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5年邓小平南下视察,专门带了一瓶茅台酒,去给许世友祝寿战乱年代,结下纯真的友谊受小平同志所托,74岁的许世友亲临前线指挥许世友逝世土葬,小平同志特批

作者:地缘历史档案馆

1985年,小平同志南下视察,此时专列上,小平同志身旁放着一瓶茅台酒,此次小平南下不仅仅有视察一个目的,更是顺便见一下自己的老友。

1985年2月1日,此时南下的火车路过南京,小平同志向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打电话,自己要见见那位“酒神司令”,韩培信放下电话,立即驱车前往中山陵8号。

这位“酒神司令”正是传奇将军许世友,他和小平同志之间怎样结下深厚的友谊,以致日理万机的小平同志在南下之时,对他念念不忘。

1985年邓小平南下视察,专门带了一瓶茅台酒,去给许世友祝寿战乱年代,结下纯真的友谊受小平同志所托,74岁的许世友亲临前线指挥许世友逝世土葬,小平同志特批

许世友

本期我们一起聊聊传奇将军许世友和小平同志之间的事情。

岳飞诗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人生在世,能得一知己,是人生一大幸事。许世友和小平同志初次合作,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两人之间的友谊也愈加弥足珍贵。

许世友生于1906年湖北黄麻,家庭经济贫苦,为了填饱肚子,许世友八岁进入少林寺学武,十六岁出山。1927年8月,许世友加入家乡的农民义勇队,勇武过人的许世友被推举为农民义勇队队长。随后农民义勇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所属第一、二大队。

进入红军时期的许世友,作战猛打猛冲,经常手提大刀带领突击队冲入敌阵,成为当时做突击队长次数最多的红军将领之一。1933年11月,蒋介石集中六路兵马,对红军展开围剿,当时的许世友是红九军副军长兼任二十五师师长,在战斗到了危急关头,许世友抄起大刀,带领仅有的预备队同刘湘的川军展开白刃战,击溃了川军进攻。此战后,许世友一战成名。

1985年邓小平南下视察,专门带了一瓶茅台酒,去给许世友祝寿战乱年代,结下纯真的友谊受小平同志所托,74岁的许世友亲临前线指挥许世友逝世土葬,小平同志特批

蒋介石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在这里许世友见到了毛主席。许世友的骁勇善战在红四方面军里面是出了名的,所以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毛主席见到许世友后,微笑地朝着许世友问道:“一直听说四方面军有个许世友,没见过你。您叫什么名字呢?”许世友道:“我在家族里面是‘仕’字辈,家里人给我起名字许仕友,希望我能当官,光耀门楣。”

紧接着许世友说道:“加入红军后,我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士友’,希望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成为朋友。”

毛主席听罢对许世友有了好感,于是大笑道:“你这个‘士友’好是好,但是考虑得不够长远。你看,可以将‘士友’改为‘世友’,世界之友嘛!我们此次北上,要目光长远,放眼世界!”自此之后,许世友的名字终于定了下来。

1985年邓小平南下视察,专门带了一瓶茅台酒,去给许世友祝寿战乱年代,结下纯真的友谊受小平同志所托,74岁的许世友亲临前线指挥许世友逝世土葬,小平同志特批

毛主席

七七事变后,中国进入了全民族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之间达成协议,红军接受国民政府改编为八路军,有115、120、129三个师,从八月上旬开始,奔赴华北作战。

1938年1月,小平同志开始担任129师政委,而许世友还在抗日军政大学读书,一段时间后,学成毕业的许世友被留在抗大担任校务部副部长。

1938年下半年,此时全国抗战形势严峻,一腔报国热情,骁勇善战的许世友,不甘于在后方做文职工作,多次向中央请命,将自己放在战争的一线。

终于在1939年1月,许世友得偿所愿,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而该旅的旅长正是陈赓。随后许世友跟随刘、邓两人率军挺进冀南,同当地日伪展开战斗。

1939年2月,许世友参与了在386旅的第一战。此战386旅在河北邱县伏击日军,最后以伤亡5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200人,将其装备全部缴获,创造了平原伏击战的典范。

战斗结束后,在作战室的小平同志,在看到香固城战斗报告后,高兴感叹道:“许世友刚到386旅,就打了一个胜仗!”

1985年邓小平南下视察,专门带了一瓶茅台酒,去给许世友祝寿战乱年代,结下纯真的友谊受小平同志所托,74岁的许世友亲临前线指挥许世友逝世土葬,小平同志特批

小平同志

1940年9月,全国抗战形势变化,为了适应新的抗战形势,八路军总部决定开辟新的根据地,于是能征善战的许世友被任命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自此和小平同志分开。

解放战争期间,许世友在华野作战,而小平同志指挥中野逐鹿中原,两人之间也没有见面的机会,联系也不算紧密。

我军在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英勇善战的将领,比如当时的粟裕大将和刘伯承元帅,为何小平同志单单相中了许世友呢?

建国之后,小平同志受命主政西南,在当地忙于经济建设工作,而当时的许世友被任命为山东军区司令员,主抓军队训练管理工作。由于两人能够产生联系的事情太少,两人之间并没有太深的联系。两人真正成为朋友,成为知心好友,则是在毛主席逝世后的一段时候。

毛主席逝世后,我国在一段时期里陷入了迷茫。在危急关头,小平同志依靠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使得国家大局得到了稳定,中国经济发展拉开了新篇章。

然而在当时,我国南部邻居越南,在两国边境频频制造摩擦,不久之后,中越自卫反击爆发。

1985年邓小平南下视察,专门带了一瓶茅台酒,去给许世友祝寿战乱年代,结下纯真的友谊受小平同志所托,74岁的许世友亲临前线指挥许世友逝世土葬,小平同志特批

对越自卫反击战

挑选一名沙场经验丰富的主帅,是当时小平同志十分忧心的事。当时刘伯承元帅已经87岁高龄,双目已经失明。当时的粟裕大将虽然只有72岁,但是长年的战争,使得粟裕身体遭受了严重摧残,在当时粟裕颅内,还有弹片没有取出来,多年来病痛折磨,使得粟裕无法指挥高强度作战。

有一段时间里,小平同志曾经抓过军事工作,对军队中的问题进行整顿。许世友作为军事系统的重要人物,自然对小平同志的行动看得明明白白,不禁对小平同志的才能感到钦佩,对于小平同志的工作,给予了大量配合。

有一段时间,小平同志前往广州视察工作,为了保护小平同志安全,许世友亲自揽起了小平同志在广州的吃穿住行和安保工作,自此之后,小平同志对许世友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是许世友能够挂帅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在1979年,许世友已经73岁,当不少人在争议许世友能不能胜任时,许世友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明,自己宝刀未老,不会辜负小平同志对自己的信任。

1985年邓小平南下视察,专门带了一瓶茅台酒,去给许世友祝寿战乱年代,结下纯真的友谊受小平同志所托,74岁的许世友亲临前线指挥许世友逝世土葬,小平同志特批

1978年12月,中央军委下达书面命令,命令许世友担任此次作战的总指挥。在接到命令的当天晚上,许世友便乘飞机前往南宁。许世友立即组织军官开会,探讨完善作战计划,在会议上许世友表示:“这次小平同志点到我了,那我必须说两句。”紧接着:“对于中央军委的命令,一定要贯彻执行不能马虎,这仗不打就算了,打就一定要打赢!”

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许世友以南宁为主阵地,指挥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对东线的越南军队发动突袭,将越南军队一顿痛扁。仅仅经过28天后,许世友用自己的智慧将越南军队挫败,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成功让我国西南边境的越南消停了下来。

在战前,小平同志将重任交给了许世友,有人质疑许世友年事已高,小平同志仅仅回答了句:“胜败乃兵家常事”,给予了许世友极大地支持。许世友仅仅28天就解决了危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无愧小平同志对他的赏识。

众所周知,许世友是一位大孝子,没有在老母临终之际侍奉在身边,是许世友一生的遗憾,所以许世友一直希望自己离去后,葬在老母旁边。然而当时全国火葬背景下,许世友这一愿望能否实现?

1985年1月底,此时正值大地回春之际,小平同志南方视察到了南京,便告知了韩培信,自己将要看望自己的阔别已久的好友许世友。

当韩培信将小平同志将要探望自己的消息告知许世友,许世友当即表示:“小平同志来南京看我,我当然要去车站迎接。”

1985年邓小平南下视察,专门带了一瓶茅台酒,去给许世友祝寿战乱年代,结下纯真的友谊受小平同志所托,74岁的许世友亲临前线指挥许世友逝世土葬,小平同志特批

邓小平

在1985年春节将近之际,许世友的身体已经出现了腹部肿胀的情况,但是许世友为了迎接小平同志,咬牙坚持,连家人也没告诉自己的情况。

韩培信见许世友执意要去迎接小平同志,随即通过中央办公厅告知了小平同志。小平同志十分了解自己的这位老友,不服输,这些年身体状况不好。

于是向韩培信回电:“请告知世友同志,他虽然比我的年纪小,但是没有我的身体好,现在天气还寒冷,不要去车站迎接我,就在我南京的住处等我多好呀!”

2月1日上午,天朗气清。许世友的秘书接到了办公厅的电话,韩培信在电话里说道:“许司令,小平同志即将赶到,住处安排在中山陵5号3号楼。”

秘书将消息报告给许世友后,许世友说道:“小平同志可算来了,我的胡子早上已经刮好了,穿上军装我们就出发,你和摄影记者许家声跟我去。”

不久之后,小平同志的轿车抵达,小平同志走下车,恭候已久的许世友笑呵呵迎了上去,大声说道:“欢迎,欢迎!”随后,两只久经沧桑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

许世友和小平同志进了会客厅后,两人互相问候,随后小平同志开始询问许世友写回忆录的事情。许世友回答道:“我写的会议录是您批准的,叫做在位的工作总结吧。”

1985年邓小平南下视察,专门带了一瓶茅台酒,去给许世友祝寿战乱年代,结下纯真的友谊受小平同志所托,74岁的许世友亲临前线指挥许世友逝世土葬,小平同志特批

小平同志听罢说道:“写回忆录既是工作总结,又可以给后人一点念想,很有意义嘛!”

当天下午,小平同志请许世友吃饭,小平同志说道:“今天是你的八十大寿,我特意带了一瓶八十年的茅台,老陈酒了!”许世友听罢道:“太好了,我就喜欢喝茅台,越陈得越香啊!”

于是两个人开始回忆起以往的峥嵘岁月,饭后两个人开始摄影留念,当许世友拿到照片时:“小平同志的头发比我多,穿上笔挺的中山装,看上去比我年轻多了!”

八个月之后,传奇名将许世友离开了我们。在许世友临终之际,向中央写了一份报告:

我八岁离家参加革命,为了工作没能孝顺母亲,活着为国尽忠,死了为母尽孝,希望中央能够同意葬在母亲身边,全了尽孝之心。

20世纪五十年代初,当时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领导人带头,在去世后一律实行火葬上签了名,而唯独许世友没有签自己的名。毛主席询问原因时,许世友表示自己想要葬在自己母亲身旁,尽孝心。尽管这件事毛主席有些异议,但是最后还是同意了许世友的请求。

1985年邓小平南下视察,专门带了一瓶茅台酒,去给许世友祝寿战乱年代,结下纯真的友谊受小平同志所托,74岁的许世友亲临前线指挥许世友逝世土葬,小平同志特批

当许世友去世后,要求土葬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中央领导争相传阅,但是新中国成立至今,只有任弼时没用火葬,其他已故的领导都实行火葬,所以大家也做不了主,只好把意见报告给小平同志。

小平同志十分了解自己的这位老友,经过一番考虑后,下达了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10月26日,王震受小平同志所托来到南京,传达了小平同志的意见。有了小平同志的批示,许世友实行土葬的心愿最后终于达成,这位骁勇善战,战功赫赫的传奇将军,终于葬在了自己母亲身旁。

正是许世友和小平同志两人惺惺相惜,互为知己,小平同志为看望许世友,不忘记带上许世友喜欢的东西,许世友离去后尊重他的遗愿,这正是源于两人的心心相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