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探索实践」简议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简议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校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例

摘 要:现代学校制度是依法自主管理的学校制度,是公开民主的制度,是学校、社会、家庭良性互动的制度。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要进一步统一认识,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不断加强现代学校制度的自觉性,拓展现代学校制度的新境界,探索现代学校制度新途径,进而促进学校整体工作向前发展。

关键词: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探索实践

“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是指学校根据教育规律和教育目的以及自身所处的实际状况,设置校本管理制度。它是教育依法治教、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是教育事业适应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必然要求。

作为普通高中,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只有不断加强学校的制度建设,才能促进学校规范管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从而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我们在借鉴一些专家、学校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上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科学的制度是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前提

现代学校制度实质上就是一种学校内部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现代学校的特征之一是依法实行自主管理,学校不仅是国家政策的实施者,而且是一个可以自己计划、决策和管理的单位,这就为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一)形成管理机制,传导导向价值。现代学校制度应是依法实施自主管理的制度,在当前,作为学校层面,作为学校的领导,最能有所作为的就是学校自主发展的组织机制的建立与校本特色的管理体制的完善。

两年来,我校进一步加强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相继出台了《学校章程》等多个制度文件,形成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施了内部管理改革方案,成立了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学术指导委员会,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方案,使改革的积极效应得到更有效的发挥。教代会等机构,依法行使了民主管理和监督权。

现代学校制度从制度层面有力地推动着现代学校文化的形成,让教师幸福地工作、让教师有效地工作、让教师和谐地工作。学校进一步明确了“聚精会神抓教育,一心一意抓质量,励精图治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实施教育教学目标动态管理,创新适合本校实际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统筹各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研究探索符合现代学校管理理念的教学质量长效管理机制。

(二)建立制度体系,保障良好运作。建立科学合理、运转有序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在学校管理中体现法治精神,遵守教育法律,在学校内形成一种良好的法律秩序,依法治校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标志。

我校致力于多项学校制度建设的尝试,建立了一整套促进学校健康运行的制度体系。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我校实现管理者与教职工相互沟通和双向互动,使各项管理制度真正代表全体教职工的意志。力求把维护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以制度保障学校组织的良好运作。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使学校形成了明确的职责、价值、利益导向机制,使学校管理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使管理逐步由人治转向法治,步入民主、科学的发展轨道。

(三)提高执行效率,营造管理文化。我校遵循“制度化、民主化、精细化、高效化”的管理原则,努力营造科学性和人文性协调发展的管理文化。

在实践中,我们全面推行现代学校管理,结合校情将之细化成具体的工作要求:一是“有格”,细化、优化学校在行政、教育、教师、学生、后勤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事事有章可循,人人有章可依的办学质量制度体系;二是“有序”,建立“决策—执行—反馈”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宏观决策和调控,实现管理重心下移;三是“有情”,正确处理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辩证关系,管理有条框,但不冰冷,使制度管理充满了充满人本的温情,使刚性的制度约束与柔性的人文关怀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四是“有效”,做到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求突破,特色工作创品牌,提高管理效益。

“管理有格、管理有序、管理有情、管理有效”既是我校的学校管理目标,也是我校努力营造的学校管理文化。

二、民主的管理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核心

随着我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速,学校的民主化越来越成为学校生活中的核心内容,这是社会民主进程在学校的反映,也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必然要求。现代学校的特征正是公开、民主。公开性和民主性,参与性和透明性,这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题中之义。

(一)推进民主决策,完善运行机制。民主决策是民主管理的核心,民主决策体现在决策的制定、形成、完善、实施的全过程中。唯有这样,方能使学校真正形成“自主办学、自我约束、民主管理、社会监督”的运行机制。

我校领导班子坚持花大力气在民主办学、凝聚人心上做文章。坚持“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监督保障、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三位一体、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学校重大问题由校长书记办公会议、行政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决定,敏感问题交教代会、全体教工大会集体讨论评议。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班子整体功能。凡遇重要事项的决策部署,都交由校长书记办公会议或行政办公会议集体讨论,集中集体的智慧,从不搞个人说了算。正因如此,大大推进了工作的民主决策的进程,保证了学校工作高效有序运作。

(二)尊重民主权利,发挥多元作用。民主管理的过程,就是教职工民主权利完全体现的过程。尊重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学校的民主管理才能落到实处。

尊重教职工的民主权利,首先必须扩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其次要扩大职工的参与权。在加强党组织保证监督的同时,我校加大了校务公开执行的力度和广度。凡是关系学校发展大计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实行阳光操作,都通过科学、合理、合法的民主程序来决定,以多元的智慧完善决策方案。

学校健全了教代会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商讨学校的改革大计,审议学校的制度方案,提高学校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校的民主管理打下一个坚定的基础。

(三)拓宽民主渠道,强化沟通合作。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实际上一直是学校管理体制变革所追求的目标,也是现代学校制度应有的追求。

我校落实民主管理,畅通民主渠道,确保校务公开的全面性和时效性。定期召开学校工作通报会、民主座谈会,广泛听取全体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专门开辟了“校务公开栏”、“公告栏”、“留言栏”和“校长信箱”等,确保校务公开的全面性、时效性和透明度,起到了快捷传递信息,反映教职工诉求,上下互动,及时交流思想的作用。

为了畅通民主渠道,近年来我校的民主还力求体现在课堂教学和师生交往中,体现在有组织的学校活动中,也体现在学校与社区、家庭及其他成员的沟通与合作中。

三、开放的校园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保证

教育的全球化正向我们走来,单一封闭的学校教育培养不出多规格能够参与世界交流的人才,所以现代学校制度必须架构在大的环境基础上。现代学校的特征是家庭、学校、政府之间的伙伴关系,现代学校制度应是学校、社会、家庭良性互动的制度。

(一)建构互动机制,形成良性运作。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然而学校教育有不可回避的局限性。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则比学校教育和家庭有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教育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社区、家长、学校三者之间,应实现互动机制的建构与运作。

我校按照开放系统的组织结构来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在教育资源的获取与共享方面体现出开放性。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龙头、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社会化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使德育活动得到了扩大和延伸。积极支持、配合社区开展宣传、科普、敬老等各类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二)创新互动制度,发挥教育公用。一是建立学校与家庭互动的制度。譬如家访制度,我们倡导家访形式的丰富性;校访制度,每个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每个学年组织一次大型的对外公开教学活动,邀请部分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制度,向家长介绍学校的一些重要举措,解答家长提出的疑惑,形成家校之间良性的互动。二是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制度。实行开放办学,有力地促进学校融入社会,并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提供便利;警校共建、社区共建、企校共建等制度,充分发挥了社会德育资源的教育功能,为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建互动模式,实现共同目标。我们为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袋,并不定期向家长反馈情况;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成功的经验,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我校利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优势,为家长进行心理学讲座,促使他们正确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我们还通过电话、家访、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学校和家长在学生的教育上保持高度的一致,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现代学校制度应是依法自主管理的学校制度,应是公开民主的制度,应是学校、社会、家庭良性互动的制度。推进现代学校制度,这是一项富有远见又贴近实践的系统工程,我们将进一步统一认识,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不断加强现代学校制度的自觉性,拓展现代学校制度的新境界,探索现代学校制度的新途径,进而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03]3号)

[3]教育部《 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征求意见稿)》

[4]朱小蔓等《关于现代学校制度的含义、特征、体系的初步认识》

[5]周俊等《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6]叶莎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着力点在哪里》

[7]陈如平《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特性》

[8]褚宏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学校制度》

[9]郭继东《学校人才资源管理》

[10]王瑞祥《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三个体系的主要内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