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婉君》之仲康對她的感情,就好像出門打醬油順便談了場戀愛一、錯把同情當成愛|同情是善良心地所啟發的一種感情的反映;真正的愛是 自私的,是排他的二、真正的愛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疫,而不是一時興起的揭竿起義和臨陣逃脫三、因為愛你,是以懂得總結:

作者:塵與飛魚

一個女孩名叫婉君,千般恩愛,集于一身,蓦然回首,冷冷清清……

瓊瑤劇《婉君》是我們80後的回憶,當時特别羨慕婉君能被三個優秀的兄弟同時愛上,也偷偷幻想着長大後,如果被很多男孩追,一定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後來到了青春期的時候,悲催地發現,其實被很多人喜歡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當别人喜歡你,而你又不喜歡,對于他的獻殷勤,内心會很排斥,而你會排斥,問題還是在于他不夠優秀

言歸正傳,在三個兄弟中,伯健年紀和他們相差太大,總給人一種穩重老成的感覺,是以對于正處于16歲左右的青春少男少女來說,他的深沉顯得和他們格格不入;而老三叔豪年紀雖然比婉君大,但他顯得不比早慧的婉君成熟,顯得天真無邪,是以也不适合談戀愛

而仲康比婉君略大,又是接受新式教育的青年,有理想有抱負,富有青春的激情,是以更容易激起青春少年的迷戀。是以仲康無疑是婉君的最适合人選,至少電視機前的我們都是這麼認為的

後來,仲康終究沒有有婉君在一起,曾一度讓我們耿耿于懷,明明相愛的兩個人,為什麼不能在一起呢

事隔多年後,我們再重溫一遍電視,才發現仲康對婉君的愛,顯得沖動而膚淺,他并不适合婉君。

《婉君》之仲康對她的感情,就好像出門打醬油順便談了場戀愛一、錯把同情當成愛|同情是善良心地所啟發的一種感情的反映;真正的愛是 自私的,是排他的二、真正的愛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疫,而不是一時興起的揭竿起義和臨陣逃脫三、因為愛你,是以懂得總結:

冰心曾說過:

人的左手是愛情,右手是同情,人一生走在自己的路上不斷的在左右播種,那麼當你到達終點時,你會發現你的人生大道上開滿了絢麗缤紛的花朵,而有的時候同情與愛情并沒有什麼差別

電視一開始,仲康認同婉君是大哥的妻子,對她并沒有任何想法,并且還促狹地調侃大哥和婉君的夫妻情份,那時候他是真心祝福婉君的。

可是當婉君對他暗示情愫後,他突然發覺婉君其實并不愛大哥,愛的可能是自己。于是他便勸導婉君要勇于說出自己的想法,甚至還請尚琪出謀劃策,甚至大膽地帶她私奔。

他同情被封建禮制束縛的婦女,思想跟人格都無法正常發展,導緻自己的幸福被犧牲,被埋沒。是以他希望婉君像個中國新生代女性一樣,敢于破除封建思想,勇敢地說出自己的需求

這時候,其實他對婉君的情份,既有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妹之情,也有男女之情,但更多的是出于對弱者的同情,就像他踴躍參加愛國運動一樣,有着一顆想要拯救全世界的激情,而婉君,就是他首先要解放的受封建禮制壓迫的婦女,可是他錯把同情當愛情,被自己的一腔激情感動得無以複加

偏偏婉君又總是一副楚楚可憐,弱不禁風的樣子,更激發起他的保護欲,使他沉浸在自己的深情裡無法自拔

那時仲康的年紀大概18歲,隻是個在校生,人生閱曆還不夠豐富,對感情的萌發還未成熟,是以會傻傻地把同情當愛情也不足為奇了

《婉君》之仲康對她的感情,就好像出門打醬油順便談了場戀愛一、錯把同情當成愛|同情是善良心地所啟發的一種感情的反映;真正的愛是 自私的,是排他的二、真正的愛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疫,而不是一時興起的揭竿起義和臨陣逃脫三、因為愛你,是以懂得總結:

在仲康的不懈努力下,周老爺終于答應讓婉君在三個兄弟中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男人,婉君不願抉擇,而選擇自殺,他被吓到了,進而選擇退出。

他口口聲聲說愛情是自私的,當大哥退位出走後,他不就有機會和婉君成親了嗎,可是他沒有這麼做,反而腳底抹油,投入到上海的愛國活動,拯救祖國去了

接着很快和尚琪結婚,辦了報社,過起了平常夫妻的煙火日子

尚琪同樣也是接受新式教育的新生代女性,敢愛敢恨,有自己的主見,正是仲康欣賞的女性,他在婉君也毫不吝惜對她的贊美之情,他們兩人的性格和愛好有太多契合的地方,可見他們兩人的結合才更稱得上是精神上的門當戶對,尚琪才是仲康需要的那個人。

如果真的愛一個人,怎麼能那麼輕輕松松就放下一個人,随随便便和别人結婚呢,就算尚琪對他有救命之恩,但恩情是能和愛情相提并論的嗎,他又不是接受封建思想的人,當然很明白不能因為受恩于人,以身相許的戲碼

《婉君》之仲康對她的感情,就好像出門打醬油順便談了場戀愛一、錯把同情當成愛|同情是善良心地所啟發的一種感情的反映;真正的愛是 自私的,是排他的二、真正的愛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疫,而不是一時興起的揭竿起義和臨陣逃脫三、因為愛你,是以懂得總結:

是以仲康對于婉君的愛,就像他的性格一樣,熱烈而沖動,愛的時候轟轟烈烈,跑的時候無影無蹤

相反的,大哥伯健從17歲開始,拒絕納妾,而是一心一意等婉君長大,等了八年,發現婉君并不想嫁給他,他便第一個成全婉君,自己留書出走。

離開後,在全國各地輾轉,也有很不錯的女性追求他,可他又一次拒絕,這一等,又等了八年。更何況,在外地漂泊的時候,他一直以為婉君已經和弟弟結婚了,可他心中仍放不下婉君

真的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這樣兩相比較,誰愛得更深層,高下立見了吧

張愛玲說:因為愛你,是以了解;因為懂你,是以包容

仲康其實從來都不懂婉君,或者說他根本不想懂,他總是在強烈表達自己的想法

婉君的娘家舅媽是個吸血鬼,每次都會不停向周家拿錢,使得一向自卑的婉君無地自容。

仲康直接痛斥舅媽的醜惡嘴臉,與他們大打出手,他的想法沒有錯,對于這種吸血鬼,最直接的方式是拒絕,而不要像老大一樣,采用和稀泥的方式一次次滿足他們的要求。

老大向來穩定,焉能不知道這個道理,之是以他願意去遷就舅媽家,完全是站在婉君的立場。他用這種方式保護婉君的尊嚴,讓她得以在娘家人面前能夠揚眉吐氣,更何況舅媽要的,他都給得起,花點小錢羸得愛妻的虛榮,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相反的,仲康的行為就顯得太沖動了。他顯然是沒有站在婉君的立場,他拆娘家的台,等于是給婉君難堪,讓她痛恨自己有這樣的出身,進而更看不起自己

他請婉君去郊外騎馬,借着尚琪不斷刺激婉君,希望她像尚琪一樣勇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卻完全忘了婉君的身份,她和尚琪的身份根本不一樣,接受的教育也不一樣,而且婉君也沒有騎過馬,連書豪都擔心她會從馬上摔下來,他卻任由婉君去嘗試,比起稚嫩的叔豪,他反而沒有叔豪的細心

叔豪是完全以婉君的喜悅為主,關心照顧她的小情緒,每次她不開心,都是叔豪想方設法逗她開心,是以婉君才會說,叔豪會讓她感到平靜,因為他從來不會壓迫婉君,他是真的憐惜她

《婉君》之仲康對她的感情,就好像出門打醬油順便談了場戀愛一、錯把同情當成愛|同情是善良心地所啟發的一種感情的反映;真正的愛是 自私的,是排他的二、真正的愛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疫,而不是一時興起的揭竿起義和臨陣逃脫三、因為愛你,是以懂得總結:

三個兄弟都有各自的優點,他們的好,展現在人生每個階段的需求

孩提時喜歡叔豪,因為他天真無邪,沒有攻擊力,會陪你瘋陪你笑,在你難過時逗你開心,是你的忘憂草,解語花;

二三十歲時喜歡仲康,他是理想派,熱情奔放,激情又浪漫,會給你濃烈的愛,也會因為一點分歧激烈争吵,讓你哭讓你笑,帶給你春暖花開,也帶給你滿城風雨;

他适合談戀愛。

四十歲之後,才發現再轟轟烈烈的愛情,面對婚姻生活直接見光死。伯健成熟穩重,體貼又包容,是過日子的不二人選。

總而言之,叔豪适合當玩伴;仲康适應談戀愛;伯健适應當老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