘汗。丁蕃本來與賀齊為相鄰兩縣的縣長,恥于成為賀齊所統轄的部下,便推辭不肯留守。賀齊于是斬殺丁蕃,由是全軍震動,無人不敢不效命聽用。于是賀齊分兵留備餘汗,自己親率大軍讨伐洪明等人,連獲大勝。賀齊臨陣斬殺洪明,其餘吳免、華當、洪進、苑禦都向賀齊投降。賀齊轉而進擊蓋竹,挺軍大潭,吳五、鄒臨二将又降。在讨伐進擊中共斬首六千名,有名的賊首全部擒獲,賀齊又重整縣城,選出精兵一萬人,被升任為平東校尉。

國學經典之《三國志》導讀第一百七十八講:吳書·賀齊傳

十三年,遷威武中郎将,讨丹陽黟、歙。時武強、葉鄉、東陽、豐浦四鄉先降,齊表言以葉鄉為始新縣。而歙賊帥金奇萬戶屯安勒山,毛甘萬戶屯烏聊山,黟帥陳仆,祖山等二萬戶屯林曆山。林曆山四面壁立,高數十丈,徑路危狹,不容刀楯,賊臨高下石,不可得攻。軍住經日,将吏患之。齊身出周行,觀視形便,陰募輕捷士,為作鐵弋,密于隐險賊所不備處,以戈拓斬山為緣道,夜令潛上,乃多縣布以援下人,得上百數人,四面流布,俱鳴鼓角,齊勒兵待之。賊夜聞鼓聲四合,謂大軍悉已得上,驚懼惑亂,不知所為,守路備險者,皆走還依衆。大軍因是得上,大破仆等,其餘皆降,凡斬首七千。齊複表分歙為新定;黎陽、休陽。并黟、歙凡六縣。權遂割為新都郡,齊為太守,立府于始新,加偏将軍。

【譯】建安十年(205),賀齊轉而征讨上饒,分析上饒另置建平縣。建安十三年(208),賀齊升為威武中郎将,征讨丹陽的黟縣、歙縣。當時武強、葉鄉、東陽、豐浦四鄉已先歸降,賀齊上表改置葉鄉為始新縣。而歙縣賊寇首領金奇駐兵萬戶安勒山,毛甘駐兵萬戶烏聊山,黟縣賊寇首領陳仆、祖山等駐兵二萬戶林曆山。林曆山四面峭壁聳立,高幾十丈,山徑危險狹隘,不能施展刀盾,賊兵居高臨下推滾石塊,根本無法進攻。軍隊駐守山下多日,将吏都很着急。賀齊親自出行山間,觀察地形路勢,暗中募集行動靈活的兵士,為他們打造鐵弋,悄悄隐蔽在賊兵不防備的地方,用鐵弋鑿挖山壁形成可以攀緣的小徑,夜裡指令兵士偷偷地爬上去,又垂下很多布帶讓下邊的人攀登上去,一共上去百多人,四散布置,一齊擂鼓吹号,賀齊又部署大部隊在山下等待。賊衆夜裡聽到鼓角之聲四面響起,以為賀齊的大軍已全部打上了山,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那些防守險要路口的人,也都逃回山中大寨。賀齊的大部隊是以才得以上山,大敗陳仆等人,其餘賊寇全部投降,總共斬殺敵人七千。賀齊再次上表分析歙縣為新定、黎陽、休陽三縣,連同黟、歙共六縣(包括始新),孫權于是分出六縣為新都郡,以賀齊為郡太守,郡治所在始新縣,加授賀齊為偏将軍。

國學經典之《三國志》導讀第一百七十八講:吳書·賀齊傳

十六年,吳郡餘杭民郎稚合宗起賊,複數千人,齊出讨之。即複破稚,表言分餘杭為臨水縣。被命詣所在,及當還郡,權出祖道,作樂舞象。賜齊軿車駿馬,罷坐住駕,使齊就車。齊辭不敢,權使左右扶齊上車,令導吏卒兵騎,如在郡儀。權望之笑曰:“人當努力,非積行累勤,此不可得。”去百餘步乃旋。十八年,豫章東部民彭材、李玉、王海等起為賊亂,衆萬餘人。齊讨平之,誅其首惡,餘皆降服。揀其精健為兵,次為縣戶。遷奮武将軍。二十年,從權征合肥。時城中出戰,徐盛被創失矛,齊引兵拒擊,得勝所失。二十一年,鄱陽民尤突受曹公印绶,化民為賊,陵陽、始安、泾縣皆與突相應。齊與陸遜讨破突,斬首數千,餘黨震服,丹楊三縣皆降,料得精兵八千人。拜安東将軍,封山陰侯,出鎮江上,督扶州以上至皖。黃武初,魏使曹休來伐。齊以道遠後至,因住新市為拒。會洞口諸軍遭風流溺,所亡中分,将士失色,賴齊未濟,偏軍獨全,諸将倚以為勢。齊性奢绮,尤好軍事,兵甲器械極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镂,青蓋绛襜,幹橹戈矛,葩爪文畫,弓弩矢箭,鹹取上材,蒙沖鬥艦之屬,望之若山。休等憚之,遂引軍還。遷後将軍,假節領徐州牧。初,晉宗為戲口将,以衆叛入魏,還為蕲春太守,圖襲安樂,取其保質。權以為恥忿,因軍初罷,六月盛夏、出其不意,诏齊督麋芳、鮮于丹等襲蕲春,遂生虜宗。後四年卒,子達及弟景皆有令名,為佳将。

【譯】建安十六年(211),吳郡餘杭縣百姓郎稚糾集宗族叛亂作寇,随即又有數千人加入其中,賀齊出兵征讨,很快又大敗郎稚,上表述說,分析餘杭縣加設臨水縣。賀齊受命回往始新郡治所,待他将要起程返往時,孫權親自出來為他餞行,奏樂舞蹈,孫權賜予賀齊車并車和駿馬,結束宴席後讓賀齊坐到自己的禦車上,賀齊辭謝不敢坐,孫權叫左右将賀齊扶上車,令吏卒兵騎開道,就像自己在郡中舉行儀式一樣。孫權望着儀仗隊笑着說:“人應努力奮鬥,不積累艱辛勤奮的行為功績,此種榮譽決不可得到。”車行百餘步開外才轉去。建安十八年(213),豫章郡東部百姓彭材、李玉、王海等起兵作賊叛亂,聚衆萬餘人。賀齊讨伐平定,并誅殺首惡者,其餘叛賊全部降服。賀齊挑選其中精健者加入自己的部隊,差一些的就安置他們為本縣編民。賀齊被升任為奮武将軍。建安二十年(215),賀齊跟随孫權征讨合肥。城中守軍出城交戰時,徐盛被刺傷丢失了手中的長矛,賀齊領兵抗擊敵軍,搶回徐盛的兵器。建安二十一年(216),鄱陽百姓尤突接受曹操所賜印绶,引導百姓作寇,陵陽、始安、泾縣都與尤突相呼應。賀齊與陸遜征讨擊敗尤突,斬殺幾千人,剩餘賊衆震懾歸服,丹楊三縣的寇賊全都投降,賀齊從中選擇得精兵八千人。賀齊被授予安東将軍,封爵山陰侯,出任鎮守長江江面上的防護,督扶州以上直到皖城的水域。黃武初年(222),魏國派遣曹休征伐東吳,賀齊因路遠而後到,便駐紮在新市抗擊曹軍。時逢洞口各軍因遭大風漂流沉溺,死亡兵卒占有一半人數,将士們都驚吓失色,幸虧賀齊的部隊尚未渡江,故這支部隊得以保全,諸将依賴他們才穩住了陣勢。賀齊生性奢侈華麗,尤其喜好軍事,兵甲器械都極為精良漂亮,所乘的船隻都雕镂彩飾,青色篷蓋、绛色帷幔,桅杆、槳橹及兵器上都描繪花卉瓜果的紋彩,弓弩矢箭,都取材上料,蒙沖戰艦前後連接配接,遠望猶如連綿山峰。曹休等對此頗畏懼,于是引軍退還。賀齊被升任為後将軍、假節,兼任徐州牧。起初,晉宗為戲口的守将,率領部衆叛變到魏國,被派還為蕲春太守,圖謀襲擊安樂,想占取安樂作為投降魏國的“見面禮”。孫權對此深感恥辱忿恨,借着軍隊剛停戰,于六月盛夏之日,出其不意,诏令賀齊督率麋芳、鮮于丹等部襲取蕲春,于是生擒晉宗。四年後,賀齊去世,他的兒子賀達和弟弟賀景都有良好聲譽,為軍中良将。

國學經典之《三國志》導讀第一百七十八講:吳書·賀齊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