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索實踐」簡議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簡議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以重慶市第四十九中學校加強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為例

摘 要:現代學校制度是依法自主管理的學校制度,是公開民主的制度,是學校、社會、家庭良性互動的制度。在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中要進一步統一認識,轉變觀念,抓住機遇,深化改革,不斷加強現代學校制度的自覺性,拓展現代學校制度的新境界,探索現代學校制度新途徑,進而促進學校整體工作向前發展。

關鍵詞: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探索實踐

“現代學校制度”的建設是指學校根據教育規律和教育目的以及自身所處的實際狀況,設定校本管理制度。它是教育依法治教、學校依法自主辦學的必然要求,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是調動全體教職員工的積極性,提高教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的必由之路,是教育事業适應新發展、面向新世紀的必然要求。

作為普通高中,在建構和諧社會的程序中,隻有不斷加強學校的制度建設,才能促進學校規範管理,發揮學校教育的功能,進而實作又好又快地發展。我們在借鑒一些專家、學校的理論和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在“現代學校制度”的建設上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一、科學的制度是促進學校自主發展的前提

現代學校制度實質上就是一種學校内部的組織機構和運作機制。現代學校的特征之一是依法實行自主管理,學校不僅是國家政策的實施者,而且是一個可以自己計劃、決策和管理的機關,這就為現代學校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一)形成管理機制,傳導導向價值。現代學校制度應是依法實施自主管理的制度,在目前,作為學校層面,作為學校的上司,最能有所作為的就是學校自主發展的組織機制的建立與校本特色的管理體制的完善。

兩年來,我校進一步加強了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相繼出台了《學校章程》等多個制度檔案,形成了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實施了内部管理改革方案,成立了學校課程改革上司小組和學術指導委員會,積極探索适合我校特點的内部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學校内部管理改革方案,使改革的積極效應得到更有效的發揮。教代會等機構,依法行使了民主管理和監督權。

現代學校制度從制度層面有力地推動着現代學校文化的形成,讓教師幸福地工作、讓教師有效地工作、讓教師和諧地工作。學校進一步明确了“聚精會神抓教育,一心一意抓品質,勵精圖治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實施教育教學目标動态管理,創新适合本校實際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統籌各年級教育教學工作,建立教育教學品質回報機制和激勵限制機制,研究探索符合現代學校管理理念的教學品質長效管理機制。

(二)建立制度體系,保障良好運作。建立科學合理、運轉有序的學校内部管理制度,是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重要内容,其本質是在學校管理中展現法治精神,遵守教育法律,在學校内形成一種良好的法律秩序,依法治校是現代學校制度的重要标志。

我校緻力于多項學校制度建設的嘗試,建立了一整套促進學校健康運作的制度體系。在制度建設過程中,我校實作管理者與教職工互相溝通和雙向互動,使各項管理制度真正代表全體教職工的意志。力求把維護教職工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定政策的出發點,以制度保障學校組織的良好運作。一系列的制度建設,使學校形成了明确的職責、價值、利益導向機制,使學校管理過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使管理逐漸由人治轉向法治,步入民主、科學的發展軌道。

(三)提高執行效率,營造管理文化。我校遵循“制度化、民主化、精細化、高效化”的管理原則,努力營造科學性和人文性協調發展的管理文化。

在實踐中,我們全面推行現代學校管理,結合校情将之細化成具體的工作要求:一是“有格”,細化、優化學校在行政、教育、教師、學生、後勤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建立事事有章可循,人人有章可依的辦學品質制度體系;二是“有序”,建立“決策—執行—回報”的管理運作機制,加強宏觀決策和調控,實作管理重心下移;三是“有情”,正确處理制度管理與人本管理的辯證關系,管理有條框,但不冰冷,使制度管理充滿了充滿人本的溫情,使剛性的制度限制與柔性的人文關懷得到了和諧的統一;四是“有效”,做到正常工作抓規範,重點工作求突破,特色工作創品牌,提高管理效益。

“管理有格、管理有序、管理有情、管理有效”既是我校的學校管理目标,也是我校努力營造的學校管理文化。

二、民主的管理是推進學校和諧發展的核心

随着我國社會民主化程序的加速,學校的民主化越來越成為學校生活中的核心内容,這是社會民主程序在學校的反映,也是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的必然要求。現代學校的特征正是公開、民主。公開性和民主性,參與性和透明性,這是現代學校制度的題中之義。

(一)推進民主決策,完善運作機制。民主決策是民主管理的核心,民主決策展現在決策的制定、形成、完善、實施的全過程中。唯有這樣,方能使學校真正形成“自主辦學、自我限制、民主管理、社會監督”的運作機制。

我校上司班子堅持花大力氣在民主辦學、凝聚人心上做文章。堅持“校長全面負責、黨組織監督保障、教代會民主管理”的三位一體、全員參與的民主管理機制,學校重大問題由校長書記辦公會議、行政辦公會議集體研究決定,敏感問題交教代會、全體教工大會集體讨論評議。堅持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揮班子整體功能。凡遇重要事項的決策部署,都交由校長書記辦公會議或行政辦公會議集體讨論,集中集體的智慧,從不搞個人說了算。正因如此,大大推進了工作的民主決策的程序,保證了學校工作高效有序運作。

(二)尊重民主權利,發揮多元作用。民主管理的過程,就是教職工民主權利完全展現的過程。尊重教職工的民主權利,學校的民主管理才能落到實處。

尊重教職工的民主權利,首先必須擴大教職工的知情權;其次要擴大職工的參與權。在加強黨組織保證監督的同時,我校加大了校務公開執行的力度和廣度。凡是關系學校發展大計和教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都實行陽光操作,都通過科學、合理、合法的民主程式來決定,以多元的智慧完善決策方案。

學校健全了教代會制度,定期召開教代會,商讨學校的改革大計,審議學校的制度方案,提高學校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最大程度地激發教師參與學校改革發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學校的民主管理打下一個堅定的基礎。

(三)拓寬民主管道,強化溝通合作。校務公開、民主管理實際上一直是學校管理體制變革所追求的目标,也是現代學校制度應有的追求。

我校落實民主管理,暢通民主管道,確定校務公開的全面性和時效性。定期召開學校工作通報會、民主座談會,廣泛聽取全體教職工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專門開辟了“校務公開欄”、“公告欄”、“留言欄”和“校長信箱”等,確定校務公開的全面性、時效性和透明度,起到了快捷傳遞資訊,反映教職工訴求,上下互動,及時交流思想的作用。

為了暢通民主管道,近年來我校的民主還力求展現在課堂教學和師生交往中,展現在有組織的學校活動中,也展現在學校與社群、家庭及其他成員的溝通與合作中。

三、開放的校園是促進學校持續發展的保證

教育的全球化正向我們走來,單一封閉的學校教育培養不出多規格能夠參與世界交流的人才,是以現代學校制度必須架構在大的環境基礎上。現代學校的特征是家庭、學校、政府之間的夥伴關系,現代學校制度應是學校、社會、家庭良性互動的制度。

(一)建構互動機制,形成良性運作。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過程中起着主導作用,然而學校教育有不可回避的局限性。家庭教育、社群教育則比學校教育和家庭有更加廣闊的活動空間,教育形式也是靈活多樣的。社群、家長、學校三者之間,應實作互動機制的建構與運作。

我校按照開放系統的組織結構來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在教育資源的擷取與共享方面展現出開放性。形成了以學校教育為龍頭、家庭教育為基點、社會教育為依托的三位一體的社會化管理體系。充分利用家庭、社群的教育資源,使德育活動得到了擴大和延伸。積極支援、配合社群開展宣傳、科普、敬老等各類公德心建設活動。

(二)創新互動制度,發揮教育公用。一是建立學校與家庭互動的制度。譬如家訪制度,我們倡導家訪形式的豐富性;校訪制度,每個學期召開兩次家長會,每個學年組織一次大型的對外公開教學活動,邀請部分家長參加;家長學校制度,向家長介紹學校的一些重要舉措,解答家長提出的疑惑,形成家校之間良性的互動。二是學校與社群互動的制度。實行開放辦學,有力地促進學校融入社會,并為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社群服務、研究性學習提供便利;警校共建、社群共建、企校共建等制度,充分發揮了社會德育資源的教育功能,為培養有社會責任感的現代公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建立互動模式,實作共同目标。我們為每個學生建立了成長袋,并不定期向家長回報情況;廣泛開展家庭教育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推廣家庭教育成功的經驗,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我校利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優勢,為家長進行心理學講座,促使他們正确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以科學的态度和方法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我們還通過電話、家訪、網絡等多種形式與家長進行溝通,使學校和家長在學生的教育上保持高度的一緻,以實作共同的目标。

現代學校制度應是依法自主管理的學校制度,應是公開民主的制度,應是學校、社會、家庭良性互動的制度。推進現代學校制度,這是一項富有遠見又貼近實踐的系統工程,我們将進一步統一認識,轉變觀念,抓住機遇,深化改革,不斷加強現代學校制度的自覺性,拓展現代學校制度的新境界,探索現代學校制度的新途徑,進而促進學校整體工作的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幹意見》(教政法[2003]3号)

[3]教育部《 依法治校—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實施綱(征求意見稿)》

[4]朱小蔓等《關于現代學校制度的含義、特征、體系的初步認識》

[5]周俊等《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6]葉莎莎《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着力點在哪裡》

[7]陳如平《現代學校制度的基本特性》

[8]褚宏啟《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現代學校制度》

[9]郭繼東《學校人才資源管理》

[10]王瑞祥《現代學校管理制度三個體系的主要内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