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水浒傳第一作者明朝狀元焦竑 ,成書時間為萬曆十七年

水浒傳第一作者明朝狀元焦竑 ,成書時間為萬曆十七年

《水浒傳》故事從宋仁宗嘉祐三年三月開始,京師疫病流行,無良藥可醫,死亡許多軍民。曆史上的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真如水浒傳所寫瘟疫橫行。其實曆史上嘉佑三年根本沒有瘟疫的記載,國泰民安。也就是說嘉佑三年的大瘟疫,是《水浒傳》的作者将經曆的大瘟疫,移花接木,挪到了宋代,作為《水浒傳》故事的楔子。

話說仁宗皇帝聽從宰相趙哲和參事文彥博的建議,差遣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請嗣漢天師張真人迅速進京,施展法術以消災保民。在龍虎山上,洪信出于好奇,憑借手中的權勢強開“伏魔殿”,放走了108位魔君。

水浒傳第一作者明朝狀元焦竑 ,成書時間為萬曆十七年

洪信在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放走魔君,到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造反,相差61年。如果魔君立馬投胎,到能夠造反,已經五六十歲了,這樣與水浒中人物設計在二三十歲相沖突,是以作者插進兩個人物宰相趙哲和參政文彥博,曆史上沒有宰相趙哲,倒是有宰相文彥博,那麼趙哲是誰,其實趙哲就是宋哲宗,大宋的皇帝姓趙,是以叫趙哲,宋哲宗是皇帝,文彥博是宰相,兩人搭班子,是以稱文彥博為參政,這樣時間後移到宋哲宗時期。魔君在宋哲宗時期被放出,投胎後上梁山造反也差不多二三十歲,作者這樣安排既兼顧了嘉佑三年,又解決了魔君造反的年齡問題。

最早把宋江造反寫進小說的是《大宋宣和遺事》,隻有近3千字,占有較小的篇幅,可以說是稍帶着說的了一下而已,說明當時有宋江起義這個故事而已。《水浒傳》以《大宋宣和遺事》為藍本,大的故事架構一緻,起因于花石綱,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都頭私放宋江逃脫,九天玄女娘娘授宋江三卷天書,三十六人梁山聚義,呼延灼率領官軍征剿梁山泊,失敗後歸順梁山隊伍,接受招安,為朝廷服務,宋江等人打方臘,一些人立功受勳。是以最初的《水浒傳》隻有七十回,故事開始于宋江,作者用七十回把三千字的故事生動的描寫出來。《大宋宣和遺事》是南宋作品,《水浒傳》創作推到南宋。

嗣漢天師是忽必烈給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的賜号,意為龍虎山自東漢末年世代承嗣,道脈悠長。自此之後,嗣漢天師府就成了龍虎山天師府的官名。《元史》卷二十五:壬午,授嗣漢三十九代天師張嗣成太玄輔化體仁應道大真人,主領三山符箓,掌江南道教事。水浒的作者也是直接把這個元代之後約定俗成的用法放到了宋朝。嗣漢天師的出現,又把水浒傳寫作年代推到元朝。

現代研究表明,《水浒傳》寫于明朝,很多建制為明朝所有,如東昌府始建制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兖州府始建制于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潞安府始建制于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禹州始建制于明朝萬曆三年(1575年),通過明朝建制來看,水浒傳寫作年代推到了明朝萬曆年間。

《水浒傳》是否寫于明朝,需要解決“嘉佑三年”這個關鍵時間。作者既然知道嘉祐三年這個時間安排不妥,強行安插宋哲宗時期而不直接寫紹聖三年,作者這樣設定到底是什麼意思。宋朝有嘉佑年号,明朝有嘉靖年号,嘉祐和嘉靖僅一字之差,嘉祐是否為嘉靖?查閱曆史,嘉靖二年和三年,北京沒有瘟疫,但是陪都南京發生了大瘟疫。《明史.五行志.疾疫》記載嘉靖二年七月,南京大疫,軍民死者甚衆,這就與開篇的大瘟疫描寫銜接上了。既然發生在嘉靖二年,就寫嘉佑二年就是了,怎麼改為嘉佑三年,問題出在嘉佑三年上龍虎山請嗣漢天師張真人的鋪墊。嘉靖時期龍虎山确實出現了一位著名的道士邵元節 ,龍虎山上清宮達觀院正一道士。嘉靖三年征入京,以“立教主靜”之說得世宗嘉納,嘉靖四年令拜雨雪,有驗。嘉靖十五年,加号為“靖微妙濟守靜修真凝元衍範志默秉誠緻一真人”,賜玉帶冠服,又以其禱祀皇太子生有功。拜為禮部尚書,賜一品文官服。嘉佑三年請張天師引出嘉靖三年征邵元節入京。這就是為什麼保留嘉佑三年這個時間點開篇。現代很多學者也傾向于《水浒傳》成書于嘉靖年間,但是意見不統一,證據還不充分。

成書于嘉靖年有争議,就看看萬曆年是否有可能。這個假設表面過于荒唐,但是也不是沒有可能。既然禹州建制在萬曆三年,那麼《水浒傳》寫作年代的上限不能突破萬曆三年。再看《水浒傳》流傳情況,如果《水浒傳》成書于嘉靖時期,郭勳刊刻發行,李卓吾不可能在萬曆十八年向焦竑索要新近出版的《水浒傳》,因為李卓吾在嘉靖時期在北京做官,對于水浒傳這樣的作品,不可能不知道,是以《水浒傳》不可能成書于嘉靖年間,隻能成書在萬曆年間。怎樣确定《水浒傳》成書時間,其實天都外臣的《序》明白地告訴為萬曆十七年孟冬,就是說天都外臣在萬曆十七年孟冬寫完了《水浒傳》,并為其寫了一篇序文。天都外臣是誰,《野獲編》曾說萬曆時新安所刻《水浒》善本就是翻刻郭勳本的。新安刻本前面有汪太函(道昆)萬曆十七年托名天都外臣所寫的序。為什麼汪太函為《水浒傳》寫《序》,因為汪太函與焦竑為師友關系,在萬曆十七年為焦竑的父親作《明故武毅将軍飛騎焦公墓志銘》,也就是當年汪太函看完了《水浒傳》,并為其寫了《序》 。四年之後,汪太函去世,這時《水浒傳》還沒有刊印,這篇《序》得以保留。如果汪太函不去世,這篇《序》不可能署名天都外臣,更不可能刊印。《水浒傳》是一部叛逆的小說,大張旗鼓為一幫子殺人強盜鼓吹忠良,與當時的儒教思想格格不入,汪太函的處境可想而知。為什麼說這時《水浒傳》已經寫成了,因為隻有書寫成了,才能寫序,對作者的寫作過程和書的内容做一個評價,如果書沒有寫成,序就沒法寫。

《水浒傳》成書的時間為萬曆十七年,那麼作者又是誰?書中告訴說:洪信要強行打開伏魔殿,道長很是焦慮不安,害怕放走魔王,但是又忌憚洪信的權勢,被逼無奈打開大殿的大門,殿中卻巧合般地刻有“遇洪而開”四個大字。表面上是洪如期而至并打開了蓋子,放走魔王的意思。實際上洪信曆史上沒有此人,是個虛構人物。為什麼是信,如期而至為信,如潮信。為什麼是洪,因為洪打開了來了伏魔殿,水浒傳就此開始,是以“洪”是《水浒傳》的作者。嘉靖萬曆年間,于“洪”有關的南方文人,有能力寫出《水浒傳》的隻能是焦竑,前有僧人之焦慮,後有洪(竑)信開門,不就是焦竑嗎。

水浒傳第一作者明朝狀元焦竑 ,成書時間為萬曆十七年

焦竑(1540-1620年),字弱侯,号漪園、澹園,生于江甯(今南京),祖籍山東日照(今日照市東港區西湖鎮大花崖村),祖上寓居南京。關于遷到南京的事,焦竑在《與日照宗人書》中說道:“我祖武略公自國初以官遊留南京,二百餘年矣!德、靖間,饑疫相仍,一門凋謝,隻餘吾父騎都尉一人耳。”焦竑一家世襲軍工,家庭條件應該不差,又在南甯生活了一二百年,人口應該不少,在嘉靖二年的瘟疫中,焦竑全家死的隻剩焦竑的爹一人,可見這次瘟疫的厲害。雖然焦竑沒有經曆此次瘟疫,但是通過父親的講述,對這次瘟疫記憶深刻,才有了《水浒傳》開篇講瘟疫。嘉靖請了邵元節,也沒能鎮住瘟疫,是以焦竑借此諷刺皇帝和邵元節,具有很大的反動性。

焦竑在南京跟随督學禦史耿定向學習,又向羅汝芳質疑請教。參加嘉靖四十三年鄉試,落榜而歸。耿定向挑選郡中十四知名人士到崇正書院讀書,任命竑做他們的頭。等到耿定向辭官返鄉居住,竑又跟随他回到鄉裡。萬曆十七年(1589年)會試北京,得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皇長子侍讀等職。這個時 候焦竑正在北京,為皇長子講課,就有了天都外臣于萬曆十七年撰《序》。

萬曆十七年夏,僧無念受李贽之托進京會見焦竑,就李贽蓄發赴京寓居的可行性作出評估。無念回龍湖後,極言焦竑“身心俱不閑”,使李贽打消了進京的念頭,隻好“計且住此,與無念、鳳裡、近城數公朝夕龍湖之上。……我已主意在湖上,隻欠五十金修理一小塔,冬盡即搬其中。”《複焦弱侯》。就在上述信中,李贽還不忘向焦竑索取新出版的《水浒傳》,因“無念欲之”。這時候《水浒傳》出版了嗎?沒有,這隻是焦竑剛寫完,李贽就迫不及待要看。為什麼說《水浒傳》沒有出版,因為直到現在也沒有一本萬曆十七年之前的《水浒傳》。有人考證郭勳出版的是第一次,這也是托名,郭勳為武定侯,他那有膽量出這樣反動的書,還寫上自己的名字,說明這個版本根本不是武定侯出版的,或者這個版本出版的更晚。僧無念夏天從湖北到北京,回來把《水浒傳》和所寫的《序》帶給了李贽。

萬曆二十五主持順天鄉試,舉子曹蕃等九人的文章多奸佞虛妄之語,竑是以被彈劾,被貶官為福甯州(今福建霞浦縣)同知。歲末政績考核,職務又降了一級,竑于是就不再出仕為官。

為什麼焦竑有膽量和能力寫《水浒傳》,而不是其他人呢?這需要對焦竑進行分析,看其是否具備條件。

一、焦竑為狀元,文筆能夠駕馭《水浒傳》。

二、焦竑是南方人,對北方不熟悉,是以每次寫到北方的事情,不論地理位置,還是氣候變化都寫的不對,寫到南方的事情倒是很準确。

三、《水浒傳》反叛思想嚴重,思想激進,代表當時的思想潮流。當時最厲害的思想是王陽明開創的心學派,焦竑就是心學派的弟子,具有濃厚的個人特色與反傳統色彩,被譏為“狂禅”有寫作《水浒傳》的思想基礎。

四、焦竑與汪道涵、張鳳翼、湯顯祖、汪廷抐等戲曲學家關系密切。汪廷抐創作改編《獅吼記》雜居和傳奇,受到焦竑的啟發。焦竑萬曆十年評點《北西廂記》,開創戲曲評點的先聲。焦竑的嶽父朱鼎是有名氣的戲曲家,著有傳奇《玉鏡台》,焦竑是否寫作過戲曲沒有證據,但是他對戲曲十分精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