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易: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真谛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發展的開放理論。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特質的高度總結和系統凝練。中國共産黨成立近百年來,尤其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始終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科學真谛,以曆史性的變革和曆史性的成就,生動诠釋了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

1、在揭示規律中彰顯真理光芒

“馬克思的思想理論源于那個時代又超越了那個時代,既是那個時代精神的精華又是整個人類精神的精華。”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是關于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認識。馬克思、恩格斯在繼承人類思想文化優秀遺産的基礎上,立足于人類物質生産實踐,創立了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組成部分有機統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此外,還創立了科學的自然觀、科學觀、倫理觀、軍事觀等,集總結曆史、分析現實和預測未來為一體。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的重要支撐。馬克思主義不僅是解釋世界的科學工具,也是無産階級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曆史唯物主義和剩餘價值理論兩個偉大發現,首次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運作特殊規律,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為科學,為無産階級革命提供了科學依據和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既是科學的世界觀,又是方法論,其結合實踐需要形成了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思想、關于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關于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的思想、關于人民民主的思想、關于文化建設的思想、關于社會建設的思想、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關于世界曆史的思想、關于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思想等,科學回答了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論層面回答了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

馬克思主義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中國共産黨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程序不斷實作飛躍。從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再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指導思想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在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科學昭示了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的強大生命力。

2、在人民至上中凸顯根本屬性

“馬克思主義之是以具有跨越國度、跨越時代的影響力,就是因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動曆史前進的人間正道。”馬克思主義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作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衆不僅是社會物質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創造者,還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着決定性作用。社會基本沖突運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人民群衆的社會實踐最終決定曆史發展的結局。馬克思主義以實作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和全人類解放為己任,以科學的理論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就是“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他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會是以而危及這個社會的基本條件”。人民性的終極指向成為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的内生動力。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始終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主題在發展。中國共産黨是踐行馬克思主義人民性最堅定、最徹底的力量,中國共産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人民性的理論特征。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曆史時期,中國共産黨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把實作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人民立場,回應人民關切,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尤其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推進、精準扶貧等系列民生舉措的實施,切實增強了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國共産黨近百年的發展曆程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和執政為民的責任擔當,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程序中與時俱進。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體中國人民已經凝聚起實作“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必将在實作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繼續诠釋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的生動篇章。

3、在紮根實踐中回應本質要求

“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差別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是服務于無産階級和人民大衆改造世界的實踐的理論。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馬克思主義改變了舊唯物主義對對象、現實和感性隻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覺的形式去了解”的局限,克服了唯心主義“不知道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弊端,成為“實踐的唯物主義”。實踐的觀點展現于馬克思主義整個體系之中,科學解答了物質與精神、自然與社會、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互相區分和統一的基礎,客觀闡明了認識的産生來源、發展動力和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标準等重大理論問題,深刻揭示了全部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社會實踐是曆史發展的動力。此外,實踐性本質特點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同實踐相統一。理論是從實踐中産生,理論是否正确還要接受實踐檢驗并要在實踐中得到豐富和發展;同時,理論隻有與實際緊密聯系,才能發揮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實作自身的價值和意義。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就在于其在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基礎上不斷推動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黨和人民的實踐是不斷前進的,指導這種實踐的理論也要不斷前進。中國共産黨成立以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創造性地解決了馬克思列甯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經過長期浴血奮鬥,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确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對适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艱苦探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曆史經驗,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江澤民同志和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接續奮鬥,成功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形勢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曆史性變革、取得曆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人民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向世界證明了馬克思主義“行”,是指導中國走向富強、民族偉大複興的強大理論武器。

4、在開放發展中汲取活力源泉

“馬克思一再告誡人們,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随着實踐的變化而發展。”馬克思主義之是以能夠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就是因為其具有開放性的理論特征。馬克思主義是曆史的産物,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馬克思主義内在地具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根本要求,反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堅持主觀與客觀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繼承與創新的統一,為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還展現在馬克思主義對包括自身在内的一切理論、思想和主義持有批判的态度。馬克思主義勇于自我否定,不斷在否定中發展壯大,這既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和實踐特質,也是馬克思主義所持有的正确态度。馬克思主義在不斷探索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回應人類社會面臨的新挑戰中,向着現在和未來開放,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

人類曆史發展到今天,與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人類曆史發展的大視野來看,世界依然處于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從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大時代。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和解決時代問題,這就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始終保持開放性,不斷實作理論本身的時代轉化和創新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以科學的态度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總結和時代表達,特别是在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中對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作出的原創性貢獻,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深刻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開放性特征,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生動诠釋了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的真谛。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 執筆:王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