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意在打造培根铸魂,齐志增辉的精良教材

作者:人民网

来源:人民日报

"我第一次进入小学高年级时,我被生动的故事和设计精美的页面所吸引。语言通俗易懂,画面画面直观,孩子的心牢牢把握!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学生读者》已在全国中小学投入使用。拿到这本书,华东分部永德实验小学丁丽丽老师兴奋地与其他老师分享自己的感受。

2020年7月,《中小学劳动教育(试行)指引》发布。"从那时起,学校在引入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方面有了更具体的指导和依据。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克勤说。

2019年12月,《国家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教育机构教材管理办法》、《学校境外教材选编管理办法》 已发行。"一个方案、四个办法,对于有效提高教材建设水平至关重要。"全国教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材司司长田惠生说。

............

"为打造培根铸造灵魂,齐志增辉的精良教材,为培养道德、智力、身体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建设和权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教材的建设。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有关方面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完善教材建设工作体系,提高教材体系标准,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材建设,全面完善教材功能, 教材建设经历了格局的转变,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把方向做好,把党的理论创新推向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头脑

"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有一个故事,这很吸引人。"'绿水绿山是金山银山''国家安全是重中之重'这句话耳熟能详,我经常在电视和广播中听到!"

为加强学生对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系统、针对性和有效学习,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生读书》,这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必修内容。《读书》共5册,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一年级、大学各1册。2021年秋季学期,中小学"读书"已在全国投入使用。"阅读"生动生动,知识学习、情感体验和价值指导融为一体,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牢牢把握教材建设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确保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党的教育政策在教材中充分体现,是全体教材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历史责任。田慧生介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教材工作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纳入教材、走进课堂、走进头脑,颁布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课程指南》,编制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生读书》《习近平教育总书记》 重要话语讲义",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综合体系的各个版块、课程教材。出台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加强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材整合,中小学思想政治学课程逐步开放和螺旋式上升。

近年来,"马工程"重点教材的课程覆盖率和教材利用率逐年提高,2020年课程平均覆盖率达到85.35%,教材平均利用率达到77.27%。中小学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加快,重点课题教育深化。

"我们深刻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和'大思想政治课'的新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好中长期规划。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处理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严肃性和生动性、可读性之间的关系,使教材的内容理论与现实相联系,贴近学生的思想现实。"闽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轩说。

提高素质,帮助广大年轻人从小就玩好中国背景

打开教育部一年级语言文汇编教材,16开大小页,"天地人""你我他"6字脱颖而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新学期的第一部分是汉语素养,从学习这六个汉字开始。

从2017年9月起,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言、历史三门学科使全国教材编纂成为可能。2019年,"统一手册"涵盖了所有年级的义务教育。同时,2019年秋季学期的普通高中三门课程编制资料,2021年已覆盖26个省份。

"三门课程教材的编纂更加突出教育导向,不仅遵循学科规律和贴近学生的实际,在思想上、科学上、趣味性、实用性上实现了有机结合。"义务教育史教科书子书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叶小兵说。

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是教育的重要载体,教育思想和思想、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等,都集中在教材上。为此,弘扬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教材培养人才中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从小就发挥良好的中国背景色彩,植入红色基因,成为每一本教科书审稿人的坚定追求。

中共十八大以来,教材建设稳步推进,制度范畴逐步完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初步统计,我国目前使用,版权页标有"教材"的各类教材数量达到20.34万本,其中,基础教育类教材10.8万种,职业教育类和继续教育类教材84.7万种,高等教育类教材10.79亿种。教材体系越来越完善,结构不断优化,品种类型更加丰富,内容质量不断提高,教育人才的功能明显增强,时代特色更加突出,中国特色更加鲜明,一大批优秀教材的出现,引领了教育教学改革,支撑了培养 创新人才。

同时,课程和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修订)也在稳步推进。国家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和质量标准不断完善,建立了涵盖各学科的教材编制、教学实施和学术评价标准体系。同时,随着《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课程指南》和《党的领导》相关内容的出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劳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等课程教材的指导和纲要、 生命安全健康教育,在中小学课程教材中落实重大专题教育要求,已经给出了详细的蓝图。

"要建设教育强国,增强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必须牢固树立教材质量意识,全面提高教材质量,以一流教材支撑一流教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督察宋毅说。

优化管理,拧紧教材进入学校教室和学生书包的安全阀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材工作的一个重大变化是调整和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加强党对教材工作的领导,初步建立了一体化、综合的、国家、地方和学校等级责任制,上下联动的工作制度。

2017年7月,国务院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国家教材委员会在中央教育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国教材工作,重大政策政策、重要规划、重要政策文件、国家课程和课程标准、具有较强意识形态属性的教材,必须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和审查,才能出版。

同时,北京、上海、新疆、内蒙古、西藏等九个省份成立了省级教材委员会,浙江、上海、陕西、新疆、内蒙古、西藏等11个省设立了教材部门或教材办公室。教材建设专业支持力量也日益加强,重点建设一批服务教材建设的高水平专业智库。

近年来,教材管理工作全面加强,不断收紧教材进入学校课堂,学生书包安全阀。把做好教材的准备习惯,严格各级各类教材的写作要求、人员条件等,规范"谁来编,怎么编"。把好教材审核,完善教材审核机构,严格审核标准和程序,规范"谁来审核,如何审核",对各级教材进行全面的"体检"和净化。选好,明确教材选材主体、原则、程序、规范"谁来选,怎么选",确保最适合当地的教材。善用通行证,定期组织准备小组进入学校的讲座、讲座,建立反馈平台,为广大师生准确理解和掌握使用教材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十四五"期间,教材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进一步推进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时代,融入教材,用这一思想为学生铸就培根的灵魂。同时,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劳动的全面发展。田惠生介绍了教材工作的下一步。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优良传统,推进改革创新,精心打造培根铸魂,齐之智为增添智慧的精品教材、教材工作,是为加快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

人民日报 (十月11,2021 01)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