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三星堆遺址考古,幾成霸屏之勢,尤其是造型奇特又威風的青銅縱目面具,更以其似人非人、似獸非獸、似神非神的後現代風格,吸引無數人的眼球,甚至一度出現過是外星人的猜想,其實,更靠譜的解讀是,這一青銅縱目形象,是古蜀國君王蠶叢的祭祀神像。
據《華陽國志》載:
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
這個縱目,就是眼睛突出,如螃蟹眼,以我們今人的眼光看,可不大漂亮,甚至有點吓人,有人認為是缺碘造成的,可是古人卻認為這是天生異相,這一雙突出的眼睛,俨然是智慧的象征,能上視天河,下窺地泉,無所不知。
01 蠶叢
作為古蜀國最初的統治者,蠶叢正如他的名字所示,對蜀人最大的貢獻就是教民養蠶。
這蠶叢部落,一開始是住在石室裡的,也就是在山崖間鑿出的石洞裡,有點類似于陝北的窯洞。
他們沒有文字,也沒有禮樂,這與三星堆考古發掘,沒有挖出一件帶有文字的器物遙相呼應。
後來,因為在山中生活,條件艱苦,蠶叢又帶領族人,從岷山一帶向成都平原遷徙,從此便在這一望無際、沃野千裡的廣漢三星堆一帶,聚族而居,安居樂業。
因為教民養蠶,以農桑興邦,是以天府之國最初的經濟基礎,是由蠶叢打下的。
蠶叢死後,因為念念不忘當年居住多年的山崖石室,人們又按照他的生前遺願,把他的棺材和墓坑都做成石頭的:
死,作石棺石椁,國人從之,故俗以石棺椁為縱目人冢也。
02 柏灌
這蠶叢部落,後與商王朝多次作戰,被商王廪辛打敗後,其部落又進入四川盆地一帶,在今彭州一處柏樹茂密成蔭的地方,安家落戶。
此處有山有水,還有豐富的銅礦、玉石,林間常見白鶴翩跹飛舞,俨然人間樂土。
因為柏樹衆多,是以部落名稱,又由蠶叢氏改為柏灌氏。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玉石器上,出現白鶴造型的圖案,應當是這一時期古蜀國先民生活狀況的藝術反映。
因為史料的缺乏,人們對于這一時期的古蜀國,所知甚少,據推測,這一部落,持續長達550年之久。
03 魚凫
柏灌之後,則是魚凫。
魚凫王統治時期,古蜀國已由氏族制轉向奴隸制。
魚凫王帶領群眾,繼續向東遷徙,到達今天的溫江區萬春、柳城一帶。
魚凫的本意是魚老鸹,是指一種會捕魚的水鳥,是以顧名思義,這魚凫王,教民捕魚之術。
魚凫王還下令興建都城,因見柳樹易活,遂令群眾廣植柳樹,為國都之界,于是萬春一帶,春來處處楊柳依依,民間至今仍稱萬春縣為柳城。
三星堆出土器物中,出現魚圖紋飾的器具,就是魚凫王統治時期,人們日常生活的真實反映。
關于魚凫王之死,古人的記載,将其神化,據《華陽國志》載:
魚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為立祠于湔。
去山中打獵,然後遇仙人、得仙道,遂成仙而去的魚凫王,感覺更像是去山中打獵,遭遇意外事故而死,但是這一神化記載,也讓我們得以知曉,除了教民捕魚,這魚凫王,也一定教民狩獵之術。
04 杜宇
魚凫王之後,有記載的第四代蜀王,是杜宇。
在留下名字的四代蜀王中,這杜宇王,大概是最出名的,他的故事,記載最詳細,也最曲折動人。
他的出身,一開始就被神化了,說他是從天而降,然後,她的妻子,又是由井中而出:
後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從天堕,止朱提。
有一女子,名利,從江源井中出,為杜宇妻。
我們再來看他的業績。
他曾帶領軍隊,參加了武王伐纣的戰鬥,是推翻纣王殘暴統治的重要力量。
後來,精通稼穑之術的他,又教民務農,開始了最早的水稻栽培,讓蜀國從此走上豐衣足食的道路。
晚年,他還為群眾治理水患,讓百姓安居樂業。
他也是第一個稱帝的蜀王,号望帝。
杜宇統治時期的古蜀國,在今四川盆地一帶,因為有岷江、涪江流經此地,盆地内常常洪水肆虐。
為治理水患,這望帝後來又任用一個叫鼈靈的人為相,讓他負責治理洪水。
這鼈靈的身世也奇特,傳說上他是人死了,然後屍體順着江水逆流而上,來到古蜀國,被人們發現,打撈上岸後,竟又複活了,蜀人認為此人神奇無比,就把他推薦給了望帝,然後望帝任用他治理蜀地令他頭疼的水患。
這鼈靈治水,和望帝的築堤壩堵水不同,他用疏導的方法,帶領群眾,在巫山一帶,開鑿石壁,引洶湧江水,由巫峽一瀉千裡,最終形成奔騰不息的萬裡長江。
誰知,這邊,鼈靈帶領群眾,遠離家門,一心治水;那邊,望帝竟與和獨守空房的鼈靈的妻子私通。
鼈靈治水歸來,望帝羞愧難當,遂将王位禅讓給了鼈靈,自己隐居于岷山。
望帝死後,其魂魄化為杜鵑鳥,每年農曆三月,以聲聲帶血啼鳴,提醒催促蜀地百姓,千萬别誤了這播種的最佳時節。
原來,不論是在朝還是在野,是生前還是死後,他心心念念的,都是這蜀國的天下和萬民。
也有一說是,鼈靈後來發動政變,推翻了望帝的政權,望帝複位不成,含冤而死,死後怨魂化為杜鵑鳥,聲聲悲啼,點點血淚,引人哀思,斷人愁腸。
李商隐的名句“望帝春心托杜鵑”,就是說的蜀王杜宇的悲情故事。
鼈靈即位後,号叢帝,也稱開明帝。
鼈靈死後,他的兒子繼承帝位,也稱開明帝。這開明王朝,在鼈靈之後,又傳了十二代。
後來直至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趁蜀國與巴國、苴國交戰之際,遣張儀、司馬錯等人,沿石牛道伐蜀,這末代蜀王,最終戰敗被殺。
至此,這個被崇山峻嶺環繞的世外桃源般富足安甯的古蜀國,最終滅亡。
而這個延續了兩千年之久的高度發達燦爛的古蜀文明,在曆史的長河裡,最終亦漸漸消失無影蹤。
晉代的《華陽國志》裡,還有她雪泥鴻爪般依稀缥缈的身影,到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筆下,她已默默變為“蠶叢及魚凫,開國何茫然”謎一般的神秘存在了。
在古蜀國最繁盛的時期,他們的絲綢貿易,甚至做到了遙遠的緬甸,緬甸人用象牙和黃金,換來了他們渴慕豔羨已久的輕柔奢華的精美絲綢織品。
可惜,這樣繁華盛大壯觀的場面,後人隻能憑想象去觸碰和感受了。
有人猜測古蜀文明的滅亡,是因為某次洪水或大地震,也有人認為她的消亡,是因為沒有發明文字,好在自20世紀30年代,三星堆遺址被發現,到如今祭祀坑的不斷被發掘研究,大量精美文物的陸續出土,以古蜀國為代表的五千年前的青銅文明,終将在後人面前,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午夢堂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