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正式開通信用大資料平台 可獲"信用名片"

上海正式開通信用大資料平台 可獲"信用名片"

在上海正式開通的信用大資料平台,可能影響到所有市民、企業以及政府的工作方式。在專家看來,借助該平台提供的資訊,以及一系列制度安排,誠信将不隻是一種道德評價,而将成為社會治理和經濟運作的重要基礎,提升城市軟實力。

上海市公共信用資訊服務平台的目标是為在滬企業和個人建立完整的“公共信用資訊資料庫”。從籌備到試運作的一年多時間裡,信用平台已彙集來自60多個部門、機構的信用資料近3億條,接受查詢250萬次。改變正從小處開始,并向方方面面輻射。

個人、企業獲新名片

這兩天,上海圖書館的電子辦證系統正在進行一次更新,目标就是和上海信用平台對接。副館長周德明說,如果順利,大概一個月後,全國第一張不要押金的借書卡就能送到讀者手中。屆時,隻要經讀者授權,上圖能馬上得到他的個人信用報告,沒有負面記錄的讀者現場就能免去100元押金。

這個平台目前對接了上海50個行政機關、7家公用事業機關、9個社會組織以及法院,将原本散落在各處的1000多個與企業或個人信用相關的資訊事項“串珠成鍊”,并用一個對外接口,将公共部門形成的個人或企業的信用記錄提供給上圖等查詢方。

目前,政府部門正努力成為信用管理的率先嘗試者,在公務員招錄用、居住證積分、律師管理等許多領域,第一步就是查一查當事人的信用報告。同時,上海也倡導社會各界使用信用檔案,比如,鼓勵招聘企業和應聘者互相摸一摸對方的“信用底牌”。

在一些領域,信用的管理效應已展現得非常明顯。去年開始,上海把地鐵逃票行為記錄納入信用平台,執行一段時間後,逃票現象同比減少了六成。

助推經濟“更新版”

上海市公共信用資訊服務平台是目前國内覆寫資訊提供機關數量最多、資料最全的省級公共信用資訊平台之一。上海市銀監會負責人張榮芳說,金融機構目前對創新型小微企業非常重視,沒有信用體系,隻靠抵押貸款,小微企業很難得到資金。

此前,央行通過垂直梳理,也在金融領域建立了征信體系。但張榮芳說,與金融内部“條”上的資訊相比,商業銀行更需要按“塊”梳理(地域範圍)的信用資訊,這能對貸款申請人有更全面的了解。這部分資訊,比如工商年檢、納稅情況,以及法院判決是否執行到位,相當于為銀行判斷客戶情況打開了全新的視野。特别對上海而言,客戶來自天南海北,銀企雙方資訊高度不對稱,作為風險控制手段,這個信用平台的價值就更能凸顯。

上海市信用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饒明華見證了上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發展。他說,作為市場經濟中的基礎性支撐,企業需要信用體系,無論是投資、發債還是訂立合同,都要用到信用資料。饒明華說,基于上海信用平台的跨部門特征,搜集企業信用變得越來越簡捷。

為政府職能轉變“破題”

信用資訊的應用,也在改變政府的行為方式。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為支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個依靠信用平台、建立“信用負面清單”的方案正在逐漸形成。

雖然細節尚無法公開,但據記者了解,政府部門将為自貿區内企業建立更詳盡的“信使用者口”,形成評分。出現在“信用負面清單”上的企業,将接受一系列特别監管;而對高分企業,政府會退後一步,減少幹預,給予企業充分的便利。這個信用負面清單,實際上與市場準入的“負面清單”對接;隻有形成“信用負面清單”,使事前審批過渡為“事前承諾、事中預警、事後獎懲”,政府行為才能事半功倍。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說,信用平台能将有限的行政資源引導至最值得關注的領域,這實際上是為政府職能轉變“破題”。不僅是自貿區,從去年開始,企業要向市經信委申請财政專項資金,必須提供信用報告,這項制度首次“亮劍”,就有二十多家企業自知信用不過關而主動退出申請。在上海正式開通的信用大資料平台,可能影響到所有市民、企業以及政府的工作方式。在專家看來,借助該平台提供的資訊,以及一系列制度安排,誠信将不隻是一種道德評價,而将成為社會治理和經濟運作的重要基礎,提升城市軟實力。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說,信用平台能将有限的行政資源引導至最值得關注的領域,這實際上是為政府職能轉變“破題”。不僅是自貿區,從去年開始,企業要向市經信委申請财政專項資金,必須提供信用報告,這項制度首次“亮劍”,就有二十多家企業自知信用不過關而主動退出申請。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4-05-12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