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其他的潮流見證者和記錄者不同的是,他們敢于打破正常、制造先河,卻又難逃自身枷鎖。當在自己的“罪證”面前問起“最高理想”,也許是無限度地追求自由解放,不可遏制的反抗意向,以及一輩子和自己作對。
“有某個時刻,我們掌握了真實,但真實稍縱即逝。”這是電影美學大師antonioni在1966年執導的影片《放大》(blow-up)中道出的含義。影片中以拍攝人物與未來主義時裝的攝影師正是以時尚界的壞小子david bailey為原型。而在2012年,bbc推出的jean shrimpton傳記電影《征服曼哈頓》(we'll take manhattan)中,這位60年代it girl的昔日戀人被首次真實還原。
david bailey
blow-up(1966)
we'll take manhattan(2012)
剛剛經曆過二戰的世界在各種文化解放思潮中複蘇,重新煥發生機的時尚産業迎來了超前的未來主義時期。揚名于24歲的david bailey用濃烈的“性意味”和青年亞文化色彩沖擊着各大時尚雜志,他從不理會雜志編輯所謂的要求,永遠按照自己的方式拍攝。他的照片與他的人生一樣,都有一種桀骜不馴的強硬與孤高作為底色,個性鮮明又風格強烈。他出生在倫敦東區的貧民窟,沒有受過正兒八經的教育,經過6段感情和4次婚姻,“差評”不斷卻能以自身的放浪形骸“施罪”于時尚圈。david bailey幾乎能把握住所有的時尚潮流,有紋理的皮革大衣、緊腿褲和女式西服是他作品的标志性風格,他見證了“搖擺倫敦(swinging london)”風潮,并敏銳地拍攝了the beatles、terence stamp、 east end gangsters和kray twins賣給各大時尚雜志。
david bailey and jean shrimpton
jane holzer
grace coddington
jean shrimpton
從窮小子到攝影大亨,david bailey的價值觀不為常人所解,在普羅大衆眼中多少也如《罪與罰》中的拉斯柯尼科夫一樣瘋魔。他的存在隻能被仰望,這種執着與單一足以成就人、讓人成為話題,也成為異類,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人有我無,都可以定義為瘋子。
老佛爺karl lagerfeld的古怪之處在于做衣服就不肯乖乖地做衣服,他也是著名的攝影師,那部紀錄片《時尚大帝》裡俊帥小男模裹着毛毯灰溜溜跟在老佛爺身後,是最上鏡的小玩意兒。他不僅為 chanel 拍攝宣傳照和産品目錄,還舉辦自己的攝影展,這也罷了,可惡之處是他還是個語言天才,通曉英語、法語、德語和意大利語,還減肥有道,據說他在2002年出版的《卡爾?拉格菲爾德減肥指南》直到如今仍在再版。一本書簡直足夠撐起老佛爺在巴黎 rue lille 上開設的名叫叫做“7l”的書店。
karl lagerfeld
"the glory of water" exhibition (2013)
攝影、寫作、出版,以非專業身份作出專業成果,這種走别人的路讓别人無路可走的行徑,我們歸之于天才,也視之為叛徒——對世間庸常的背叛。不過這種全然不甘于本性、對生涯充滿了反抗意向的願望,又是從何而來呢?無限制地使用自己的天賦,在到手無數人一生無法企及的收獲之後,仍然企及着其他,就像“他意識到他本人配不上他自己的最高理想”一樣奉行着苦行,以苦行的精神來擷取美,無止境地追求和制造。karl lagerfeld似乎永遠都被某種理想折磨着他的心,不能安靜,不能放手——如果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理論,這就是罪與罰。無限度地追求自由解放,不可遏制的反抗,問心無愧地去幹任何事情并且幹好。可怕的個人主義審美極緻!
karl lagerfeld eyewear spring 2012 by karl lagerfeld
dior homme spring 2013 campaign by karl lagerfeld
tim walker
作品網站www.timwalkerphotography.com
拍攝風格善用誇張童趣的道具營造出故事性的幻境
“時尚是唯一的一個允許幻想攝影的地方,我就是一個幻想家。”
edie campbell by tim walker for w may 2014
tim walker讓我們重新認識時尚的本質:美與善,是時尚永恒的内涵。
david lachapelle
作品網站www.davidlachapelle.com
拍攝風格高飽和度色彩與诙諧的超現實主義
“人們都說照片不會說謊,可我的照片會。”
“jesus is my homeboy” by david lachapelle(2013)
david lachapelle所創造的超現實的環境,來源于真實的空間,而非計算機的創造。
terry richardson
作品網站www.terrysdiary.com
拍攝風格 大膽的性與情色
“如果覺得我的作品粗俗,或許該做做愛了吧。”
sisley fall 2009 campaign by terry richardson
凡夫俗子們看不慣terry richardson,他們覺得他太野蠻,照片中露毛露點實在難登大雅之堂,拍照時用傻瓜相機又實在太不專業,而terry就是要和僞善的社會作對,他堅持大膽露骨的拍攝手法,他不需要取悅任何人。
hedi slimane
作品網站www.hedislimane.com
拍攝風格亘古不變的黑白和頹廢基調
“我已經确定自己的風格,并且任自己的作品暴露在大衆的視野中。我想知道它可以生存下來還是在某個地方消亡。”
hedi slimane shoots marilyn manson for saint laurent music project (2014)
hedi slimane的天賦在于他能夠用獨特的視角,從自己所處的環境出發,與世界建立起一個溝通内心的橋梁。我們無法簡單得将他設定為一名時尚設計師。他涉獵的領域有很多,每當他嘗試一個新的領域,他變得更加與衆不同,現在,他又多了一個聖羅蘭設計師的身份。
有時候我們豔羨,有時候我們妒忌,這些天賦異禀的藝術家們能走到哪裡?這世上也許注定有人創造驚喜,有人等待驚喜,大多數人都是後者,而我們也隻能接受這個現實。現實是:無論你想做什麼,逃不開的枷鎖隻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