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奇特的米拉卡鷹鼠鲨

作者:阿佳雷斯

日光和煦,水波蕩漾,白垩紀的淺海裡,成群的鲨雕舞動着寬闊的雙翼,在洋面下呼嘯而過。

鲨雕的真名,是米拉卡鷹鼠鲨(aquilolamna milarcae),這是一種在本月19日被發表的白垩紀鲨魚,它生活在9300萬年前的墨西哥。根據論文建議的英文名eagle shark,也有人把它稱為“雕鼠鲨”——鲨雕!

鷹鼠鲨最大的特征在于它寬闊的胸鳍,目前已有的中文名:鷹鼠鲨、雕鼠鲨,無不是在描述這一特征。鷹鼠鲨的正模标本隻有1.66米長,但它的胸鳍完全展開卻可能可以達到1.9米寬,這對誇張的胸鳍可能有機翼一樣的平衡作用,也可能可以像今天的蝠鲼一樣,上下撲打提供動力。然而,與蝠鲼不同,鷹鼠鲨的化石上展示了發達的尾鳍,這說明它們會像正常的鲨魚一樣采用尾鳍驅動身體前進,可能存在的胸鳍動力也許隻起到了輔助的作用。

在化石上,鷹鼠鲨隻保留了胸鳍和尾鳍,其他鳍則不見蹤影——是沒有嗎?這不好說。許多軟骨魚都沒有臀鳍,沒有背鳍的軟骨魚則很罕見,隻有極少數,如侏羅紀的奧斯特諾鲨(ostenoselache)和一些鳐類;缺失腹鳍的軟骨魚更是稀罕,因為腹鳍事關雄性軟骨魚的交接器官,目前已知隻有尤金齒目和石炭紀的squatinactis屬可能沒有腹鳍。如此看來,背鳍和臀鳍可能确實沒有,但腹鳍不好說,畢竟整個鲨鳐下綱還沒有缺失腹鳍的物種被描述,鷹鼠鲨身上各鳍的缺失,有可能隻是因為化石沒能保留。

鷹鼠鲨長得實在過于詭異,以至于它的分類是一大難題。基于脊椎和尾鳍的骨骼結構,它被暫時置于鼠鲨目下,作為晚中生代鼠鲨王朝的成員之一。化石上顯示的多種特征表明鷹鼠鲨并不像當時的大多數鼠鲨目魚類那樣是兇猛的掠食者,相反它們是濾食性的。今天的鼠鲨目下也有濾食性魚類,這就是姥鲨和巨口鲨,但鷹鼠鲨與它們不同。翼鼠鲨的生态型更接近于蝠鲼——它們是鷹形遠洋魚類(aquilopelagic fishes),有着扁平的身體和寬闊而尖長的胸鳍,在水面之下緩慢遊動,以寬闊的口容納大量的水體,然後通過鰓耙攔住其中的食物。

鷹鼠鲨可能與白垩前口蝠鲼屬(cretomanta)和platylithophycus構成一個單獨的分支——鷹鼠鲨科,它們是中生代晚期軟骨魚多樣性的一個見證。鷹鼠鲨科的出現将鷹形遠洋的軟骨魚在蝠鲼之前推進了3000萬年,然而這類神奇的鲨魚卻沒能延續到今日,它們可能在6600萬年前的隕石撞擊中同恐龍一道絕滅,與它一同退場的還有中生代富有代表性的濾食性魚類厚莖魚目。在這之後,遠洋的巨型濾食生态位由巨口鲨、姥鲨、鲸鲨、蝠鲼和須鲸所占據,它們的時代從白垩紀後一直延續至今。

奇特的米拉卡鷹鼠鲨
奇特的米拉卡鷹鼠鲨
奇特的米拉卡鷹鼠鲨

轉自微網誌,作者:閃光鱵,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