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治帝大婚:一起來圍觀我的排場吧!累得都差點跪了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皇帝載淳欽奉兩宮皇太後懿旨:選得翰林院侍講崇绮之阿魯特氏,立為皇後。本來在挑選皇後問題上,慈安慈禧意見不同,慈安選的阿魯特氏,慈禧選的員外郎鳳秀之女富察氏。争執不下,就由皇帝自選,于是方定的阿魯特氏,可見慈禧的為人,連親生兒子都不與她同心。并決定于九月舉行大婚典禮,然後兩宮皇太後撤簾‘歸政’。

同治帝大婚:一起來圍觀我的排場吧!累得都差點跪了

這一年載淳十七歲,皇帝大婚的典禮儀式極為隆重。皇後標明後,先要行納彩禮、大徵禮,迎娶時行冊立禮、奉迎禮、合卺禮,婚後行朝見禮、慶賀禮和賜宴禮等許多名目繁缛的禮儀。大婚之前,翰林院要準備皇後的冊文與寶文;禮部要造金冊金寶,還要備彩禮及各項婚慶用品;欽天監要擇吉日行禮;整個朝廷都得忙起來。

所謂納彩禮,就是向皇後家贈送彩禮時舉行的儀式。主要禮物為馬匹、甲胄、布帛一類的東西。禮部、鴻胪寺、内閣官員按程式一頓忙活,然後在皇帝欽命的正、副使臣帶領下行禮、浩浩蕩蕩的隊伍出行至皇後府邸。皇後家要舉行納彩宴,各王公大臣赴宴道賀,歡聚一堂。

在将皇後迎娶入宮之前,還要行一次‘大徵禮’,即向皇後家送大婚的禮物,并通知皇後正式入宮。這次禮物有:黃金二百兩白銀萬兩;金茶筒一個;銀茶筒銀盆各二個;及各種绫羅綢緞若幹匹;禦馬六十匹馱甲二十副。另還有專門賞賜給皇後父母的禮物,大概按大婚禮減半的份額。

同治帝大婚:一起來圍觀我的排場吧!累得都差點跪了

最為隆重的儀式就是冊立和奉迎禮。皇帝皇後是前、後兩天晝夜不停的連續進行的,禮儀程式繁瑣折騰得夠嗆。這天整個北京城的街道都要打掃得幹淨整潔,家家戶戶張燈結彩,以示萬民同慶。宮内所經禦路都是紅氈鋪地,門神對聯煥然一新,整個皇宮都紅燈高懸,到處搭建彩棚,挂雙喜字彩綢,上下人等一片喜氣洋洋。

九月十四日是載淳大婚行冊立禮的日子。此前一天,皇帝要遣官告祭天地和太廟後殿;皇後的冠服由銮儀衛先期送至皇後家,迎接皇後乘用的鳳與由乾清門中門送到乾清宮内正中朝南擺好。四名結發的公主或福晉、命婦帶領内務府女官們到坤甯宮布置洞房。一切要求都得做到富麗堂皇,喜氣盈盈的皇家氣派。寶瓶、珍珠、紅寶石、金銀錢、金銀如意、元寶用之不盡,就像是劉外婆進了大觀園一般。

同治帝大婚:一起來圍觀我的排場吧!累得都差點跪了

當天早晨,皇宮内外準備妥當,兩宮皇太後儀駕設在慈甯宮外,太和門至午門陳設皇後的儀駕。吉時到,禮部堂官恭導皇帝出宮,先閱視冊、寶,然後升殿就座,鳴鞭奏樂,正使惇親王奕誴和副使貝勒奕劻面北聽宣,授節後皇帝還宮,正副使持節迎皇後儀駕,各路人馬護送,一行又浩浩蕩蕩抵皇後家恭候。皇後家也是張燈結彩,按程式行冊立禮,皇後禦禮服在拜位上跪聽宣讀冊文和寶文,然後受禮,從大清門中門擡入,迎至宮中。慈禧就耿耿于懷在意自已不是從大清門中門擡入的正宮皇後,這是後話。皇帝皇後到慈甯宮兩宮皇太後前行禮,禦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賀。其間有許多的怎樣站位、走位,坐位、升杆降輿,甚至如何接皇後手中蘋果、如意、遞寶瓶等繁文缛節就不細說了。

皇帝洞房也因為人來人往服侍的人太多,禮節太繁瑣而枯然無味,兩人隻幹坐,邊上太監宮女,公主福晉命婦要他們做啥就做啥,還有許多象征婚後平安,吃長壽面吃子孫饽饽的瑣事,一整天下來,皇帝皇後兩人隻想早點休息,唉,程式呐…

同治帝大婚:一起來圍觀我的排場吧!累得都差點跪了

第二天,帝後到神桌前上香行禮,皇後還得捧柴交結發薩滿儲存(這個‘柴’‘财’同音,取發财之意,民間也盛傳),然後吃團圓宴,再乘轎到景山壽皇殿拜見祖宗畫像。回宮後先到鐘粹宮慈安太後前遞如意,行三跪九叩禮;再到長春宮慈禧太後前遞如意行禮。回養心殿後,皇帝升座,皇後向皇帝遞如意,皇帝回賜如意,妃嫔及公主也要到皇帝前行禮,遞如意。我的天,搞這麼多如意幹嘛啊!

皇後在坤甯宮洞房實際隻住一晚,以後她就住在西六宮中的儲秀官。然後又是接受妃嫔、公主、福晉和命婦等行禮拜賀,遞如意,至此正位,繁缛的禮儀結束了。

婚後第三天行朝見禮,第四天行慶賀禮,第五天行賜宴禮,都是在禮部官員引導下,通過各種禮儀程式進行的,其間大宴群臣,朝廷皆樂。有人計算了一下,這一整套花樣百岀的儀式搞下來,同治帝大婚的花銷大體已超過千萬兩白銀了,這還隻是有據可查的正項開銷而已。

同治帝大婚:一起來圍觀我的排場吧!累得都差點跪了

而此時的大清朝早已日落西山了,可見清朝統治們曆來揮霍民脂民膏習慣了。同治大婚不久,兩宮皇太後于第二年正月二十六日正式卷簾歸政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