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皇帝崇祯不遷都南京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作者:曆史荷爾蒙

明朝的曆史就是一部極具戲劇色彩的連續劇。明朝的皇帝作為連續劇的主人公也不同凡響。今天我們來說說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祯。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号,曆史上不會有人說崇祯是一位懶惰的皇帝,恰恰相反,崇祯勤勉執政,不好美色,終日沉溺在工作中,這樣一個工作狂,為什麼會成為亡國之君呢?在最後可以遷都的時候為何遲遲不願?

明朝皇帝崇祯不遷都南京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崇祯未滿18歲時就從皇兄手裡接下皇權,匆匆即位之後,他發現此時他面對的是一個繁重的爛攤子,宦官專權,朝廷黑暗,邊防危機,民生凋敝,這讓他驚愕不已,沒有辦法,他隻能靜下心來,慢慢處理這些。

但是明朝岌岌可危的處境,哪是崇祯一人可以拯救過來的,好不容易将宦官處理了,又出現外患,外患未平,内亂又起。

明朝皇帝崇祯不遷都南京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崇祯十六年,闖王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自己的“大順”,并且開始進軍明朝都城,李自成雖然隻是一個農民起義的将領,但是在軍事上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方針。軍隊的進軍速度相當驚人。

崇祯識人不清,派去抵抗李自成的軍隊落荒而逃。是以李自成在進軍都城的過程非常順利。眼看敵人都要打到自己家裡面了,崇祯心中焦急萬分。

其實在這之前,崇祯就想到了遷都南京,他召見了太子左中允李明睿,李明睿也同意皇帝的想法,可是皇帝自己不想提出來,當年明英宗被俘,面對着瓦剌騎兵,徐有貞就提出遷都一事,遭到人們唾棄不說,還影響了自己的名節,明朝文官較多,這些文官大多都是愛名聲勝過愛一切。李明睿勸告皇上要乾綱獨斷,于是廷議時,崇祯提出這一想法,他當然希望有人能支援自己,這個時候的明朝再無當年的盛景,各個官員也沒有了之前的雄心壯志,名聲最重要,更何況,當時的“程朱理學”将封建禮教發展到最高峰,氣節不能放棄。是以沒有人同意崇祯帝的建議。

明朝皇帝崇祯不遷都南京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崇祯怒不可遏的同時又深感無力,總不能拿着刀架在文官的脖子上吧,“天子守邊疆”的傳統根深蒂固,崇祯愛面子,更不願拉下臉再和大臣們商量,于是遷都一事一拖再拖。

封建禮教,明朝傳統是一方面,明朝自身的制度也是一方面。即使崇祯自己兢兢業業地對待工作,他仍然不能得到非常大地權力,明朝給宦官,内閣地權力大,分割了皇帝的權力,“票拟”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皇帝工作的效率,越到明朝後期,皇帝手中的權力越小,行政權被操控在内閣和六部手裡,皇帝自己想不想不重要,能不能實行就是内閣和皇帝能決定的了。是以,遷都一事皇帝自己根本做不了主。

明朝皇帝崇祯不遷都南京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崇祯的性格有很大缺陷,很多曆史文獻上都評價崇祯是一個愛崗敬業的人,但這在現在,沒有一點優勢,剛愎自用,自負愛面子都是他的缺點。皇帝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的風氣,在剛開始,還有大臣直言不諱地指出崇祯的錯誤,可是崇祯自己不願意聽取那些意見,甚至還對這些大臣加以懲罰,這樣的結果就是整個朝廷上都沒有人真心提出自己的意見了。

于是,在遷都這件事上,沒有人敢站出來擔責任,崇祯也不可能再打自己的臉,直到最後,李自成殺到跟前了,崇祯還要将自己的妻女殺死,自己也自缢身亡。

明朝皇帝崇祯不遷都南京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還有就是君臣之間并無信任,古往今來,能和皇帝做朋友的人不多,有的被迫辭官,有的被迫離京,這個很常見。從崇祯君臣的各自利益來說,之前朝廷因為遼東軍饷緊張,崇祯讓大臣捐款,大臣紛紛痛哭流涕,表示自己非常清廉,無錢可捐,而崇祯自己也守着自己的小金庫不肯出錢,是以,君臣之間不僅是完全離心,而且是非常不信任的狀态。這種情況下,從朝臣的角度來說,如果真的要南遷,大批朝臣就必須要随行,在北京辛辛苦苦積攢的家業就全都抛棄了,很可惜。但是,隻要他們堅持不南遷,就待在北京,就算李自成進了北京,也得招攬他們這些人,他們的家業也還是能保住。是以,他們都願意投降,反正這國家是皇帝的。

這個狀态下,國家是沒有辦法再支撐下去了。不管是從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崇祯都成為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

明朝皇帝崇祯不遷都南京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即使真的南遷了,崇祯又真的能夠力挽狂瀾将明朝繼續下去嗎?以左良玉為首的南方軍閥雖然歸屬于明朝,但是随着燕京的淪陷,明朝政權已是人盡皆知的強弩之末。外有滿清鐵騎的入侵,内有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割據滋擾,加上明王朝枯竭的财源已無法供應平息戰亂,這些實力派更多的也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再加上各方的拉攏收買,他們的意志開始了動搖,是以地方的實力派在擁護崇祯上也會大打折扣。

南遷沒有用,如果南遷,也隻是延緩了明朝的滅亡速度而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