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2月,蔣介石在其全面進攻占領張家口、淮陰等一些地區性中心城市後,不惜血本從其他戰場上抽調部隊,增強華東地區的進攻力量,作出了四路并進、南北夾擊我華東部隊的部署。
12月12日,根據敵人的部署,以陳粟為首的華東野戰軍指揮部上司分析認為,敵人此戰雖采取多路進攻、統一指揮且有近30個旅的兵力,但其部署也有弱點,即進攻正面寬達300多公裡,各部隊之間間隙很大。如其中一路受到打擊或圍攻,其他部隊則不能及時增援,很難取得戰役協同。客觀上講,國民黨部隊派系紛雜,勾心鬥角,沖突很大,為儲存實力,戰場上見死不救者屢見不鮮。
是以,指揮部最終拟定了先集中兵力打魯南一路敵人的作戰方案。就是先打敵整編第26師和第1快速縱隊,得手後再打其整編第59師和第77師等部:然後視戰局發展,尋機殲滅整編第69和第11師這股敵人。并乘勝打擊漣水、兩淮之敵,逐漸擴大戰果。

在确定以魯南為主、兵分兩路的作戰方案上報中央之後,宿遷一路敵人的進展之快超出想象。
據此,華野首長經分析研究認為:這一路敵軍中進展快的可能是整編第69師,該師師長戴子奇是蔣經國從蘇聯回國之後,在江西辦青年幹部訓練班時培養起來的,是國民黨軍中的一支新秀。
但這支部隊并非無弱點可循: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軍界一些元老,意在削弱蔣經國在軍界的勢力,将其青年軍大批複員、整編,隻保留了三四個師。69師所屬的3個半旅中,隻有第60旅及92旅的1個團是原來的建制部隊,預備第3旅原屬整編第57師,第41旅原屬整編第26師,部隊之間互有戒心,這在戰鬥中就會指揮不靈。
而且,整編第69師的3個半旅的配置很分散,該師和胡琏的第11師的進攻目标分别為沭陽和新安鎮,他越是前進,間隙就越大,便于我軍分割圍殲。宿遷以北地區地形開闊,多是平原,隻有烽山、嶂山幾個小高地,村莊小而密,沒有水壕城垣,大部分是土草房屋,也不堅固,敵人無堅可守。這裡的運河不能徒涉,當敵人到運河以東地區後,若将連結宿遷的唯一一座橋梁破壞,敵人隻好背水作戰。
我軍參戰部隊,雖然大多不充實,又無集中打大戰役的經驗,但是,正好配置在敵人進攻方向的兩側,不需作複雜的調整部署,就可迎擊敵人。同時,這路敵人位于四路敵人的中路,此戰勝利之後,揮師北上,再殲魯南之敵,也是個好方案。
陳毅司令員召集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和華中軍區負責同志粟裕、譚震林、張鼎丞、鄧子恢、陳士榘、唐亮(華野政治部主任)和劉先勝(華野副參謀長)等開會,大家一緻同意先打宿遷的敵人,而後再回師殲滅魯南之敵。
意見統一後,陳士榘和華野司令部的幾個同志研究了一個方案。拟集中3個縱隊、2個或3個師,共24至27個團,打敵人69師并11師1個旅:首先割斷敵整編第11師和整編第69師的聯系,集中優勢兵力。兵分兩路,東西對進殲滅整編第69師後,再打敵整編第11師。具體部署是:
以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5個小團)及第5旅3個團相任正面阻擊,延緩整編第69師北進行動,為主力出擊争取時間。
以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第8師為西路進攻部隊,由新安鎮以西地區過隴海路南下,再揮師向西,繞到烽山以西,用1個師的兵力直插曹家集,切斷敵由宿遷向東南方向的進路。破壞運河上的橋梁,切斷敵整編第69師師部與各旅的聯系,主力部隊由西向東進攻:先攻殲烽山、曉店子敵人,然後居高臨下向東攻擊,消滅敵整編第69師主力。
以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由東向西打,進攻目标為高圩子、來龍庵、人和圩、苗莊,消滅敵整編第69師的1個旅及師部直屬部隊。
以華中野戰軍第1師自鹽城方向急速北上,伺機加入戰鬥。
方案确定後,華野首長便分工組織指揮。陳毅司令員坐鎮指揮部。粟裕、譚震林指揮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第5旅由東向西打。陳十榘和唐亮指揮第1縱隊、第8師,繞敵後由西向東打。
12月14日,敵整編第69師預備第3旅,進攻我五花頂以南的陣地,經我第9縱隊的反擊,退回嶂山鎮、曉店子,占領了烽山高地;敵整編第69師41旅占領了邵店,向東進攻葉海子我軍陣地,企圖策應第11師的行動,經我第5旅反擊退回苗莊,付家湖等地;敵整編第69師師部和1個團的部隊進至人和圩地區;敵整編第11師先頭部隊由曹家集向我來龍庵、小牌塘陣地攻擊,被我第9縱隊打退。敵整編第11師投入戰鬥,标志着這一路敵人已經完成了戰鬥部署,開始了進攻行動。
當察明敵人的具體部署後,華野司令部又給各部隊進一步明确了任務,下達了補充訓示:
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沿宿(遷)新(安鎮)公路、宿(遷)沭(陽)公路,組織運動防禦,15時前,確定來龍庵、五花頂等陣地,爾後,向敵整編第69師出擊,協同友鄰部隊殲滅敵人;
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第8師急行軍,15日拂曉前進入新店子以北地區,向曉店子及其南北地區之敵實施突擊,切斷進至嶂山、曉店子地區之敵向宿遷方向的退路,爾後由西向東組織進攻,以主力部隊包圍曉店子敵人,并攻擊殲滅之,爾後向東攻擊;
山東野戰軍第8師進攻烽山、蟑山之敵,爾後也向東攻擊前進;
山東野戰軍第7師于15日拂曉前,經西鮑家圩,南渡沭河向嶂山鎮方向突擊,協同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第8師圍殲該地區的敵人;
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于15日前,進至韓集和泰山集地區,由東向西突擊,協同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切斷敵整編第69師與整編第11師的聯系,準備參加圍殲被圍之敵;
華中野戰軍第1師由鹽城地區兼程北上、準備投入戰鬥,協同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作戰;
在鹽城、漣水、烽縣等地的我軍各部隊,積極阻擊各自當面之敵,保障宿北戰役的順利進行。
15日,各部隊進至指定地區展開。15日夜,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主力在司令員葉飛、副司令員何克希、副政委譚啟龍率領下,插入井兒頭、曹家集地區,部分部隊并突入敵第11師師部所在地曹家集。經過激戰。消滅了敵整編第11師直屬工兵營、騎兵營等大部分。
我8師于15日22時,以第23團1營先從西南方向對烽山之敵發起攻擊,至16日拂曉前,接連3次沖擊均未奏效。此時,曉店子敵人以炮火向我8師射擊,有出援征候,情況非常緊急。師團上司都很清楚,如在天亮前不能攻占烽山,将影響整個戰役的進展。是以,何以祥師長和丁秋生政委立即指令第23團l營和第24團不惜一切代價堅決攻占烽山。23團政委王六生馬上趕到1營指揮所作火線緊急動員,要求組織全營現有力量,在天明前堅決把山頭拿下來:該營把尚能參加突擊的40多人合編成4個班,組成1個突擊隊;第3連組成1個班,由連長指揮,從正面原攻擊道路佯攻,吸引敵人;其餘人員編成3個班,統由副教導員張明率領,繞至敵東南側實施主要突擊。當第23團1營進行最後一次沖擊時。第24團也發起了沖擊。經激戰,順利地通過了壕溝,攻上了山頂,敵在我軍兩面夾擊下,迅速瓦解。8師經一夜連續攻擊,終于在拂曉占領了烽山,全殲守敵1個營,在敵整個部署中打開了一個缺口,控制了戰場制高點。
與此同時,我東線部隊第9縱隊和第7師也攻占了嶂山鎮并全殲守敵。這樣整個戰場上的兩個制高點均被我軍占領。
第7、8師攻占烽山、蟑山鎮之後,敵人已察覺其翼側和後方均已暴露,徐州敵指揮部急令第4l旅由苗莊向第118旅及曹家集收縮,并給位于曉店子的預備第3旅、羅莊的第60旅下了死指令,一定要奪回烽山制高點。是日,敵人集中力量向烽山我第8師發動了連續進攻,第8師部隊利用烽山敵人已修好的工事陣地頑強抗擊。
16日黃昏,攻擊烽山的敵人被多次打退,我8師守烽山的部隊打得很艱苦。陳士榘判斷此時敵人已十分混亂,若乘夜幕向敵人發起攻擊必可獲勝。于是指令第8師除留少數部隊在烽山擔任警戒任務外,集中全力攻擊曉店子的敵人。
8師得令,立即攻擊。一舉突破敵人陣地,激戰5個小時,全殲敵整編第69師預備第3旅。第8師部隊曾在泗水戰役中受挫;這次戰役中,經過兩天兩夜的戰鬥就消滅敵人1個整旅,打了一個翻身仗。
與此同時,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2個旅于16日下午4時許,從烽山第8師陣地一路東進,當晚占領了高家窪、三召山等地,部分部隊還插到曉店子以南與該縱隊第3旅取得了聯系,切斷了敵整編第69師向宿遷的退路,并對敵整編第11師構成了正面阻擊态勢。
入夜,在我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和山東野戰軍第7師配合下,經3個小時激戰,攻克羅莊,全殲敵整編第69師的第60旅。1縱前幾個月在魯南作戰中,同樣受到一些損失,這次也補足有餘。
激戰仍在進行。17日,我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和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向高圩、李圩之敵發起攻擊,未能奏效。在我軍圍殲敵預備第3旅、60旅的過程中,敵整編第11師在空軍、炮兵配合下全力北援,均遭我軍頑強阻擊。
18日,敵整編第69師僅存的第41旅、師部、第92旅276團等,龜縮在人和圩地區,已無力反擊:這時,陳士榘參謀長從報話機裡聽到敵人在拼命地叫喊:"請第11師援救……"這是敵整編第69師師長戴子奇的求救聲,怎奈有求無應。
午夜,随着三顆紅色信号彈在夜空騰起,我軍各部向敵師部及第41旅發起了總攻,大炮震得地動山搖,喊殺聲谷鳴山應。我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首先突入人和圩,激戰到19日上午,敵第41旅除旅長帶少數人逃跑外,全部被殲:敵師長戴子奇自斃,成為戰場上第一個執行蔣介石"不成功,便成仁"訓詞的殉葬品。
陳毅司令員聽到這一勝利消息,詩興大發,興奮地賦詩道:敵到運河曲,聚殲夫何疑?試看烽山下,埋了戴子奇。
宿北戰役全殲敵人1個整編師、3個半旅及整編第11師一部分,共計2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