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白酒江湖,茅台是如何打敗泸州老窖、山西汾酒、五糧液登頂的

中國白酒江湖,茅台是如何打敗泸州老窖、山西汾酒、五糧液登頂的

如果問誰是中國第一白酒,那肯定是指茅台,看看股票市場就知道了。

但在茅台之前,曾經有過三位大哥。他們分别是泸州老窖,山西汾酒,五糧液。

今天我們一起聊聊茅台是如何打敗泸州老窖、山西汾酒、五糧液登頂的?

中國白酒江湖,茅台是如何打敗泸州老窖、山西汾酒、五糧液登頂的

中國第一代白酒大哥是四川的泸州老窖。他的統治時代大概是從60年前開始。

1958年,中國食品工業部制作了第一本關于白酒工藝的書籍,而他的樣本就是泸州老窖。

有了國家權威部門的認可,泸州老窖的銷售在市場上仿佛開了挂一樣。許多國家部門紛紛前來泸州老窖工廠學習觀摩。

為此泸州老窖也迎來了一個響亮的口号,中國白酒的黃埔軍校。

到了1978年,泸州老窖的年産量超過了1.5萬噸。茅台,五糧液,山西汾酒的産量加起來乘以10都不夠它多。

是以中國白酒第一代王者非泸州老窖莫屬。

到了80年代,也就是随着中國的改革開放深入,人民的生活水準越來越高。

白酒不再是一種奢侈品,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紛紛将白酒搬上餐桌。

是以誰能降低價格去迎合這個龐大的消費群體,成為了酒市場競争的一個關鍵。

而這個時代,山西汾酒橫空出世,并迅速占領中低端市場。

中國白酒江湖,茅台是如何打敗泸州老窖、山西汾酒、五糧液登頂的

山西汾酒的生産不同于泸州老窖的繁瑣,他對生産場所的要求很低,而且成本低,周期短。

于是在80年代末,當泸州老窖還沉浸在自己的白酒黃埔軍校夢裡的時候,山西汾酒就已經成功奪權,成為了白酒業的一哥。

從1988年起,山西汾酒的銷售額連續六年霸占白酒市場的第一名。

不過到了97年後,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勞工紛紛降薪,或下崗。白酒市場迎來一片蕭條。而主打中低端市場的山西汾酒損失最為慘重。

還有在1998年的山西假酒案爆發,工業酒精勾兌白酒的事情曝光,讓人對山西品牌,尤其是山西汾酒的信任大打折扣。

山西汾酒逐漸沒落,而另外一個品牌卻悄然開始接棒,它就是五糧液。

中國白酒江湖,茅台是如何打敗泸州老窖、山西汾酒、五糧液登頂的

在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環境裡面,五糧液不但不像其他白酒品牌一樣通過降價來維持銷量。而是逆勢漲價,主打健康,安全,高端品牌。

是以當時的消費者就認為,東西差才降價,漲價的一定是有品質保證的。

1998年,五糧液開始慢慢進入國宴名單,并搶到“國酒”商标,還在新聞聯播打起來了廣告。

如果稍微年長點的朋友都應該對這個廣告詞有印象。每天晚上7點鐘,央視新聞,五糧液,滴滴滴為你報時。

到2000年,五糧液的銷量額穩居白酒市場第一名,正式成為白酒行業一哥。

後來随着五糧液的貪心,不斷地擴張。既想占領高端品牌,也不斷推出低端品牌酒類。

慢慢地因為低端酒類的口碑惡化,五糧液的品牌開始走下坡路。

而在這個時候,茅台另辟蹊徑崛起。

中國白酒江湖,茅台是如何打敗泸州老窖、山西汾酒、五糧液登頂的

茅台的營銷之路,跟之前的大哥們不是 很相同。茅台開始在市場裡講故事。

比如說紅軍長征到了茅台鎮,某位上司一口氣喝了幾十倍茅台。這樣的文化内容在網際網路上比比皆是。茅台主打的形象是官酒。

我們在茅台的專賣店裡面,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寫着國酒茅台。

随着中國的國力日益增強,民族自豪感越來越濃,喝上一口官酒就成為了一個時尚,或者說愛國者應該要做的事情。

茅台也吸取了五糧液的教訓,不太貪心,沒想着高端也想要,低端也不放過。而是專心搞高端領域。

到了2005年的時候,茅台的淨利潤就完全超過了五糧液,成為中國新一代白酒的領頭羊。

據我根據一些資料的研究,一瓶1200多塊錢的茅台,他的成本隻有21元。

是以那麼高的利潤,他何必去搞低端市場,完全沒必要。

你們怎麼看待中國這個白酒江湖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