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聶士成、董福祥、宋慶、袁世凱,看武衛軍四位統領的微妙關系

武衛軍是晚清政府最後的家底,這支隊伍有慈禧支援的榮祿組建,分為前後左右中五軍,除中軍是新組建的外,前後左右四軍都是由已有整編,分别是的武毅軍、甘軍、毅軍、建立陸軍,四支軍隊分别的統領為聶士成、董福祥、宋慶、袁世凱。【曆史深處】這一期給你解讀一下這四位統領之間一些微妙的關系。

從年齡看,1899年的時候,聶士成63歲、董福祥59歲、宋慶79歲、袁世凱40歲,宋慶年齡最長,袁世凱最年輕,而且年輕的不是一星半點,比最長的宋慶要小将近40歲,比次小的董福祥也要小19歲。

聶士成、董福祥、宋慶、袁世凱,看武衛軍四位統領的微妙關系

圖1、聶士成

袁世凱年紀輕是一方面,資曆淺是另一方面。宋慶早在1861年的時候,就已經是總兵,當時袁世凱才兩歲。聶士成1868年的時候成為總兵,董福祥1878年成為總兵。而1878年的時候,袁世凱還沒有進到軍隊裡。

聶士成、董福祥、宋慶、袁世凱,看武衛軍四位統領的微妙關系

圖2、宋慶

年紀輕、資曆淺的袁世凱能夠帶領他的建立陸軍進入到當時清楚實力最強的武衛軍中,當然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他的建立陸軍更符合武衛軍組建的初衷,更西式,裝備、訓練甚至人員薪水都比其他三支軍隊強。武毅軍、毅軍都經曆過甲午戰争,是甲午戰争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兩支隊伍;甲午之後經過整編,裝備也已完全西式。隻有新從西北調來的甘軍相對落後一些。

從淵源上看,武毅軍的統帥聶士成、毅軍的統帥宋慶,和袁世凱的叔祖袁甲三都有關系,這二位都曾在袁甲三麾下過。宋慶剛剛帶兵的時候,因安徽軍事的袁甲三對他很欣賞,多次提攜,加上宋的戰功,才得以升任總兵,并組建毅軍。而聶士成則是一入軍營就投在袁甲三賬下的廬州軍營。宋慶、聶士成都起于淮軍,董祥福的甘軍則源于湘軍,袁世凱的建立陸軍最開始的家底也是淮軍。

聶士成、董福祥、宋慶、袁世凱,看武衛軍四位統領的微妙關系

圖3、袁世凱

從對義和團的态度上,看他們的立場和觀點。在是否剿滅義和團的問題上,有三種處理方式,最後的處境也各自不同。

先看處理方式。最為新派的袁世凱積極主張剿滅,他到任山東巡撫之後,在他的打壓之下,山東的義和團作鳥獸散。盡守軍人職責的宋慶和聶士成,算是相對中立,前期都在朝廷的旨意下剿滅過義和團,和義和團有過仇。之後大清朝廷明旨要求扶持義和團的時候,武毅軍、毅軍與義和團還有過沖突。保守的董福祥在義和團因為和清廷的保守派勢力走的近,對義和團一直比較寬容,甚至與義和團有過合作。

聶士成、董福祥、宋慶、袁世凱,看武衛軍四位統領的微妙關系

圖4、董福祥

再看後期的處境。聶士成的武毅軍在守衛天津的時候,家人被義和團劫持,最後悲憤的死在守衛天津的戰役中。毅軍一樣在天津保衛戰中,前後受困,前面對付八國聯軍,回頭還要對付義和團。董福祥的甘軍最早被調到京城,和義和團一起圍攻東交民巷兩個月未果。相比之下,袁世凱處境最好,在他的鐵腕剿滅下,山東的義和團基本絕迹,後期基本再沒有受到義和團的滋擾。

曆史深處】這一期關于武右軍四位統領之間的關系的介紹就到這裡,下期我們關注庚子之亂中的武右軍,歡迎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