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海德格爾是一個"先知性"的哲學家?

作者:思廬哲學
為什麼海德格爾是一個"先知性"的哲學家?

當時,我的老師熊偉先生說海德格爾(1889-1976)是一位哲學家。小時候,老師随口說,我們也随便聽。幾十年前,他教哲學,他的學生經常讨論海德格爾,并試圖與他一起思考。回想起熊先生的話,意義重大。那麼,先生,我們今天要問的問題是:海德格爾是什麼樣的哲學家?

"巅峰"哲學家和"先知"科學家

如果我們要對哲學史上重要的哲學家進行分類,我想我們不妨把他們分為兩類:那些被稱為"巅峰"哲學家和那些"先知"的哲學家。

"巅峰"哲學家是一個時代思想的巅峰。巅峰也意味着終結。黑格爾有一句名言,"密涅瓦的貓頭鷹"隻在黃昏後飛翔。那是什麼意思?有人說,哲學往往是時代精神的展現,它代表了這個時代最核心和最輝煌的東西。

是以,著名哲學家的作品往往是對他那個時代的精神或時代思想的系統總結。例如,當我們談論希臘哲學時,我們立即想到柏拉圖(公元前427-347年)和亞裡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它們可以被認為是希臘精神的頂峰或巅峰。

他們的思想和學說代表了古希臘哲學的最高水準,也是對時代成就的總結。在古希臘之後,進入中世紀,時代精神以基督教神學為代表。誰是中世紀巅峰時期的哲學家?一般是托馬斯·阿奎那(1225-1274)。

在現代,當談到巅峰或收藏哲學家時,人們會立即想到伊曼紐爾·康德(1724-1804)和黑格爾(G.W.F.黑格爾,1770-1831)。這些哲學家的哲學體系是高高在上的、寬廣的、深刻的。他們奠定了那個時代的哲學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基礎或總結。

除了"巅峰"哲學家,在曆史上,我們還會發現另一種哲學家。這些哲學家通常不會争論、捍衛或總結他們的時代,而是争論、捍衛或總結他們的時代的基礎,提出問題、挑戰,并批判當時被認為是自然和無可置疑的最基本的概念和陳述。

在人類思想發展的漫長過程中,這些哲學家的思想才真正被接受、了解和欣賞,往往直到他們死後多年。其中一些想法可能是主流思想的先驅,将影響下一個時代。當然,我們看到更多的哲學家的思想轉瞬即逝,就像流星一樣,伴随着燦爛的光弧,很快就會消失在曆史的廣闊星空裡。

但是,成為或影響思想主流的哲學家被稱為"先知"哲學家。例如,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是一位典型的"先知"哲學家。蘇格拉底在他生命的歲月裡不是主流,而是被粉碎為異端邪說。

但我們知道,蘇格拉底不僅是整個西方哲學和科學文化的開端,也是我們哲學和科學精神的第一次犧牲和殉道者。作為另一個例子,我們可以引用笛卡爾(1596-1650)。

笛卡爾代表了現代思想的開端,但笛卡爾在世時,他也被視為異端邪說。今天我們知道,他被視為異端和壓制,因為他跨越了兩個時代:一方面,他對當時占主導地位的學院哲學的批評被視為異端邪說,另一方面,他呼籲一個具有新思想和新方法的新時代,并作為先知。

如果我們讀過笛卡爾的基本著作,比如他的《冥想書》或《方法論》,很明顯,笛卡爾一方面是舊制度的終結者,另一方面是新制度的先驅。

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我們稱之為"科學"時代,也被稱為"現代"。在科學時代,我們人類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但與此同時,随着時代的發展,我們面臨着越來越多的問題和挑戰,其中一些是根本性的,或者說是根本性的。

為什麼海德格爾是一個"先知性"的哲學家?

是以,從哲學上講,"現代性"本身開始成為一個問題。換言之,我們生活在一個理性、科學、民主、自由、人權、進步、真理、正義等許多基本概念,今天絕大多數人認為是自然的,是我們整個時代的思想出發點和價值基礎的時代。

但也有一些思想家要求重新思考我們這個時代的基本精神和反映它的核心概念,并對它進行更徹底的批判。這些思想家哲學家被稱為"後現代"。當然,重新思考和指責并不意味着完全放棄,正如笛卡爾的方法論所懷疑的那樣,埃德蒙·胡塞爾(1859-1938)的"停職"也是如此。

"後現代性"的概念在這裡首先不是一個曆史概念。它不是指時間上的"之後",而是包含更多的哲學意義,也就是說,它需要對現代社會所依據的基本概念的合法性進行更徹底的批判性思考,以及更新的,甚至颠覆性的哲學和意識形态論證。海德格爾屬于這樣一類哲學家,或者說是,這樣一類哲學家的先驅。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可以被認為是未來的"先驅者"或"先知"。

那麼他關注的核心問題是什麼呢?其實,海德格爾一輩子都會問的問題隻有一個,那就是"存在"問題。我們可以從海德格爾年輕時開始。

海德格爾回憶起他晚年的哲學生涯,從他17歲生日開始。他在家鄉的教會結交了一位慈父般的朋友,并在教會擔任執事。執事給他寄了一本關于亞裡士多德存在論的小冊子,作為他的生日禮物。

在這本書中,讨論了亞裡士多德對存在的多重意義的思考和了解。我們現在看看海德格爾的傑作,以及他最重要的著作《存在與時間》,其中引用了希臘哲學家柏拉圖關于"存在"的論述,柏拉圖在他的名著《詭辯家》中寫了一段話。

海德格爾引用的這段話,現在在中國哲學中幾乎是未知的。這段經文說:"當你使用'存在'這個詞時,很明顯你早就熟悉了這些詞的含義。但是,盡管我們以為自己知道,但我們現在感到困惑和不安。"

"存在"是德語單詞"sein"和"yes"的中文翻譯。它在英語中被稱為"to be"。它看起來像一個非常小的詞,非常普通,普通到微不足道。我們将在發言後立即使用它。

例如,兒童牙科語言,"這是父親""這是母親""天空是藍色的""鮮花是紅色的"。但它也是構成我們人類語言和思想的第一個"詞",一個我們絕不能離開的詞。是以,從哲學上講,"存在/是"總是一個大詞,可以說它決定了我們的思想和人類的命運。

我們并沒有真正詢問它,我們隻是使用它,我們隻是認為它是自然的。但作為一名哲學家,海德格爾堅持提出問題,或者從這個最基本的問題開始,一直到他生命的盡頭。

熟悉海德格爾思想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海德格爾死後,按照海德格爾的遺囑,墓碑上隻刻了一顆星星,除了他的名字。

我認為這顆恒星所代表的東西有兩個含義:一個含義是,海德格爾的問題不僅涉及我們在人類一般生活中思考的哲學問題,甚至不僅涉及我們的地球人,還有星際問題,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的時代已經開始走向星際時代;

另一個意思,在暗示中,是這顆星星在深暗的夜空中,隻是一個孤獨的人,是一點點孤獨的閃光,這就是想到的孤獨和深度。這是海德格爾對自己的定位,這也是為了定位人類的思想,這個定位的開始就是要問:什麼是存在?

為什麼海德格爾是一個"先知性"的哲學家?

科學時代的"哲學不思考"

海德格爾對整個西方哲學傳統存在的批判或颠覆性反思,一方面是這一傳統的最極端的表現之一。

因為它是最極端的表現之一,是以有可能突破這個傳統本身。海德格爾後來稱這種傳統為形而上學傳統或哲學傳統。思考編輯

在他的晚年,海德格爾寫了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名為《哲學的終結和思考的任務》,對這個想法進行了總結。哲學的終結是關于這樣一種認識論的思維方式——主觀的思維方式,達到了極緻,也因為它達到了極緻,是以哲學的終結就完成了。

但這個目的的完成意味着另一個開始,或者說是另一個開始的可能性,海德格爾稱之為"思考"的開始或"思考"的任務。海德格爾認為,在我們這個時代,雖然我們被稱為理性的生物,熱愛智慧的人,但實際上擁有自己的名字并不是真的。海德格爾也有一個非常駭人聽聞的斷言。

他說,在我們這個時代,科學不思考,也就是說,科學不思考。他在什麼意義上這麼說呢?他甚至說,在我們這個科學繁榮的時代,哲學不再思考,是以他呼籲真正的哲學。

而真正的哲學是從思考我們人民的存在開始,去問存在本身,因為我們的生存是生來的,甚至是存在本身。晚年,他還寫了一本名為《什麼叫什麼》的書,"呼喚"這個詞在德語中很有趣,"Wasi Beta Denken"?這個"hei betasen"一方面有"是的......"名字"的意思是,是以我們也可以把書名翻譯成:"'是'是'怎麼想的?"但另一方面,"hei betasen"也意味着"呼叫"和"呼叫"。

海德格爾想強調,通過這種"是",通過這種對"思想存在"的研究,來"召喚"思想或哲學的新開端。是以,海德格爾的"思想是什麼?"或者"在想什麼?"正是在'召喚'另一個時代,與今天的科技時代不同。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把海德格爾對哲學基本存在主義的嘗試稱為對未來哲學時代的召喚、召喚和等待。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也說海德格爾是時代的先知。

資料來源:《親身存在,自由自在:海德格爾思想的森林》

作者:王青節

斯坦福教授:為什麼很多人從名校畢業,卻終身無所事事?

南達教授:如何避免寫像作文或社論這樣的論文?

北京大學副教授反思:精緻的自利人士是如何培養的?

你和哲學家回答了同樣的16個古典哲學問題嗎?

敷衍表情包的背後,是當代人無處不在的自我欺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