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讀唐詩《送征雁》錢起
秋空萬裡淨,嘹唳獨南征。
風急翻霜冷,雲開見月驚。
塞長怯去翼,影滅有餘聲。
怅望遙天外,鄉愁滿目生。
"秋空萬裡淨,嘹唳獨南征。"此二句動靜交錯、點面結合,可謂深得音律、繪畫之法。秋空浩蕩,萬裡無雲,一片空明,這是寫靜;蒼穹之上,孤雁南征,鳴聲凄清,則是寫動。嘹唳,即凄清響亮的鳴聲。雁聲凄涼,定下全篇基調。
"風急翻霜冷,雲開見月驚。"這兩句是寫鴻雁南飛的行色。秋日寒風急促,卷動飛霜,南飛的鴻雁自然感到凄冷,一個"冷"字,正好照應了前面的"嘹唳"。而一個"驚"字,既寫出了秋風卷殘雲,雲開見月狀,又寫出了征雁形孤影單,見月心驚的情景,給全詩增添了悲涼氣氛。
"塞長怯去翼,影滅有餘聲。"此二句銜接堅密,緊扣詩題。先是寫征途遙遠、艱辛,以至詩人擔心大雁會累斷翅膀,這是呼應題中的"征"字。詩人遙望大雁南飛,但是影子已經看不到了,這是寫"送"字。為什麼詩人對大雁寄予如此深情,擔心它會累斷翅膀,即使它已經飛遠了,也久久不忍離開,仿佛還聽到它的凄厲的叫聲。因為詩人的家遠在南方,而大雁正是朝南飛去。
"怅望遙天外,鄉愁滿目生。"大雁寄托了詩人的歸思,詩人目送大雁,一直到天邊之外,視野漸漸模糊,仿佛随着大雁看到了故鄉風物,于是鄉愁漸生,淚眼模糊。此處以"鄉愁"作結,正題意所在,雁引鄉愁,轉承得非常自然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