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六個“下功夫”,即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在培養奮鬥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明确了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方法論。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準确把握。
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複興的時代重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曆史程序中,理想之光、信念之火激勵着一代代有志青年聽黨召喚、跟黨奮鬥。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實作這個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與此同時,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各方面風險和壓力不斷加大。面對曆史機遇與挑戰,新時代教育工作要着力引導學生不斷堅定理想信念,牢記我們從哪來、跟誰走、往哪去,更好地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問題,學會在紛繁複雜的現象中抓住本質,善于從國家曆史、現實成就、國際比較中發現變化、總結規律,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不被表象所惑、不為幹擾所動、不為風險所懼,讓青春的理想抵得住風浪、經得起考驗。
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産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紮根人民、奉獻國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系着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鬥。中華民族雖飽經滄桑卻屹立不倒的曆史事實就是明證。在當今世界深刻複雜變化、民族複興進入關鍵時期的背景下,更需要高揚愛國主義旗幟,以愛國主義精神凝聚民心、增強信心。新時代教育工作要着力講活講好愛國故事,在情真意切、引人入勝上下功夫,在提高内容品質、教育實效上花力氣,引導青年學生樹立和堅持正确的曆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旗幟鮮明反對和駁斥诋毀英雄的謠言、矮化革命精神的觀點,不斷增強廣大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感,從心底強化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培養言行一緻的愛黨者、愛國者。
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對美好品德的追求,彙聚着人心的溫度,凝聚着社會的常識,貫穿了文明發展的曆史長河。沒有品德修養上的辨識力和自制力,就會對社會和他人缺少關懷,缺少包容心和責任心。目前,多元社會思潮交流交融交鋒,喧嚣浮躁的多元價值理念沖擊着人們的精神家園。新時代教育工作必須加強學生的品德修養,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使青年心中有陽光,眼裡有遠方,腳下有力量。要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做到德才兼備,努力成為品行端正、素質優良的時代新人,成為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棟梁之材。
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珍惜學習時光,心無旁骛求知問學,增長見識,豐富學識,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知識是每個人成才的基石,在學習階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當今時代,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給人類社會以前所未有的劇烈沖擊,學科與學科之間、科學與技術之間、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之間日益呈現交叉融合趨勢,誰掌握了科學技術、誰擁有了創新人才,誰就赢得了未來。新時代教育工作要引導廣大學子緊緊抓住目前的大好時光,努力充實本領和技能,用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拿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抓緊一切學習知識、錘煉本領的機會,如饑似渴學、時時處處學、持之以恒學,根據新時代的新要求不斷優化知識結構,使時代新知與創新活力内化為成長成才的核心競争力。
在培養奮鬥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高遠志向,曆練敢于擔當、不懈奮鬥的精神,具有勇于奮鬥的精神狀态、樂觀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自強不息、剛健有為。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奮鬥精神,鼓勵廣大青年“立鴻鹄志,做奮鬥者”,并提出“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是我們人生難得的際遇。每個青年都應該珍惜這個偉大時代,做新時代的奮鬥者”。新時代教育工作要教育引導學生領會奮鬥不僅僅是一種實作目标、達成目的的手段,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實作更好的自己的人生選擇,是新時代青年成長成才的必要條件,要培養學生锲而不舍、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不貪圖安逸、不懼怕困難,勇敢接過曆史接力棒,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态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态,自覺肩負起光榮的曆史使命。
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養綜合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在一定時期内,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是相對穩定的;但人的素質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後天實踐中獲得和培養的,是可以通過教育來改變和提高的。新時代教育工作應教育引導學生培養綜合能力,适應國家需求和時代需要。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意識,解放思想,敢于求真;培養學生善于創新的能力,勤于思考,樂于探索,樹立創新思維。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強和改進體育教育,開齊開足體育課,讓廣大青少年在運動中體驗樂趣、鍛煉強健體魄、感受集體力量、錘煉意志品質、健全人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審美觀,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把勞動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營造熱愛勞動的良好氛圍,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奮鬥意識,踏踏實實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