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軍事史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聶士成(一)未擔綱武毅軍統領時(二)武毅軍統領期間(三)抗擊八國聯軍以及他的死

【曆史深處】在解讀中國近現代軍事史的時候,和大家一起解讀一下“武毅軍”的帶頭人,安徽剿滅撚軍、陝西平定回亂、台灣抗法、北韓抗日、天津抗擊八國聯軍,無處不在的聶士成。

晚清軍事史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聶士成(一)未擔綱武毅軍統領時(二)武毅軍統領期間(三)抗擊八國聯軍以及他的死

圖1、聶士成雕像

如果要說晚清的軍事,有一個是繞不過去的——聶士成。不像袁世凱,聶士成的争議不多,在抗擊八國聯軍的天津保衛戰戰死。不過,關于他的死卻是一個“現代史學家”不願意面對的一個話題。背後是義和團抓捕自己家人、前面是八國聯軍的炮火,還有朝廷的指責,死前的聶士成該有多憤慨、多絕望,想都能想得到。

和淮軍将領中的大多數人一樣,聶士成出生在安徽合肥附近,和淮軍的創世人李鴻章——李合肥是老鄉。

聶士成在1862年太平天國的末期淮軍組建時參加淮軍,不過投在袁世凱的叔祖袁甲三賬下。不是淮軍的主力,是以也不是在平定太平天國而是在剿滅撚軍。很快就因功,升任把總。1863年,袁甲三休退後,後改隸屬于淮軍名将劉銘傳,因戰功升任不斷升遷。到1870年的時候,聶士成已經是提督調,赴直隸辦理海防。

晚清軍事史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聶士成(一)未擔綱武毅軍統領時(二)武毅軍統領期間(三)抗擊八國聯軍以及他的死

圖2、聶士成的上司淮軍名将、晚清名臣劉銘傳

1873年,聶士成轉到對他來說至關重要的武毅軍任職。武毅軍我們之前介紹過,是由由李鴻章的弟弟李昭慶在平定撚軍時建立。初到武毅軍時,聶士成任前營管帶,隸屬于駱國忠部,參加了陝西回亂平定。

1876年,又回到劉銘傳軍中,随銘軍辦理東明河工,有功被嘉獎。1884年,中法戰争爆發,随劉銘傳軍赴台抗法。1885年,台防解嚴後調回。1887年到吳長慶軍中任職,任親兵新左營管帶官,參與旅順要塞建設。之前袁世凱也在吳長慶軍中待過,不過二人應該沒有交集。

1891年調回直隸海防,再次到蘆台防軍(武毅軍)任職,參加熱河金丹教叛亂平定。十二月,正式接替楊玉書,任蘆台防軍(武毅軍)統領。1893年,北韓爆發東學黨起義,聶士成率蘆台防軍(武毅軍)入朝。1894年,甲午戰争爆發後,聶士成随提督葉志超援朝,駐軍牙山。平壤失陷後,聶士成參加鴨綠江江防之戰,堅守虎山,重創日軍,取得了甲午戰争中清軍無數不多的勝利中的一次。之後,升任直隸提督。

晚清軍事史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聶士成(一)未擔綱武毅軍統領時(二)武毅軍統領期間(三)抗擊八國聯軍以及他的死

圖3、聶士成畫像

1895年,聶士成率領武毅軍回防津沽,主持天津沿海防務。之後不久,在蘆台奉旨以所部武毅軍及功字營為骨幹,從直隸駐防淮練軍中選練及新募馬步隊30營,仿照德國營制,參用西法編練武毅軍,創辦開平武備學堂,成效顯著。1899年,榮祿創立武衛軍,聶士成部武毅軍被改編為武衛前軍,聶士成以直隸提督兼任武衛前軍總統,仍駐蘆台,扼守北洋門戶。

1900年,義和團蔓延至直隸境内,聶士成武毅軍與義和團多有沖突,曾鎮壓過剛到北京胡作非為的義和團。義和團亂局裡,清廷向全世界宣戰,八國聯軍侵華,1900年五月二十一日大沽炮台失守。朝廷命聶士成主局天津防衛。1900年五月至七月,聶士成和八國聯軍八國聯軍交戰。但因為和義和團的沖突,不容與此時朝中支援義和團的頑固派,多次被朝廷處分。

晚清軍事史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聶士成(一)未擔綱武毅軍統領時(二)武毅軍統領期間(三)抗擊八國聯軍以及他的死

圖4、聶士成

1900年七月初,當聶士成帶領軍隊和八國聯軍聯軍交戰時,不想聶士成的母親、妻子及女兒被義和團抓走。聶士成隻能派部下去追趕解救,但其部下有士兵與義和團串通,大叫聶軍造反并開槍射擊聶軍,聶士成腹背受敵。七月九日,聶士成在城西八裡台中炮陣亡。聶士成死後,義和團還想要戮害聶士成的屍體,幸虧八國聯軍追至才幸免。後來德軍讓士兵把聶士成的遺體交還給清軍。

晚清軍事史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聶士成(一)未擔綱武毅軍統領時(二)武毅軍統領期間(三)抗擊八國聯軍以及他的死

圖5、天津保衛戰

聶士成死前所說的“上不諒于朝廷,下見逼于拳匪,非一死無以自明”,終于以他的死告終。聶士成死後,武毅軍因朝廷的不當處理而基本潰散。八國聯軍占領天津後,一馬平川到北京,路上義和團根本沒有過有效的抵抗。愚民到這樣一個地步,大清不亡,真是天理不容。

聶士成可以說是最後一個為大清朝戰死疆場的大将。想來,聶士成的死,也寒了清軍上下的心。之後,清政府面臨的可就不是聶士成這樣忠心的将領了。【曆史深處】這一期關于聶士成的介紹就到這裡,歡迎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