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聲《搭檔》常寶霆不想用白全福捧哏 常連安給了兒子一嘴巴

《搭檔》一書由著名曲藝理論家、作家高玉琮先生主編,曲協主席姜昆擔任顧問并親自撰寫序言。書中詳細介紹了23對相聲名家搭檔的藝術經曆和成果。内容詳實生動,有很強的資料性和趣味性。

高玉琮先生曾是《今日頭條》知名創作者,發表過很多相聲、曲藝方面的理論和趣聞史實。我有幸結識高先生,私信、微信交流頗多,受益匪淺。高先生于去年10月24日不幸逝世,周年忌日将近,陸續轉載高先生最後的大作,也算是對先生的深切懷念吧。

相聲《搭檔》常寶霆不想用白全福捧哏 常連安給了兒子一嘴巴

(本書主編高玉琮先生)

書中有關相聲搭檔的文章分别為演員本人或熟悉演員的業内專家執筆。本篇介紹常寶霆、白全福兩位大師的文章是由高瞻先生撰寫的。

相聲搭檔的代名詞(一)

在中國相聲史上,有許多名氣很大的搭檔,更有被觀衆以捧逗二人的名或姓相連而稱的,比如“于馮”指于寶林、馮寶華,“二趙”指趙振铎、趙世忠,“高範”指高英培、範振钰,“李杜”指李伯祥、杜國芝,“祥瑞”指王謙祥李增瑞,“佟馬”指佟有為、馬樹春……而在衆多此類稱謂中,最受老觀衆愛戴的,非“常白”莫屬。

常,常寶霆,藝名“三蘑菇”,滿族,北京人

白,白全福,綽号“飛不動”,滿族,北京人

相聲《搭檔》常寶霆不想用白全福捧哏 常連安給了兒子一嘴巴

(青年時期的常白)

介紹“常白”,不妨先講一件發生在白全福身上的逸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京東大鼓表演藝術家董湘昆收著名天津時調演員王毓寶之子王大海為徒,拜師儀式在天津第一勞工文化宮舉行。儀式之後,蘇文茂表演了單口相聲《青梅煮酒論英雄》。整場活動結束後,筆者與白全福在文化宮的小花園裡散步,這時蘇文茂走過來,問:“三叔,我使的那個小段您給說說。”白全福點了點頭,可還沒來得及說話,蘇文茂就被别人叫走了。白全福問筆者:“剛才文茂說什麼了?”

“您沒聽見哪!”

白全福确實沒有聽見,此時他的雙耳幾乎已經徹底失聰。可當時“常白”依然活躍在舞台上,還頻頻推出新段子。一位聽不見的演員還能上台說相聲?能!白全福能!他在台上從未說錯過一句台詞。他是怎麼和常寶霆對話的呢?看口型,更準确地說------靠默契。

白全福與常寶霆正式成為搭檔是在1945年,兩個人的合作并非出于偶然,而是常寶霆的父親常連安精心安排的。

相聲《搭檔》常寶霆不想用白全福捧哏 常連安給了兒子一嘴巴

(捧哏大家白全福先生)

在與白全福合作之前,常寶霆一直是由父親為他捧哏的。在相聲界,一老一小的搭檔形式十分普遍,而且往往是在小的剛開始上台演出的階段,老的捧小的逗,這一老一小或是父子,或是師徒,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但當兒子或徒弟逐漸長大以後,父親或師父就會終斷這種捧逗關系,為的是讓年輕人盡快成長。至于找什麼樣的新搭檔,就要看父親或師父的眼光了,找對了或許就能受益一輩子。

常連安在選擇搭檔方面一直很有眼光。大兒子常寶堃十五歲時,常連安為他找到了趙佩如;二兒子常寶霖十六歲時,常連安為他找到了連笑昆;三兒子常寶霆十六歲了,也該找搭檔了,常連安在衆多相聲藝人中反反複複地斟酌,最後選擇了白全福。

白全福出身藝人世家,他的祖父白慶林是著名的“天橋八大怪之雲裡飛”,憑借翻筋鬥的功夫招徕觀衆而得此綽号,并因創演滑稽二黃而名噪一時。白全福的父親白寶山不但繼承了滑稽二黃的技藝,還能表演相聲,得名“小雲裡飛”。可到了白全福這兒,沒能繼承滑稽二黃,也翻不了跟頭,是以得了個綽号“飛不動”。但他在說相聲方面繼承了父親和叔父白寶亭(焦德海之徒)的風格,又得師父、相聲大家于俊波的親傳,技藝十分高超。少年時,白全福曾與大他一歲的侯寶林合作,後來又先後與羅榮壽、郭全寶等名家搭檔。

常連安之是以請白全福給兒子常寶霆捧哏,一是因為白全福年齡稍長,在舞台上的實踐時間較長,比兒子更富有表演經驗;二是因為他非常了解兒子的藝術特點。相聲行有“帥,賣,怪,壞”一說,又有“不占一怪,就占一帥”的說法,這既是指演員的相貌,也是指表演的風格。常寶霆長得既英俊又帥氣,可占一帥。自全福屬于哪一類呢?怪?談不上。但他有自己的特點------滑稽,能夠很好地襯托常寶霆的沉穩和全面。帥?也談不上。但他的圓驗與常寶霆的英俊面龐正好比對。于是,常連安決定選擇白全福。

“常白”組合開始了。合作的第一天,二人排練《賣估衣》,看上去是你有來言、我有去語,但除了按部就班說台詞外,白全福極少說話,常寶霆也很少言語。至于應該怎麼逗,怎麼捧,二人之間根本沒有交流。原來,常寶霆認為自己年歲小,一切得聽哥哥的;白全福認為常寶霆是鼎鼎大名的常連安的三公子,即使自己有什麼想法,也不好意思開口。對了一天的活,除了段子本身的台詞外,兩個人基本沒說别的。三天後,常寶霆對父親說:“我不想讓全福哥給我量活了,您給我再找一個捧哏的。”

相聲《搭檔》常寶霆不想用白全福捧哏 常連安給了兒子一嘴巴

(常寶霆先生)

常連安聽了很詫異,之前選白全福給三兒子量活,完全就是量體裁衣啊,怎麼兒子會不願意呢?經過詢問才知道,是因為兒子嫌白全福少言寡語。常連安問兒子:“是不是你的話太多了?”兒子搖頭。常連安說:“那你就多說幾句。”等到再對活時,常寶霆的話變多了,白全福的話也漸漸多了起來。可是萬萬沒想到,二人第一次登台演出,白全福居然“吃栗子”了,就是說台詞時打了奔兒,好在常寶霆反應很快,趕緊用下一句台詞圓過去了,觀衆一點都沒聽出來。可是常寶霆心裡很不舒服,覺得白全福根本就不行,認為二人搭檔不合适。晚上散了場回到家,常寶霆對父親說了白全福表演時“吃栗子”的事,再次讓父親給他重新找個搭檔。常連安伸手給了兒子一個嘴巴,對他說:“你給我記住了,你全福哥給你站着,最合适不過!你們倆隻要還說相聲,就一輩子不能分開!”

常連安說完這話,一推門走了。他從來沒打過常寶霆一下,這一打,常寶霆再也不敢違背父親了。接下來的幾天裡,他的話又變少了。可是沒過幾天,話又變多了。這是因為白全福再也沒有“吃栗子”,而且“遞肩膀”的時機掌握得很好,也就是“嗯”“啊”“是”等輔助逗哏叙述的台詞說出來的時機很恰當,有時蹦出一兩句原先沒有的詞句,也恰好是常寶霆需要的,漸漸地常寶霆意識到白全福量活的效果并不亞于父親,自然而然地,也就越發地尊敬這位搭檔了,同時也意識到當初父親的選擇是多麼的明智。

(待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