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造型别緻、口感酥香的荷花酥,糕點界的“顔值擔當”一、荷花酥的曆史二、荷花酥的發展三、荷花酥的價值四、結語

作者:南宮欽

很多時候,傳統的經典小吃的傳播依賴于如今的影視行業,一些深藏在街頭巷尾的當地美食,如果沒有人去發掘,可能很難被全國人民熟知。前幾天熱播的《延禧攻略》和《舌尖3》就捧紅了杭州一道傳統經典小吃—荷花酥。

對不少杭州人來說,最惬意的生活不過是喝着龍井,吃着荷花酥,在這座高速發展的城市中,依然不乏緩慢惬意的生活方式。在快節奏的緊張生活之下的人們,有多久沒有好好坐下來,用心品嘗一道精緻而又别有韻味的美食了。

荷花酥又叫蓮花酥,反正都是花,小編我也區分不出來,利用酥皮面制作出栩栩如生的花瓣,其形态好似含苞待放的水中荷花,讓人心生惬意,又因為每層酥皮都制作得清晰和酥脆,薄薄一片,讓人不忍觸碰,精緻得不忍下口,是以得名荷花酥。

一直以來,出淤泥而不染是人們對荷花高雅氣質的評價,這道小吃,也有着絕佳的視覺品味。它不僅外觀動人、口感更是酥香無比,是杭州本地宴席上的常客。而專業的糕點師傅,也憑借制作這道精緻的荷花酥,獲得中國烹饪大賽中的銀牌。

造型别緻、口感酥香的荷花酥,糕點界的“顔值擔當”一、荷花酥的曆史二、荷花酥的發展三、荷花酥的價值四、結語

在暢銷曆史小說家吳鈎的書《原來你是這樣的宋朝》中國,為我們還原了一個略帶戲谑又不乏考究的宋朝生活景象。宋朝當時正處在鼎盛時期,甚至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休閑場所,咖啡館、bbs,甚至是各種各樣的“網紅美食”,如今的荷花酥位列其中。

作為經典故事最多的朝代,誕生于宋朝的荷花酥怎能缺少典故呢。恰逢宋真宗在位期間,其身邊雖然後宮佳麗三千,卻唯獨一位劉氏妃子對她真情實意,但宋真宗這個大豬腳子卻看上了劉氏的侍女李氏,還封為了後妃。李氏從此平步青雲,并順利懷了皇子,也就是被後來人不斷演繹的“狸貓換太子”的主角宋仁宗。

話說劉氏懷恨在心,便指令宋真宗身邊的宦官郭槐搞點手段陷害李氏,李氏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同時也擔心自己的孩子會殃及池魚,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在自己說住的冷宮附近,一投紮進荷花池裡了。

說來也怪,原本一池絢麗多姿的荷花,自從李氏投河自盡後,一夜之間全部凋零。這件怪事驚動了附近的鐵拐李三仙。他來到後宮後,利用仙術将李氏的靈魂超度成仙,并承諾幫助李氏的孩子,也就是後來的宋仁宗。

後來的後來,李氏終于達成所願,成了仙女。而當時陷害她的宦官郭槐卻被人發現死在荷花池裡。不久之後,荷花池開始撒歡地生長,其長勢之旺,遠遠超過從前。從此,這片池裡的荷花總是芳香撲鼻,長年開放,與池水交相呼應,形成一道靓麗的風景,引得後來的文人們詩興大發,不斷稱贊這片荷花池的美景。

老百姓怎能放過這樣的精彩故事,于是這坊間形成了多段歌頌荷花的經典趣聞,而後人為了紀念這段美麗的神話傳說,便以此為基調,創造了三鮮荷花酥,旨在紀念鐵拐李三仙的仁義道德,而荷花酥這道經典美食也從宋朝延續至今,成為如今名揚海外的荷花酥。

造型别緻、口感酥香的荷花酥,糕點界的“顔值擔當”一、荷花酥的曆史二、荷花酥的發展三、荷花酥的價值四、結語

荷花酥最初的做法是油豬油、蜂蜜以及中粉揉成的面皮,随着各個時代的發展,在後來的時代中也經曆了不少改良的階段。如清代時期,乾隆則喜歡用椰子取代裡面的蓮蓉,這樣的做法在口感上更加細膩,其甜度适中,不至于太膩,讓人吃完一口,忍不住再來一口。

在發展到如今,對于杭州本地家庭主婦來說,荷花酥應成為檢驗她們的廚藝是否精湛的重要參照物。如今人們在制作荷花酥時,在内容和餡料上,加入更多元素,如藕粉、菊花晶或是更為奇妙的薄荷,其口感千人千面。

造型别緻、口感酥香的荷花酥,糕點界的“顔值擔當”一、荷花酥的曆史二、荷花酥的發展三、荷花酥的價值四、結語

道地的杭州人在制作荷花酥的過程中,會用到蓮子,這就給了這道菜不一樣的營養價值。蓮子是可以防癌抗癌的食物,同時對于五髒不足的現象有明顯的緩解作用。還能夠通利十二經脈氣血,保證人體内的氣血暢通。

同時蓮子内部所含的氧化黃心樹甯堿對頑固的鼻咽炎能夠起到抑制效果,對于如今生活在空氣嘈雜的都市人群來說,是一道不錯的食療選擇。

蓮子是一種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它清熱解毒的功能是其重要的功效之一;同時蓮子内部所含的棉子糖是一種珍貴的滋補品,對于久病卧床,或是産後精神不振的患者來說,它能夠起到補血正氣,滋陰補陽的奇妙功效。

造型别緻、口感酥香的荷花酥,糕點界的“顔值擔當”一、荷花酥的曆史二、荷花酥的發展三、荷花酥的價值四、結語

荷花酥作為杭州的經典小吃的代表,也展現了江浙一帶愛吃且會吃的生活态度。做工精湛的荷花酥需要廚師巧妙的手法和耐心,才能烤制出造型别緻、口感酥香的作品。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于江浙一帶的百姓來說,甜食是他們無法拒絕的美食,如同東北人對于蔥段的熱衷和北京人的鹵煮的癡迷一樣,江浙人對于甜食的青睐與生俱來,出自杭州的甜食會因為其獨特的食物造型,成為外國朋友不忍小口的精緻藝術,這也和江浙一帶所展現的風土人情一樣,小巧卻不失精緻,一口下去,讓人回味無窮。

參考文獻:

《舌尖上的中國3》

《原來你是這樣的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