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意在打造培根鑄魂,齊志增輝的精良教材

作者:人民網

來源:人民日報

"我第一次進入國小高年級時,我被生動的故事和設計精美的頁面所吸引。語言通俗易懂,畫面畫面直覺,孩子的心牢牢把握!今年秋季學期開學後,《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學生讀者》已在全國中國小投入使用。拿到這本書,華東分部永德實驗國小丁麗麗老師興奮地與其他老師分享自己的感受。

2020年7月,《中國小勞動教育(試行)指引》釋出。"從那時起,學校在引入勞動教育必修課程方面有了更具體的指導和依據。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第三國小校長劉克勤說。

2019年12月,《國家中國小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中國小教材管理辦法》、《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普通高等教育機構教材管理辦法》、《學校境外教材選編管理辦法》 已發行。"一個方案、四個辦法,對于有效提高教材建設水準至關重要。"全國教材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教育部教材司司長田惠生說。

............

"為打造培根鑄造靈魂,齊志增輝的精良教材,為培養道德、智力、身體美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全面發展,為教育建設和權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關心教材的建設。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示精神,有關方面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完善教材建設工作體系,提高教材體系标準,全面推進各級各類教材建設,全面完善教材功能, 教材建設經曆了格局的轉變,取得了曆史性的成就。

把方向做好,把黨的理論創新推向教材,走進課堂,走進頭腦

"每個故事的開頭都有一個故事,這很吸引人。"'綠水綠山是金山銀山''國家安全是重中之重'這句話耳熟能詳,我經常在電視和廣播中聽到!"

為加強學生對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系統、針對性和有效學習,教育部組織編寫了《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學生讀書》,這是中國小生的重要必修内容。《讀書》共5冊,國小三年級、國小五年級、國中二年級、高中一年級、大學各1冊。2021年秋季學期,中國小"讀書"已在全國投入使用。"閱讀"生動生動,知識學習、情感體驗和價值指導融為一體,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

"牢牢把握教材建設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確定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和黨的教育政策在教材中充分展現,是全體教材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曆史責任。田慧生介紹.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教材工作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納入教材、走進課堂、走進頭腦,頒布了《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進課程指南》,編制了《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學生讀書》《習近平教育總書記》 重要話語講義",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綜合體系的各個版塊、課程教材。出台了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創新實施方案,加強了中國小思想政治教材整合,中國小思想政治學課程逐漸開放和螺旋式上升。

近年來,"馬工程"重點教材的課程覆寫率和教材使用率逐年提高,2020年課程平均覆寫率達到85.35%,教材平均使用率達到77.27%。中國小課程教材體系建設加快,重點課題教育深化。

"我們深刻了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關于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和'大思想政治課'的新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好中長期規劃。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特别注意處理理論體系的科學性、嚴肅性和生動性、可讀性之間的關系,使教材的内容理論與現實相聯系,貼近學生的思想現實。"閩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秦軒說。

提高素質,幫助廣大年輕人從小就玩好中國背景

打開教育部一年級語言文彙編教材,16開大小頁,"天地人""你我他"6字脫穎而出。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新學期的第一部分是漢語素養,從學習這六個漢字開始。

從2017年9月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國中國小道德與法治、語言、曆史三門學科使全國教材編纂成為可能。2019年,"統一手冊"涵蓋了所有年級的義務教育。同時,2019年秋季學期的普通高中三門課程編制資料,2021年已覆寫26個省份。

"三門課程教材的編纂更加突出教育導向,不僅遵循學科規律和貼近學生的實際,在思想上、科學上、趣味性、實用性上實作了有機結合。"義務教育史教科書子書主編、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教授葉小兵說。

教材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礎,是教育的重要載體,教育思想和思想、人才培養的目标和要求等,都集中在教材上。為此,弘揚正确的價值取向,在教材培養人才中發揮主導作用,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從小就發揮良好的中國背景色彩,植入紅色基因,成為每一本教科書審稿人的堅定追求。

中共十八大以來,教材建設穩步推進,制度範疇逐漸完善,品質水準不斷提高。初步統計,我國目前使用,版權頁标有"教材"的各類教材數量達到20.34萬本,其中,基礎教育類教材10.8萬種,職業教育類和繼續教育類教材84.7萬種,高等教育類教材10.79億種。教材體系越來越完善,結構不斷優化,品種類型更加豐富,内容品質不斷提高,教育人才的功能明顯增強,時代特色更加突出,中國特色更加鮮明,一大批優秀教材的出現,引領了教育教學改革,支撐了培養 創新人才。

同時,課程和教學品質标準的制定(修訂)也在穩步推進。國家各級各類教育課程标準、教學标準和品質标準不斷完善,建立了涵蓋各學科的教材編制、教學實施和學術評價标準體系。同時,随着《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課程指南》和《黨的上司》相關内容的出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勞動教育、國家安全教育、國防教育等課程教材的指導和綱要、 生命安全健康教育,在中國小課程教材中落實重大專題教育要求,已經給出了詳細的藍圖。

"要建設教育強國,增強人才的國際競争力,必須牢固樹立教材品質意識,全面提高教材品質,以一流教材支撐一流教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級督察宋毅說。

優化管理,擰緊教材進入學校教室和學生書包的安全閥

黨的十八大以來,教材工作的一個重大變化是調整和完善上司體制和工作制度,加強黨對教材工作的上司,初步建立了一體化、綜合的、國家、地方和學校等級責任制,上下關聯的工作制度。

2017年7月,國務院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國家教材委員會在中央教育上司小組的直接上司下,負責指導和協調全國教材工作,重大政策政策、重要規劃、重要政策檔案、國家課程和課程标準、具有較強意識形态屬性的教材,必須經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和審查,才能出版。

同時,北京、上海、新疆、内蒙古、西藏等九個省份成立了省級教材委員會,浙江、上海、陝西、新疆、内蒙古、西藏等11個省設立了教材部門或教材辦公室。教材建設專業支援力量也日益加強,重點建設一批服務教材建設的高水準專業智庫。

近年來,教材管理工作全面加強,不斷收緊教材進入學校課堂,學生書包安全閥。把做好教材的準備習慣,嚴格各級各類教材的寫作要求、人員條件等,規範"誰來編,怎麼編"。把好教材稽核,完善教材稽核機構,嚴格稽核标準和程式,規範"誰來稽核,如何稽核",對各級教材進行全面的"體檢"和淨化。選好,明确教材選材主體、原則、程式、規範"誰來選,怎麼選",確定最适合當地的教材。善用通行證,定期組織準備小組進入學校的講座、講座,建立回報平台,為廣大師生準确了解和掌握使用教材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

""十四五"期間,教材建設的首要任務是進一步推進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态新時代,融入教材,用這一思想為學生鑄就培根的靈魂。同時,深化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和勞動的全面發展。田惠生介紹了教材工作的下一步。

堅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揚優良傳統,推進改革創新,精心打造培根鑄魂,齊之智為增添智慧的精品教材、教材工作,是為加快建設高品質的教育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和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援!

人民日報 (十月11,2021 0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