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古代的女性統治者屈指可數,但也絕不像大多數朋友了解的那樣,僅有一位武則天。

曆史上的女性統治者,根據其政治地位,可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就是沒有帝号,但卻身處權力巅峰,淩駕于名義上的統治者之上的。符合這種情況的統治者,多見于曆代聽政太後。
第二種情況,就是有帝号的女性統治者,至于她們究竟有沒有實際權力,這個問題不在讨論範圍内。
符合第二種情況的,除武則天外,還有一人,她就是北魏殇帝。
北魏孝明帝,登基那年僅有五歲,朝中的軍國大政均被其母胡氏把持。孝明帝當了十三年傀儡皇帝,于公元528年駕崩。
從這對母子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到慈禧與光緒的影子。一個手握實權,就是不肯放權給真正的統治者;一個年齡尚幼,沒有機會奪回屬于自己的權力。
孝明帝雖一命嗚呼,但國家機器還得運轉。當時雖然胡太後權勢滔天,但朝中尚有不少潛在的反對勢力。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胡太後有必要再找一個木偶皇帝。
改變現狀的第一步,就是尋找一個适合的皇帝人選。
對于胡太後而言,第一步就無比困難。因為,她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孝明帝無子嗣,僅有一年僅一歲的幼女。這個女嬰,在曆史上毫無存在感。因為她出身元氏,是以史學界稱其為“元姑娘”。
既然沒有子嗣能繼承大統,不妨将“元姑娘”變成男兒身。
公元528年,在孝明帝駕崩的次日,胡太後就已做出了決定。胡太後與文武百官,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她将孫女抱在懷裡,讓宮女為女嬰套上了特制的迷你龍袍。頃刻間,小小女嬰變成了小皇帝。
顯然,這隻是個緩兵之計,胡太後隻是為了換取喘息的時機,在鞏固權力的同時,尋找下一個傀儡。畢竟,一個沒法開口說話的女嬰,不能讓自己暢快地行使權力。胡太後用了一天的時間,找到了替代女嬰的另一人選——元钊。
元钊雖無繼承權,但他是宗室子弟,由他來登基,總好過讓外姓繼位。于是,在元姑娘登基的第二天,胡太後改立元钊為新帝。至于女嬰皇帝,則順理成章地被她的祖母廢黜了。一時間,滿朝文武都被胡太後的舉動驚呆了,太後究竟要做什麼?
不過,畢竟都是混迹政治場的老油條,沒過多久百官就摸清了太後的套路。胡太後的所作所為,無非是為了鞏固手中的權力。
北魏名将爾朱榮比其他同僚想的更深入,他分析了太後的行為,然後大膽推測:既然為了鞏固權力,太後能做出立女嬰為帝這種讓皇室顔面掃地的事,那她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換而言之,誰能保證先帝之死不是胡太後刻意為之呢?孝明帝已經到了主政的年紀,可他卻莫名其妙地駕崩了,此事必有蹊跷!
爾朱榮不止提出了自己的質疑,他還用實際行動向胡太後發起挑戰。
打着“太後欺上瞞下”的幌子,爾朱榮高舉義旗,與胡太後兵戎相見。當然,為了讓自己師出有名,爾朱榮擁立元子攸為帝,組建了新的北魏朝廷。
爾朱榮的行為,顯然已經僭越了為人臣子的範疇。他之是以為自己舉兵找出種種理由,還是為了後世的名聲。畢竟,發動政變這種事,總要有堂而皇之的理由。在這起事件中,“清君側”的慣用口号不适用,是以爾朱榮有必要以朝廷失去公信力為借口,并另立新君。實際上,他的最終目的與胡太後一樣,不過是想把持大權而已。
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爾朱榮的人馬攻陷洛陽。爾朱榮闖入皇宮,将剛登基僅半個月的元钊和幕後的胡皇後一塊揪出來,将他們扔進黃河淹死了事。為了鎮壓反對者,爾朱榮還殺掉了幾千人立威。
那位被胡太後拿來充數的嬰兒皇帝,又有怎樣的下場呢?
史料稱其下落不明。
結合當時的背景來看,這個小女孩的悲慘命運似乎已注定,隻是史官不忍心将之錄入史籍罷了。
“史上最小女皇帝”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在史料之中,她的存在甚至不被後世史官重視,在書寫古今皇帝列傳時也沒将她算在内。筆者認為,雖然她的皇位具有一定的欺騙性質,但客觀來說她的确獲得了皇帝之名,也是除武則天之外的另一位女皇帝。
參考資料:
【《北史》、《北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