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5年鄧小平南下視察,專門帶了一瓶茅台酒,去給許世友祝壽戰亂年代,結下純真的友誼受小平同志所托,74歲的許世友親臨前線指揮許世友逝世土葬,小平同志特批

作者:地緣曆史檔案館

1985年,小平同志南下視察,此時專列上,小平同志身旁放着一瓶茅台酒,此次小平南下不僅僅有視察一個目的,更是順便見一下自己的老友。

1985年2月1日,此時南下的火車路過南京,小平同志向江蘇省委書記韓培信打電話,自己要見見那位“酒神司令”,韓培信放下電話,立即驅車前往中山陵8号。

這位“酒神司令”正是傳奇将軍許世友,他和小平同志之間怎樣結下深厚的友誼,以緻日理萬機的小平同志在南下之時,對他念念不忘。

1985年鄧小平南下視察,專門帶了一瓶茅台酒,去給許世友祝壽戰亂年代,結下純真的友誼受小平同志所托,74歲的許世友親臨前線指揮許世友逝世土葬,小平同志特批

許世友

本期我們一起聊聊傳奇将軍許世友和小平同志之間的事情。

嶽飛詩道:“欲将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人生在世,能得一知己,是人生一大幸事。許世友和小平同志初次合作,在戰火紛飛的抗日戰場,兩人之間的友誼也愈加彌足珍貴。

許世友生于1906年湖北黃麻,家庭經濟貧苦,為了填飽肚子,許世友八歲進入少林寺學武,十六歲出山。1927年8月,許世友加入家鄉的農民義勇隊,勇武過人的許世友被推舉為農民義勇隊隊長。随後農民義勇隊被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所屬第一、二大隊。

進入紅軍時期的許世友,作戰猛打猛沖,經常手提大刀帶領突擊隊沖入敵陣,成為當時做突擊隊長次數最多的紅軍将領之一。1933年11月,蔣介石集中六路兵馬,對紅軍展開圍剿,當時的許世友是紅九軍副軍長兼任二十五師師長,在戰鬥到了危急關頭,許世友抄起大刀,帶領僅有的預備隊同劉湘的川軍展開白刃戰,擊潰了川軍進攻。此戰後,許世友一戰成名。

1985年鄧小平南下視察,專門帶了一瓶茅台酒,去給許世友祝壽戰亂年代,結下純真的友誼受小平同志所托,74歲的許世友親臨前線指揮許世友逝世土葬,小平同志特批

蔣介石

1935年6月,紅四方面軍和中央紅軍在懋功勝利會師,在這裡許世友見到了毛主席。許世友的骁勇善戰在紅四方面軍裡面是出了名的,是以在第一次見面時就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毛主席見到許世友後,微笑地朝着許世友問道:“一直聽說四方面軍有個許世友,沒見過你。您叫什麼名字呢?”許世友道:“我在家族裡面是‘仕’字輩,家裡人給我起名字許仕友,希望我能當官,光耀門楣。”

緊接着許世友說道:“加入紅軍後,我将自己的名字改為‘士友’,希望和戰士們同甘共苦,成為朋友。”

毛主席聽罷對許世友有了好感,于是大笑道:“你這個‘士友’好是好,但是考慮得不夠長遠。你看,可以将‘士友’改為‘世友’,世界之友嘛!我們此次北上,要目光長遠,放眼世界!”自此之後,許世友的名字終于定了下來。

1985年鄧小平南下視察,專門帶了一瓶茅台酒,去給許世友祝壽戰亂年代,結下純真的友誼受小平同志所托,74歲的許世友親臨前線指揮許世友逝世土葬,小平同志特批

毛主席

七七事變後,中國進入了全民族抗戰時期。國共兩黨之間達成協定,紅軍接受國民政府改編為八路軍,有115、120、129三個師,從八月上旬開始,奔赴華北作戰。

1938年1月,小平同志開始擔任129師政委,而許世友還在抗日軍政大學讀書,一段時間後,學成畢業的許世友被留在抗大擔任校務部副部長。

1938年下半年,此時全國抗戰形勢嚴峻,一腔報國熱情,骁勇善戰的許世友,不甘于在後方做文職工作,多次向中央請命,将自己放在戰争的一線。

終于在1939年1月,許世友得償所願,被任命為八路軍129師386旅副旅長,而該旅的旅長正是陳赓。随後許世友跟随劉、鄧兩人率軍挺進冀南,同當地日僞展開戰鬥。

1939年2月,許世友參與了在386旅的第一戰。此戰386旅在河北邱縣伏擊日軍,最後以傷亡50餘人的代價,殲滅日軍200人,将其裝備全部繳獲,創造了平原伏擊戰的典範。

戰鬥結束後,在作戰室的小平同志,在看到香固城戰鬥報告後,高興感歎道:“許世友剛到386旅,就打了一個勝仗!”

1985年鄧小平南下視察,專門帶了一瓶茅台酒,去給許世友祝壽戰亂年代,結下純真的友誼受小平同志所托,74歲的許世友親臨前線指揮許世友逝世土葬,小平同志特批

小平同志

1940年9月,全國抗戰形勢變化,為了适應新的抗戰形勢,八路軍總部決定開辟新的根據地,于是能征善戰的許世友被任命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旅旅長,自此和小平同志分開。

解放戰争期間,許世友在華野作戰,而小平同志指揮中野逐鹿中原,兩人之間也沒有見面的機會,聯系也不算緊密。

我軍在解放戰争、北韓戰争中湧現出一大批英勇善戰的将領,比如當時的粟裕大将和劉伯承元帥,為何小平同志單單相中了許世友呢?

建國之後,小平同志受命主政西南,在當地忙于經濟建設工作,而當時的許世友被任命為山東軍區司令員,主抓軍隊訓練管理工作。由于兩人能夠産生聯系的事情太少,兩人之間并沒有太深的聯系。兩人真正成為朋友,成為知心好友,則是在毛主席逝世後的一段時候。

毛主席逝世後,我國在一段時期裡陷入了迷茫。在危急關頭,小平同志依靠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斷的決策,使得國家大局得到了穩定,中國經濟發展拉開了新篇章。

然而在當時,我國南部鄰居越南,在兩國邊境頻頻制造摩擦,不久之後,中越自衛反擊爆發。

1985年鄧小平南下視察,專門帶了一瓶茅台酒,去給許世友祝壽戰亂年代,結下純真的友誼受小平同志所托,74歲的許世友親臨前線指揮許世友逝世土葬,小平同志特批

對越自衛反擊戰

挑選一名沙場經驗豐富的主帥,是當時小平同志十分憂心的事。當時劉伯承元帥已經87歲高齡,雙目已經失明。當時的粟裕大将雖然隻有72歲,但是長年的戰争,使得粟裕身體遭受了嚴重摧殘,在當時粟裕顱内,還有彈片沒有取出來,多年來病痛折磨,使得粟裕無法指揮高強度作戰。

有一段時間裡,小平同志曾經抓過軍事工作,對軍隊中的問題進行整頓。許世友作為軍事系統的重要人物,自然對小平同志的行動看得明明白白,不禁對小平同志的才能感到欽佩,對于小平同志的工作,給予了大量配合。

有一段時間,小平同志前往廣州視察工作,為了保護小平同志安全,許世友親自攬起了小平同志在廣州的吃穿住行和安保工作,自此之後,小平同志對許世友有了更深的了解,這是許世友能夠挂帥的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在1979年,許世友已經73歲,當不少人在争議許世友能不能勝任時,許世友用自己的行動向世人證明,自己寶刀未老,不會辜負小平同志對自己的信任。

1985年鄧小平南下視察,專門帶了一瓶茅台酒,去給許世友祝壽戰亂年代,結下純真的友誼受小平同志所托,74歲的許世友親臨前線指揮許世友逝世土葬,小平同志特批

1978年12月,中央軍委下達書面指令,指令許世友擔任此次作戰的總指揮。在接到指令的當天晚上,許世友便乘飛機前往南甯。許世友立即組織軍官開會,探讨完善作戰計劃,在會議上許世友表示:“這次小平同志點到我了,那我必須說兩句。”緊接着:“對于中央軍委的指令,一定要貫徹執行不能馬虎,這仗不打就算了,打就一定要打赢!”

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許世友以南甯為主陣地,指揮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對東線的越南軍隊發動突襲,将越南軍隊一頓痛扁。僅僅經過28天後,許世友用自己的智慧将越南軍隊挫敗,取得了戰争的勝利,成功讓我國西南邊境的越南消停了下來。

在戰前,小平同志将重任交給了許世友,有人質疑許世友年事已高,小平同志僅僅回答了句:“勝敗乃兵家常事”,給予了許世友極大地支援。許世友僅僅28天就解決了危機,證明了自己的能力,無愧小平同志對他的賞識。

衆所周知,許世友是一位大孝子,沒有在老母臨終之際侍奉在身邊,是許世友一生的遺憾,是以許世友一直希望自己離去後,葬在老母旁邊。然而當時全國火葬背景下,許世友這一願望能否實作?

1985年1月底,此時正值大地回春之際,小平同志南方視察到了南京,便告知了韓培信,自己将要看望自己的闊别已久的好友許世友。

當韓培信将小平同志将要探望自己的消息告知許世友,許世友當即表示:“小平同志來南京看我,我當然要去車站迎接。”

1985年鄧小平南下視察,專門帶了一瓶茅台酒,去給許世友祝壽戰亂年代,結下純真的友誼受小平同志所托,74歲的許世友親臨前線指揮許世友逝世土葬,小平同志特批

鄧小平

在1985年春節将近之際,許世友的身體已經出現了腹部腫脹的情況,但是許世友為了迎接小平同志,咬牙堅持,連家人也沒告訴自己的情況。

韓培信見許世友執意要去迎接小平同志,随即通過中央辦公廳告知了小平同志。小平同志十分了解自己的這位老友,不服輸,這些年身體狀況不好。

于是向韓培信回電:“請告知世友同志,他雖然比我的年紀小,但是沒有我的身體好,現在天氣還寒冷,不要去車站迎接我,就在我南京的住處等我多好呀!”

2月1日上午,天朗氣清。許世友的秘書接到了辦公廳的電話,韓培信在電話裡說道:“許司令,小平同志即将趕到,住處安排在中山陵5号3号樓。”

秘書将消息報告給許世友後,許世友說道:“小平同志可算來了,我的胡子早上已經刮好了,穿上軍裝我們就出發,你和攝影記者許家聲跟我去。”

不久之後,小平同志的轎車抵達,小平同志走下車,恭候已久的許世友笑呵呵迎了上去,大聲說道:“歡迎,歡迎!”随後,兩隻久經滄桑的大手緊緊握在一起。

許世友和小平同志進了會客廳後,兩人互相問候,随後小平同志開始詢問許世友寫回憶錄的事情。許世友回答道:“我寫的會議錄是您準許的,叫做在位的工作總結吧。”

1985年鄧小平南下視察,專門帶了一瓶茅台酒,去給許世友祝壽戰亂年代,結下純真的友誼受小平同志所托,74歲的許世友親臨前線指揮許世友逝世土葬,小平同志特批

小平同志聽罷說道:“寫回憶錄既是工作總結,又可以給後人一點念想,很有意義嘛!”

當天下午,小平同志請許世友吃飯,小平同志說道:“今天是你的八十大壽,我特意帶了一瓶八十年的茅台,老陳酒了!”許世友聽罷道:“太好了,我就喜歡喝茅台,越陳得越香啊!”

于是兩個人開始回憶起以往的峥嵘歲月,飯後兩個人開始攝影留念,當許世友拿到照片時:“小平同志的頭發比我多,穿上筆挺的中山裝,看上去比我年輕多了!”

八個月之後,傳奇名将許世友離開了我們。在許世友臨終之際,向中央寫了一份報告:

我八歲離家參加革命,為了工作沒能孝順母親,活着為國盡忠,死了為母盡孝,希望中央能夠同意葬在母親身邊,全了盡孝之心。

20世紀五十年代初,當時以毛主席為首的中央上司人帶頭,在去世後一律實行火葬上簽了名,而唯獨許世友沒有簽自己的名。毛主席詢問原因時,許世友表示自己想要葬在自己母親身旁,盡孝心。盡管這件事毛主席有些異議,但是最後還是同意了許世友的請求。

1985年鄧小平南下視察,專門帶了一瓶茅台酒,去給許世友祝壽戰亂年代,結下純真的友誼受小平同志所托,74歲的許世友親臨前線指揮許世友逝世土葬,小平同志特批

當許世友去世後,要求土葬的消息傳到北京後,中央上司争相傳閱,但是新中國成立至今,隻有任弼時沒用火葬,其他已故的上司都實行火葬,是以大家也做不了主,隻好把意見報告給小平同志。

小平同志十分了解自己的這位老友,經過一番考慮後,下達了批示:“照此辦理,下不為例。”

10月26日,王震受小平同志所托來到南京,傳達了小平同志的意見。有了小平同志的批示,許世友實行土葬的心願最後終于達成,這位骁勇善戰,戰功赫赫的傳奇将軍,終于葬在了自己母親身旁。

正是許世友和小平同志兩人惺惺相惜,互為知己,小平同志為看望許世友,不忘記帶上許世友喜歡的東西,許世友離去後尊重他的遺願,這正是源于兩人的心心相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