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書賊
《偷書賊》以死神的口吻,帶着豐富的感情,講述了孤單的女孩莉賽爾的一生。在寄養家庭和戰争的環境中,九歲的莉賽爾藉由閱讀和文字的力量熬過了現實的苦難,也幫助了周圍同樣承受苦難的人:讀書給躲在養父家地下室的猶太人聽,為躲入防空洞的鄰居朗讀故事,安慰着惶恐不安的心,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了粗鄙的性情。這份力量連死神也驚異:為什麼人類一面展現殘酷的殺戮,一面又有發自内心的關愛?
作者馬克斯•朱薩克是當代澳洲著述頗豐獲獎衆多的作家,他緻信讀者:
親愛的讀者:
謝謝您閱讀了這本《偷書賊》……
我小時候常聽故事。我爸、媽常在廚房裡,把他們小時候的故事告訴我哥哥、我兩個姐姐和我,我聽了好着迷,動都不動。他們提到整個城市被火籠罩,炸彈掉在他們家附近,還有童年時期建立的堅強友誼,連戰火、時間都無法摧殘的堅強友誼。
其中有個小故事,一直留在我心裡……
我媽媽小時候住在慕尼黑近郊。她說她六歲的時候,有天聽見大街上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
她跑到外面一看,發現有一群猶太人正被押解到附近的達考集中營。隊伍的最後是一位筋疲力竭的老人,快跟不上隊伍的腳步了。有個男孩子看見老人的慘狀,跑回家拿了一片面包給這位老人,老人感激得跪下來親吻這位少年的腳踝。結果有個士兵看見了,走過來把老人手裡的面包搶走,還用力鞭打了老人。打完之後,士兵轉身追着這個男孩,把男孩也打了一頓。在同樣的一個時刻裡,同時出現了偉大的人性尊貴與殘酷的人類暴力。我認為,這個事件恰好可以說明人性的本質。
我聽到爸媽講的這些故事之後,一直想把它們寫成一本小書。結果就是《偷書賊》的誕生。
而《偷書賊》這本書的意義,遠遠超過我當初的想象。對我來說,《偷書賊》就是我人生的全部。不管别人怎麼看這本書,不管他們的評價是好是壞,我自己心底曉得,這是我最好的一次創作。作為作者,當然會因為自己‘最好的一次創作’而深深感到滿意。
再度感謝您,也在此祝福您。
“人類,在我的心頭萦繞不去。”
“不離不棄,信任與愛的行為,通常隻有小孩子能辨識真僞。”
“在旅程的終點,老問題,你不願碰觸的老問題,已經改頭換面,等待着你。”
“城市的街道到處是人。然而,即使街道空曠無人,陌路人也不會比現在更孤寂。”
故事适合12歲以上的孩子閱讀。

作者: (澳) 蘇薩克 著,孫張靜 譯
出版社 :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4年7月
同名電影也于2013年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