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汇丰中国副行长李峰:绿色低碳转型增强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 | 在进博

本报记者 张漫游 上海报道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正在进行中。在进博会期间,《中国经营报》记者就对外开放、跨境贸易、绿色发展等多个话题专访了汇丰中国副行长兼首席客户官李峰。

采访中,李峰多次提到中国的绿色发展机遇,他表示,中国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已开始产生积极影响,该公司调查发现,近八成的受访海外企业认为,中国的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超过一半受访企业正计划为中国提供更环保、更具可持续性的产品。

中国强大购买力为各国企业出口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国经营报》: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中国进口额12.78万亿元,同比增长22.6%,规模创历史新高。从你了解到的情况看,中国今年进口规模为何能再创新高?

李峰: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并已成为许多海外市场的主要出口国家,凸显了中国市场在全球经济和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在全球经济仍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中国去年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刚刚过去的三季度,中国经济虽然受到了多地暴雨洪涝等影响,但依然实现了高水平的正增长。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令其在全球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中国正在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并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此外,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其14亿人口的强大购买力为世界各国企业的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热点层出不穷,中国“双碳”行动下的绿色商机以及加速发展的数字经济,为疫情冲击下的国际贸易投资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同时,中国居民在可持续消费方面的意识不断增强,绿色产品成为消费市场的重点发展领域。

在这方面,我们有一些数据的佐证。汇丰为本次进博会发布了《海外企业看中国2021》报告,对中国10个主要经贸伙伴的2000多家海外企业开展调研。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受访者(91%)认为过去五年中国消费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得到了增强,超过三分之一(37%)的受访者认为绿色低碳消费是疫情之后中国消费趋势的一个重大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居民可支配收入、可持续消费能力的持续增长,中国未来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将为全球贸易和经济复苏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中国“绿色”标签受国际企业青睐

《中国经营报》:从汇丰的实践来看,未来国际企业拓展中国市场的情况如何?国际企业看重的中国机会有哪些?

李峰:《海外企业看中国 2021》报告显示,无论是已经开始还是计划在中国投资的海外企业,他们将中国视为一个充满希望的市场。

具体而言,87%的受访企业预计未来12个月对中国的出口和销售将实现增长;超过一半(52%)的海外企业目前正在中国开展并购或是未来12个月里有此计划;近六成(59%)目前正在拓展或是计划明年拓展他们在中国的供应链布局。

我们的调查发现,中国的“双碳”行动、数字经济创新和巨大的消费潜力所蕴含的机遇正吸引着全球企业的关注。近八成的受访海外企业认为中国的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其中可再生能源(39%)、电动汽车(38%)和节能产品(35%)等行业的增长潜力最为海外企业所看好。此外,超过九成的海外企业则表示中国快速发展的数字化为他们的中国业务带来更好的前景。

根据我们的观察,中国市场受海外企业欢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具备经济增长韧性、消费市场优势、成熟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和物流设施、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以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决心。

尽管全球经济环境还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和挑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通过推动以中国为中心的增长和开展来投资布局,必将继续为海外企业创造价值。

《中国经营报》:随着我国持续深化对外开放,作为国际性银行,汇丰认为国内有哪些领域可以重点布局?

李峰:中国在百年大变局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继续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作为根植中国的国际性银行,汇丰在内地的业务策略与中国的经济发展重点高度契合,我们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倡议、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金融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持续投入。

其中,随着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深化,三地之间的经贸往来更趋频繁,企业和居民对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同时,大湾区创新政策的接连出台,包括近期“跨境理财通”服务的正式落地,为区内金融机构创造了巨大的业务机遇。近期,汇丰正式推出了“跨境理财通”服务,我们将持续不断投入大湾区的业务发展,积极把握湾区建设所带来的机遇。

在支持中资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汇丰积极践行绿色运营准则并致力推广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等可持续金融产品与服务,通过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产品支持中资发行人的绿色低碳转型,其中包括今年6月推出了外资银行中首个面向企业客户的绿色存款计划等。此外,我们还投入近1亿元人民币,启动多个应对气候变化项目,支持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esg发展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中国经营报》:在前面的采访中,多次提到中国绿色发展的机会。我注意到,目前国内的企业或者金融机构不仅注重绿色发展,更上升到esg转型方面。在国外,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是比较成熟的。能否谈谈目前esg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外资企业如何看待中国践行esg发展?金融机构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参与的机会?

李峰:过去数年中,中国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展,在新能源、碳市场等领域更是领先全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生产和销售规模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此外还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新增光伏市场。

随着国内碳中和路线图的逐渐清晰,以及一系列具体政策的密集出台,esg发展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推动力,将继续激发市场的活力,对于支持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部署,加速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已开始产生积极影响,我们的调查发现,近八成的受访海外企业认为,中国的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他们看好中国“双碳”目标的实施带来的业务机遇,超过一半受访企业正计划为中国提供更环保、更具可持续性的产品。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指出,预计从现在起到2050年,每年平均需要8300亿美元的额外投资,才可以控制全球升温在1.5摄氏度之内。

金融业在弥补资金缺口上可以扮演重要角色,既可以为绿色项目提供融资,推动资本进入绿色产业领域,也可以通过日常金融决策,有效配置金融资源。

此外,随着国内市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国际金融合作力度加大,必将吸引更多海内外资金进入国内esg投资领域。汇丰在esg投资方面具有丰富的国际实践,能够把国际上先进的可持续投资理念和产品,因地制宜带给中国投资者。

(编辑:孟庆伟 校对:颜京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