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世稱朱文公。生卒于1130~1200年。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
朱熹一生始終生活在物質的相對匮乏之中,朱熹之貧天下共知,但是他能安貧守道,為天下共仰。他提倡堅守善良的本心,抵制人欲的誘惑,唯有如此才能抵達聖賢之境。在他看來,個人的道德修養和氣節是士人從政的首要條件。他認為,士人先要識廉退之節,士人從政、參政能夠知禮義廉恥,不與“A錢者”為伍,既是廉政的基本要求,也是改善社會風俗的有效方式。朱熹的諸多廉政思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财富,值得每一位上司幹部學習借鑒
視訊加載中...
來源:海外網
釋出:中國反腐敗融媒體中心
責編: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