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說隴史」上奏直言引發慈禧太後震怒,這位“隴上鐵漢”名叫安維峻

上奏直言引發慈禧太後震怒,這位“隴上鐵漢”名叫安維峻

「說隴史」上奏直言引發慈禧太後震怒,這位“隴上鐵漢”名叫安維峻

安維峻資料圖

「說隴史」上奏直言引發慈禧太後震怒,這位“隴上鐵漢”名叫安維峻

安維峻書法作品

1894年十二月初,北京城外,通往張家口的大道邊,一位文人神色肅然,一位俠客身背大刀,俨然一副出遠門的架勢,而他們身後,幾個文人滿臉悲憤……

此時,風蕭蕭兮路漫漫,一位敢于直言的甘肅人,即将開始他充軍烏裡雅蘇台的萬裡行程。

甘肅第一位“聯考狀元”

這位甘肅人,名叫安維峻。幾天前,他的一份奏折引來慈禧震怒,為保護他,光緒皇帝搶先一步下旨,将他充軍烏裡雅蘇台。這正應了唐代韓愈的那句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安維峻(1854年-1925年),字曉峰,号槃阿道人,甘肅秦安人。他出生于一個很清貧的家庭,一度寄宿在舅父家讀書。不過他讀書很刻苦,同治十二年(1873年)被選為拔貢,後在刑部任七品吏員。

誰知,兩年後,安維峻竟然成為甘肅第一個“聯考狀元”。故事是這樣的:左宗棠經營西北後,在平定戰亂的同時,還大力經營地方,恢複地方生機。為鼓舞甘肅讀書人的信心,培養人才,左宗棠奏請陝甘分闱。就是說,把陝甘兩省的學生們分開考試,這就解決了甘肅學子萬裡跋涉的困難,為甘肅學子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在人們的努力下,光緒元年(1875年)甘肅貢院建成。安維峻在京聽聞此消息,回甘參加鄉試。這是有史以來,在蘭州舉行的甘肅全省的第一次鄉試。來自甘肅、青海、甯夏、新疆等地的2700餘名學子,參加了考試。安維峻一舉考中解元,名傳隴右。

這妥妥地,是甘肅第一個“聯考狀元”。

六年後,安維峻參加會試,高中進士。又經殿試,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授編修一職。光緒十九年(1893年),安維峻任福建道監察禦史。

光緒出手救了他一命

此時,清王朝的社會危機日益加深,中日甲午戰争一觸即發。剛剛擔任福建道監察禦史的安維峻不顧個人安危,他主張還政于光緒,上了不少的奏書,在14個月的任期内,他寫了《請嚴定大臣結黨營私處分疏》《請明诏讨倭片》《請速決大計疏》等奏書。當然,最有名的還是《請誅李鴻章疏》。不過,他并不知道,他的奏書即将為他帶來殺身之禍。

這是光緒二十年十二月初二的事情。在這之前,光緒皇帝在聖谕中說,時事多艱,有言官論奏,一定要虛心接受。不過,軍國大事,必須遵照皇太後懿訓遵行。盡管如此,安維峻還是寫出了著名的《請誅李鴻章疏》,并在初二這天上奏。他在奏章中說:“皇太後既歸政于皇上矣,若猶遇事牽制,将以何上對祖宗,下對天下臣民。”他指出慈禧欺君罔上,弄權誤國,縱容太監幹政。這紙奏章一下子得罪了當時晚清最有權勢的三個人物:慈禧、李鴻章、李蓮英。

光緒皇帝一看到安維峻的奏書,吓了一跳,“朕也想當個有實權的皇帝,可是不能這麼說啊!”這是趕緊要撇清的。當然,安維峻替他說話了,他還是要保護的。

于是,光緒皇帝當即下旨,将安維峻革職,發往烏裡雅蘇台充軍。當時任烏裡雅蘇台大臣的志銳,非常崇拜安維峻,後來還專門給他刻了一枚印章,内容就是“隴上鐵漢”四個字。可以說,光緒這是變相保護了安維峻。

不過,當時慈禧太後十分震怒地說,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嗎?這樣處罰不是太輕了嗎?此時,邊上的恭親王趕緊說,本朝開國三百年,從來沒有殺過提意見的大臣。這才把慈禧太後的殺心打消下去了,安維峻逃過一劫。

光緒二十五年,安維峻獲得釋放,回到故鄉,教書育人。後來在蘭州主持完成《甘肅新通志》。1925年,安維峻在家鄉秦安去世,時年72歲。

撰文/王文元 圖/資料圖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