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朋友入獄,餘秋雨卻寫信“祝賀”,4年後,朋友帶了一身本領出獄

2000年,已離開舞台的馬蘭決定陪伴丈夫餘秋雨共走“千禧之旅”。“千禧之旅”是一次以探尋古文明為目的的文化考察,是一檔電視節目,也是餘秋雨寫書的素材來源。“千禧之旅”始于希臘奧林匹亞,終于中國萬裡長城,曆時4個多月,跨越4萬多公裡,踏遍了全球10個國家。觀衆們跟着餘秋雨一起,重遊了四大古文明發源地和三大宗教發祥地,一起探索、破譯、感悟古文明的演變和興衰。

朋友入獄,餘秋雨卻寫信“祝賀”,4年後,朋友帶了一身本領出獄

“我們感情很深,感覺很好,思想同步,我們屬于一見如故,從始至終關系都非常和諧和密切。我們既是夫妻,又是藝術夥伴,我們都非常尊重對方的父母,我的文化活動跟我的專業有關,也跟我妻子的專業有關。”看得出餘秋雨對妻子的真情。絕大多數的社會活動,餘秋雨和馬蘭都會攜手出席,這樣兩顆星星發出的光芒比一顆星星更加燦爛。

為了潛心治學,餘秋雨至今還堅持着“不訂報、不用電腦、不上網、不用手機”的原則。現代資訊如此豐富而日新月異,餘秋雨的這種生活方式的确讓人難以接受。有人問他:“作為一個社會的觀察者,您不擔心自己會與時代脫節?”他笑了笑,答道:“不會脫節,我還看電視中的新聞節目,做一個新聞評論員也基本合格。我不上網、不看報,主要是沒有時間去接受大量過眼雲煙的資訊——我的部落格是兩個女孩幫我弄的。我不參加會議,甚至從來沒有手機。要找我,隻能打我妻子或秘書的手機,由他們篩選。要想保持頭腦的疏朗、空闊,這樣才有可能面對長天大地,靜思生命的價值。”他說,他很想安安靜靜地生活。“我也不印名片,也不會開車,這是算過命的,說不能開車。我不全信,且也姑妄聽之。”

2003年初夏,中央電視台要拍攝餘秋雨的一些早年生活片斷,幾位編導特别希望他領着他們去尋找當年他在浙江奉化一個半山腰上稱病避暑、潛心攻讀的那個屋子——一幢原先被稱作“中正圖書館”的老樓,居然被他找到。

“那時,我通過早年一位老師的關系借住在老樓的一間小屋裡,整幢老樓絕大多數時間就是我一個人,我幾乎翻遍了蔣介石要他兒子蔣經國讀的所有古籍,以至今天打開那些陳舊書架時的熟練程度,仍然把真正的管理者吓了一跳。”餘秋雨說,當時他在這裡舉目無親、吃食無着,更找不到電話、郵局、電視、報紙,是徹底的放逐和封閉。廢棄的老樓外是密密的樹,樹外是層層的山,山頂是厚厚的雲。

這些年來,餘秋雨養成了一個讀書習慣:絕不東翻西翻、淺嘗辄止,絕不見縫插針、手不釋卷;要讀書先把大門關上,電話拔掉,收起精神,穩住氣息,而且,桌上隻能有一本書。他還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位朋友因事犯法,要關4年,餘秋雨便寫信到監獄,祝賀他這個大忙人竟然能獲得這麼一個靜心讀書的機會,并建議他主攻英語。4年以後,他的這位朋友帶着一部60萬字的譯稿走出了監獄。

從學術研究、學校上司到實地考察、随筆寫作,餘秋雨經曆了不少徹底的攔斷和轉換,每次都是在别人認為狀态最好的時候離開,一遍遍地從零開始。他說:“我是個行路者,不願意在某處流連過久。安适的山寨很容易埋葬憧憬,豐沛的泉眼很容易滞留人生,而任何滞留都是自我斷裂,任何安頓都是創造的陷阱,任何名位都會誘發争奪,而任何争奪都包含着損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