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漫遊 上海報道
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正在進行中。在進博會期間,《中國經營報》記者就對外開放、跨境貿易、綠色發展等多個話題專訪了彙豐中國副行長兼首席客戶官李峰。
采訪中,李峰多次提到中國的綠色發展機遇,他表示,中國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行動已開始産生積極影響,該公司調查發現,近八成的受訪海外企業認為,中國的綠色低碳轉型進一步增強了中國市場的吸引力,超過一半受訪企業正計劃為中國提供更環保、更具可持續性的産品。
中國強大購買力為各國企業出口提供了廣闊空間
《中國經營報》:海關統計資料顯示,今年1至9月,中國進口額12.78萬億元,同比增長22.6%,規模創曆史新高。從你了解到的情況看,中國今年進口規模為何能再創新高?
李峰:中國已連續12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并已成為許多海外市場的主要出口國家,凸顯了中國市場在全球經濟和貿易中的重要地位。
在全球經濟仍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中國去年成為全球唯一實作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剛剛過去的三季度,中國經濟雖然受到了多地暴雨洪澇等影響,但依然實作了高水準的正增長。中國經濟發展的優勢,令其在全球經濟中處于重要地位,中國正在引領全球經濟複蘇,并推動着世界貿易的發展。
此外,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其14億人口的強大購買力為世界各國企業的出口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消費結構也在不斷更新、熱點層出不窮,中國“雙碳”行動下的綠色商機以及加速發展的數字經濟,為疫情沖擊下的國際貿易投資帶來了新的增長動力。同時,中國居民在可持續消費方面的意識不斷增強,綠色産品成為消費市場的重點發展領域。
在這方面,我們有一些資料的佐證。彙豐為本次進博會釋出了《海外企業看中國2021》報告,對中國10個主要經貿夥伴的2000多家海外企業開展調研。調查報告顯示,大部分受訪者(91%)認為過去五年中國消費者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得到了增強,超過三分之一(37%)的受訪者認為綠色低碳消費是疫情之後中國消費趨勢的一個重大變化。
随着中國經濟的快速複蘇,居民可支配收入、可持續消費能力的持續增長,中國未來的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将為全球貿易和經濟複蘇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中國“綠色”标簽受國際企業青睐
《中國經營報》:從彙豐的實踐來看,未來國際企業拓展中國市場的情況如何?國際企業看重的中國機會有哪些?
李峰:《海外企業看中國 2021》報告顯示,無論是已經開始還是計劃在中國投資的海外企業,他們将中國視為一個充滿希望的市場。
具體而言,87%的受訪企業預計未來12個月對中國的出口和銷售将實作增長;超過一半(52%)的海外企業目前正在中國開展并購或是未來12個月裡有此計劃;近六成(59%)目前正在拓展或是計劃明年拓展他們在中國的供應鍊布局。
我們的調查發現,中國的“雙碳”行動、數字經濟創新和巨大的消費潛力所蘊含的機遇正吸引着全球企業的關注。近八成的受訪海外企業認為中國的綠色低碳轉型進一步增強了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其中可再生能源(39%)、電動汽車(38%)和節能産品(35%)等行業的增長潛力最為海外企業所看好。此外,超過九成的海外企業則表示中國快速發展的數字化為他們的中國業務帶來更好的前景。
根據我們的觀察,中國市場受海外企業歡迎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具備經濟增長韌性、消費市場優勢、成熟完備的供應鍊體系和物流設施、鼓勵技術創新的政策,以及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決心。
盡管全球經濟環境還面臨很多不确定性和挑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通過推動以中國為中心的增長和開展來投資布局,必将繼續為海外企業創造價值。
《中國經營報》:随着我國持續深化對外開放,作為國際性銀行,彙豐認為國内有哪些領域可以重點布局?
李峰:中國在百年大變局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繼續全面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作為根植中國的國際性銀行,彙豐在内地的業務政策與中國的經濟發展重點高度契合,我們在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倡議、綠色可持續發展以及金融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持續投入。
其中,随着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深化,三地之間的經貿往來更趨頻繁,企業和居民對跨境金融服務的需求不斷提升。同時,大灣區創新政策的接連出台,包括近期“跨境理财通”服務的正式落地,為區内金融機構創造了巨大的業務機遇。近期,彙豐正式推出了“跨境理财通”服務,我們将持續不斷投入大灣區的業務發展,積極把握灣區建設所帶來的機遇。
在支援中資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方面,彙豐積極踐行綠色營運準則并緻力推廣綠色債券、綠色貸款等可持續金融産品與服務,通過多元化的可持續發展金融産品支援中資發行人的綠色低碳轉型,其中包括今年6月推出了外資銀行中首個面向企業客戶的綠色存款計劃等。此外,我們還投入近1億元人民币,啟動多個應對氣候變化項目,支援中國實作“雙碳”目标。
esg發展将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中國經營報》:在前面的采訪中,多次提到中國綠色發展的機會。我注意到,目前國内的企業或者金融機構不僅注重綠色發展,更上升到esg轉型方面。在國外,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是比較成熟的。能否談談目前esg在國内的發展情況,外資企業如何看待中國踐行esg發展?金融機構在這一過程中,有哪些參與的機會?
李峰:過去數年中,中國在推動綠色發展方面已取得了長足進展,在新能源、碳市場等領域更是領先全球。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生産和銷售規模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此外還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大新增光伏市場。
随着國内碳中和路線圖的逐漸清晰,以及一系列具體政策的密集出台,esg發展作為實作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推動力,将繼續激發市場的活力,對于支援中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戰略部署,加速優化資源配置,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行動已開始産生積極影響,我們的調查發現,近八成的受訪海外企業認為,中國的綠色低碳轉型進一步增強了中國市場的吸引力。他們看好中國“雙碳”目标的實施帶來的業務機遇,超過一半受訪企業正計劃為中國提供更環保、更具可持續性的産品。
實作“雙碳”目标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指出,預計從現在起到2050年,每年平均需要8300億美元的額外投資,才可以控制全球升溫在1.5攝氏度之内。
金融業在彌補資金缺口上可以扮演重要角色,既可以為綠色項目提供融資,推動資本進入綠色産業領域,也可以通過日常金融決策,有效配置金融資源。
此外,随着國内市場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國際金融合作力度加大,必将吸引更多海内外資金進入國内esg投資領域。彙豐在esg投資方面具有豐富的國際實踐,能夠把國際上先進的可持續投資理念和産品,因地制宜帶給中國投資者。
(編輯:孟慶偉 校對:顔京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