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歲山廣告的另一個版本:笛卡爾與瑞典女王在“數學課”上談人生

百歲山廣告的另一個版本:笛卡爾與瑞典女王在“數學課”上談人生

《笛卡兒為瑞典女王克裡斯蒂娜講解幾何》是多梅尼爾為凡爾賽宮竣工所創作的緻賀畫,宣揚了法蘭西文化的無遠弗屆。畫面以王宮客廳為背景,一衆廷臣或站或 坐,悉心聆聽。畫面右下角有一張鋪着紅色絨布的長桌,桌子上攤着稿紙,站着的笛卡兒手指桌面,為坐着女王講解直角坐标,處在兩人之間的是女王的同性愛侶艾芭·斯佩爾伯爵夫人。

百歲山廣告的另一個版本:笛卡爾與瑞典女王在“數學課”上談人生

《笛卡兒為瑞典女王克裡斯蒂娜講解幾何》,法國畫家路易·米歇爾·多梅尼爾原作,美國畫家nils forsberg 臨摹,原作創作于1710年,藏于法國凡爾賽宮。

百歲山礦泉水廣告,往往被附會成笛卡兒與瑞典公主克裡斯蒂娜的忘年戀故事——

傳說老年笛卡兒為躲避黑死病,流落瑞典,遇到了瑞典公主克裡斯蒂娜,并成為她的家庭教師。一教一學,兩人萌生愛意。

但國王知道後,強行拆散了他們。笛卡兒貧病交加,彌留之際給公主寫了一封信,信上是一個方程式:r=a(1-sinθ)。

國王和大臣都看不懂信的意思,唯有公主看完信後喜極而泣。她在紙上建立了坐标系,用筆在坐标上描出了方程式的點,那是一個心形圖案,那是笛卡兒的一片深情。後來國王去世,克裡斯蒂娜繼承王位,她立即派人去尋找心上人,笛卡兒卻早已去世,留下了永遠的遺憾……

哦,多麼哀婉,多麼凄美,多麼感傷。黃西問:是真的嗎?答案是:局部真實,局部虛構。

真實有三:其一、笛卡兒與克裡斯蒂娜的确有過交往,前者擔任過後者的家庭教師;其二、笛卡兒與克裡斯蒂娜的确年齡相差懸殊,前者出生于1596年,後者出生于1626年,年齡差介于祖孫與父女之間;其三、笛卡兒與克裡斯蒂娜都終身未婚。這一條,為虛構拓展了空間。

虛構有三:其一、克裡斯蒂娜認識笛卡兒時,身份不是公主,而是瑞典女王;其二、克裡斯蒂娜六歲時,其父古斯塔夫二世便死于呂岑會戰(1632年)。是以他不可能幹涉女兒的婚姻,哪怕女兒心血來潮想遠嫁多爾衮,他也無力阻止,除非托夢;其三、笛卡兒與克裡斯蒂娜之間不存在師生戀關系。兩人就是一對完美的師生,最博學的老師和最好學的學生。但也正因為這兩個“最”,要了笛卡兒的命。

什麼情況?要從克裡斯蒂娜說起。毫無疑問,如果不是克裡斯蒂娜放棄王位(1654年),她将是與葉卡捷琳娜和維多利亞同等級的“偉大的女性帝王”。不過即便如此,她在位期間依然有許多事值得後世記取。她創辦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國内郵報》(紙質版一直出版到2007年),她令名校烏普薩拉大學真正實作了全國招生,她以自己的的才幹和膽識奠定了瑞典歐陸強國的地位。

以上,屬于克裡斯蒂娜“治國平天下”的功業,真正的話題性在于她的“修身”。克裡斯蒂娜是古往今來首席女學霸,據說她通曉包括英法德語在内的幾乎所有歐陸語言,她熟悉包括文史哲在内的所有人文學科,此外她還懂軍事。她有個綽号,叫“瑞典的雅典娜”。

由于對知識如饑似渴,一般的教師擋不住克裡斯蒂娜。于是,故事的另一個主人公便登場了。請注意笛卡爾名字後面挂着的一串頭銜:解析幾何之父、現代哲學之父、近代科學始祖、用懷疑精神塑造理性世界的人……當然有一點不容懷疑,以笛卡兒的水準,教女學霸綽綽有餘。

女學霸久仰笛卡兒大名,1647年,她通過法國駐瑞典大使皮埃爾·沙尼引薦,與笛卡兒建立通信聯系。1649年,笛卡兒寄給女學霸一本新作《論靈魂的激情》(未上市,是樣書)。

女學霸激賞不已,邀請身在荷蘭的笛卡兒來瑞典。剛一開始,笛卡兒發嗲,說自己“生于都蘭的花園中,怎能去岩石和冰雪中的熊出沒的地方”(回過頭來看,真不是發嗲)。怎奈女王的熱情和真誠難以抗拒,當年9月1日笛卡兒動身北上,乘坐的是女王派來的軍艦,10月抵達,11月開課。斯德哥爾摩冬季的清晨,一簇簇思辨的火花在女王寝宮閃現。

且慢!為什麼是清晨?要從克裡斯蒂娜的作息說起。女王不但是學霸,而且是個精力充沛到變态的學霸。她每天隻睡四個小時,清晨五點是她思維最清晰、記憶力最好的時間點。為了迎合女王,笛卡兒必須半夜起床,頂着酷寒穿過王宮廣場為女王授課。

笛卡兒是畏寒體質,而且打小養成了賴床的習慣,據說為了沉思。違背天道的作息,讓笛卡兒苦不堪言,他曾向朋友寫信抱怨:我失去了平靜與安甯,哪怕是最有權力的君主也不能給予我補償。其實笛卡兒失去的不僅是平靜與安甯,還有生命。1650年2月1日清晨,笛卡兒患感冒,很快轉成肺炎,10天後不治身亡,享年54歲。對此,女王深感悲傷。

百歲山廣告的另一個版本:笛卡爾與瑞典女王在“數學課”上談人生

《笛卡兒為瑞典女王克裡斯蒂娜講解幾何》是多梅尼爾為凡爾賽宮竣工所創作的緻賀畫,宣揚了法蘭西文化的無遠弗屆。畫面以王宮客廳為背景,一衆廷臣或站或坐,悉心聆聽。畫面右下角有一張鋪着紅色絨布的長桌,桌子上攤着稿紙,站着的笛卡兒手指桌面,為坐着女王講解直角坐标,處在兩人之間的是女王的同性愛侶艾芭·斯佩爾伯爵夫人。

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幅畫與笛卡兒授課的情景并不相符。克裡斯蒂娜是不是女同,史家曆來莫衷一是。更重要的是,笛卡兒為克裡斯蒂娜講解的并不是數學,而是哲學,确切地說,是深邃玄奧的心靈問題。這種課程設定,直接導緻克裡斯蒂娜放棄新教改信天主教,改宗又導緻克裡斯蒂娜後來不得不放棄王位。

有案可稽,笛卡兒是克裡斯蒂娜當時所能接觸的為數不多的天主教徒。顯然,在斯德哥爾摩的寒冬裡,笛卡兒真正扮演的是天主教傳教士的角色。有點陰差陽錯?是滴。笛卡兒甚至為自己的瑞典之行,寫了一個喜劇劇本,就是關于“善意的誤解”。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楊健

原标題:百歲山故事的另一個版本

百歲山廣告的另一個版本:笛卡爾與瑞典女王在“數學課”上談人生

采編:艾若

排版:南山

稽核:永方

美工/vi:小周

百歲山廣告的另一個版本:笛卡爾與瑞典女王在“數學課”上談人生

●性交易該不該除罰化?

●維特根斯坦為什麼喜歡冬天?

●陳嘉映:救黑熊重要嗎?

●年輕人的焦慮,在于把欲望當作志氣

●叔本華:性欲是生存意志的核心,是一切欲望的焦點

百歲山廣告的另一個版本:笛卡爾與瑞典女王在“數學課”上談人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