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陽運作至黃經90度。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也達到全年峰值。
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鹿的角朝前生,是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是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腹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而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鹿在中國古人的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鹿也是德音(善言)的象征,是美好願望的象征,《詩經》說:“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鹿還是權力的象征,《漢書》卷四五《蒯通傳》:“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夏至 · 詩意
春蕪滿地鹿忘去,
夏木成陰莺自來。
堪笑山童慚飽食,
時時走報一花開。
——陸遊
夏日田園雜興
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鹧鸪天
蘇轼
林斷山明竹隐牆,
亂蟬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鳥時時見,
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轉斜陽。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涼。
夏至才交陰始生,
鹿乃解角養新茸;
陰陰蜩始鳴長日,
細細田間半夏生。
——《七十二候歌》龔廷賢
出鏡喵:謝鴛鴦
插畫:觀複蘇徵樓
攝影:觀複二白
整理排版:觀複江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