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偉來自凹非寺
量子比特報告|公衆号 QbitAI
最近,華為将開發自己的程式設計語言的消息突然在網上火了起來。
據微網誌部落客@IT工程師介紹,華為正在開發一種新的自主程式設計語言"蒼古",由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博士生導師馮新宇上司。

< h1級"pgc-h-right-arrow"> @IT微網誌的授權工程師
</h1>
此事尚未得到官方證明,但據悉,匿名使用者透露,華為研究自身程式設計語言的意圖早已是業内公開的秘密。
<h1類"pgc-h-arrow-right">"華為自學程式設計語言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h1>
<h1 類"pgc-h-arrow-right" > "編譯器實驗室已經存在"</h1>
事實上,華為長期以來一直是編譯器和程式設計語言的推動者。
方舟編譯器是華為在編譯器方向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9年8月31日,華為在開源平台上釋出了方舟編譯器的源代碼,這是華為首個完全開發的編譯器平台。
了解貓的胡施說,華為2012年的實驗室在中央軟體研究所下有一個編譯器和程式設計語言實驗室,該實驗室已經存在多年。
從網上的招聘資訊可以看出,華為2012 Lab的中央軟體研究所确實有編譯器實驗室和晶片軟體協同設計部門,"在編譯器和晶片軟體協同設計領域已有10多年的曆史"。
< h1 類"pgc-h-right-arrow">圖檔的來源
那麼,你為什麼要做這項研究呢?
在去年的一次交流中,華為消費者BG軟體部門總裁王成祿博士提到了華為為什麼要做實驗室和編譯器,據認識這隻貓的胡斯奇說。
簡單地說,華為早就發現,在核心網絡裝置上編譯可以大大提高性能(通信裝置也有性能要求),然後開始有小團隊來編譯。也就是說,華為在做方舟編譯器之前已經做了很多年的編譯工作。
在制作智能手機的過程中,華為想讓手機像iPhone一樣流暢,但遇到了很多困難,其中之一就是Android虛拟機機制。
于是他們做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研發)方舟編譯器,其實這不僅僅是針對手機平台,還有通信裝置等,華為所有的編譯工作都統一起來,提高了整體效率。
然而,Ark編譯器面臨着Java的反射機制等問題,這些問題需要解決。
是以,對于華為要自己研究程式設計語言的消息,知道這隻貓的胡斯基推測,自學程式設計語言遲早是一步。
<h1級""pgc-h右箭頭">"相關領域的專家加入"</h1>
此外,有知情人士知道,網友爆料稱,華為近代在相關方向上的招聘規模也非常大。
華為于2014年聘請了前IBM并行計算語言和編譯器專家Peng Wu,在美國一個研究實驗室,該實驗室獲得了2012年PACE最佳論文獎。
根據吳鵬LinkedIn,她于2014年12月加入華為編譯器程式設計技術實驗室擔任進階總監,并于2019年5月加入華為美國子公司Futurewei擔任技術總監,負責程式設計語言設計和編譯器架構設計。
< LinkedIn"pgc-h-right-arrow">圖像的來源
就在今年,華為在愛丁堡大學成立了程式設計語言實驗室,并聘請了Dan R. Ghica擔任主任,他目前正在招聘程式設計語言工程師的博士實習生。
< h1級"pgc-h-right-arrow">愛丁堡大學的官方網站
從谷歌的學術角度來看,Dan R. Ghica的主要研究重點是程式設計語言,h指數為22,該論文已被引用超過一千次。
< h1類"pgc-h-right-arrow">圖檔來源 Google Academic
而在這個傳聞中,蒼谷的負責教授馮新宇是誰呢?
<H1級"pgc-h-right-arrow">馮新宇?</h1>
根據南京大學的官方網站,馮新宇教授畢業于南京大學,主修計算機科學,後來在耶魯大學學習計算機科學,并在AT-T實驗室實習。
< h1級"pgc-h-right-arrow">南京大學官方網站
馮新宇教授主要從事程式驗證、并聯理論和程式設計語言理論的研究,是我國高校程式設計語言方向方面的專家。
馮新宇教授曾于2010年至2017年擔任中國科技大學教授,18年後來到南京大學,目前擔任教授,并帶領團隊獲得2019年PLDI優秀論文獎。
據匿名使用者透露,馮新宇教授可能是内地大學最活躍的POPL和PL頂尖人物之一。
此外,馮新宇的導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初級班校友餘忠教授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對程式設計語言和編譯系統有深入的了解。
< h1級"pgc-h-right-arrow">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方網站
餘忠教授開發了SML語言編譯器SML/NJ,對"經過驗證的可信軟體"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在THEP上發表了5篇論文,是國内第一位發表POPL論文的學者。
< h1類"pgc-h-arrow-right">谷歌和蘋果已經有了自學程式設計語言。</h1>
事實上,谷歌和蘋果都推出了自己的程式設計語言。
谷歌在2009年推出了Go語言,它被設計為運作速度快,同時編譯良好,使其更容易編寫。
這也使得Go語言在文法上更加有限,但它确實在"運作速度","編譯速度"和"易于上手"之間找到了平衡,并成為更流行的程式設計語言之一。
蘋果還在2014年的WWDC上推出了自己的Swift語言,憑借其類似Python的易用性和操作效率,曾經是年度最受歡迎的TOP 15程式設計語言之一。
< h1 級"pgc-h-arrow-right">,用于尚未提供的"金絲雀"</h1>
不少網友對華為自學程式設計語言"蒼古"發表了看法。
< h1 類"pgc-h-right-arrow" >1,穩定、開源幾乎是必需的。</h1>
事實上,我國并非沒有"自學程式設計語言"。
今年1月,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推出了基于Python的程式設計語言Magnolia。
不過,《花木蘭》項目負責人劉磊卻用了"完全獨立的設計、開發、實作"來形容程式設計語言。
中國科學院官員後來回應說,劉磊在"誇大宣傳",這種說法是"虛假陳述",而且這種語言正在逐漸消失在公衆視野中。
<h1類"pgc-h-right-arrow">"花木蘭"的編号例程,其來源被稱為"吳偉"
有了《花木蘭》的先例,對于這個華為的"蒼古",我們知道吳偉認為國産程式設計語言應該是穩定的,開源幾乎是必要的。
學習木蘭花的一些經驗教訓(歡迎參與複制),盡早開源,盡量避免傳播這個詞。如果目标是一種通用程式設計語言,那麼它應該對當今市場上的英語程式設計語言開放。開源幾乎是必須的。在這個特殊時期,需要放在顯微鏡下看,最好早點準備。如果你不開源,即使外人想幫助反擊謠言,延遲和成本也可能是巨大的。起初《白玉蘭》雖然有反編譯版,但畢竟不是官方管道,掩蓋卻讓謠言迅速占據了主衆輿論。
<h1級"pgc-h-right-arrow">2,不應該隻是為了解決"自學"</h1>
針對這一消息的啟示,@DBinary認為"自學"不應該是重點,"蒼古"應該拿出一個更有說服力的價值展現。
一種語言要發展起來,首先不講生态,好說這種語言的誕生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而這種叫蒼古的語言,僅僅是為了解決"自學"嗎?
如果這隻是學習程式設計語言的問題,那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你看我自己寫了一種叫做StoryScript的語言,從詞彙分析器,編譯器,虛拟機,調試器開始,一切。除了我之外,這種語言不應該被第二人稱使用,不是因為語言高大,而是因為沒有人能看清。
< h1 類"pgc-h-right-arrow" >3,不要使用"Char"作為英文名稱</h1>
當然,如果隻是關于這件事,要知道蘇媛說,從爆炸性的"蒼古"英文名字Char來看,其實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我希望在正式釋出的時候,選擇一個更好的名字。
Char表示計算機中的字元,Char在幾乎所有程式設計語言中都是一個概念。如果重命名新的語言名稱和計算機通用術語,則它們在内容搜尋中已經處于固有的劣勢。想要找到倉庫資料的開發人員将充滿大量不相關的資訊。按權重排名,前五頁可能沒有一頁具有Canggu語言的結果。
那麼,您如何看待華為的自學程式設計語言"蒼古"呢?
@IT工程師的推文:https://weibo.com/1749224837/JiAFh0oFM?type=repost#_rnd1599465214374
知道答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8762759/answer/1452144290
知道蘇元的答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8762759/answer/1458729514
認識這隻貓的胡斯基的回答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8762759/answer/1459388553
@DBinary的答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8762759/answer/1458923757
從匿名使用者那裡知道答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8762759/answer/1454618474
相關連結:
https://cs.nju.edu.cn/xyfeng/research/feng-cv.pdf
https://www.lagou.com/jobs/6842654.html?show=
https://blogs.ed.ac.uk/he-lab/2020/08/26/phd-internship-programming-language-engineer/
https://www.cs.bham.ac.uk/~drg/pubs.html
- 完成 -
量子位 QbitAI 頭條簽名
關注我們,搶先了解尖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