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立夫 | 朱熹:給小皇帝上政治課,僅40天就被迫辭職

朱熹:給小皇帝上政治課,僅40天就被迫辭職

朱熹19歲考上進士,就有了從政的資格。他曾做過幾任地方官:泉州同安縣主簿,相當于縣辦公室秘書長;知南康軍,南宋的南康軍有三個縣,相當于知州,這個職務周敦頤也做過。還做過漳州知府、潭州知府。潭州在湖南長沙。

劉立夫 | 朱熹:給小皇帝上政治課,僅40天就被迫辭職

《宋史》朱熹傳用一句話概括他一生的從政閱曆:

仕于外者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

“仕”就是做官,“九考”就是九次考核。古代的地方行政官員三年一考核,那相當于他做了27年的地方官。其餘時間都是做有職無權的閑職。“立朝才四十日”,是說他在朝廷任職約40天。

劉立夫 | 朱熹:給小皇帝上政治課,僅40天就被迫辭職

南宋時代的政局很複雜,那個時代的官員要想有一番作為非常困難。朱熹為官多年,為民辦事,政績當然有,但讓他名留青史的還是他的講原則、重氣節,“六劾貪官唐仲友”就是一段佳話。

宋孝宗醇熙九年,即公元1182年,朱熹52歲,擔任兩浙東路常平鹽茶公事之職。鹽茶是兩浙地區稅收的重要來源,常平鹽茶公事算是一個肥差。他的這個職務本來是當朝宰相王淮推薦的,而唐仲友的親家卻王淮。這一年,朱熹到台州視察災情。沒想到,一連接配接到各種反映台州知府唐仲友違法亂紀的舉報。面對正義和私情,朱熹雖然糾結,但最終選擇了正義,決定對唐仲友的醜聞進行調查,并總結成8條違紀行為上報中央。一開始唐仲友仗着宰相王淮的撐腰,不僅沒有受影響,反而被提拔為江西提刑,相當于江西省司法廳長。但是,朱熹一身正氣,誓不罷休,前後六次向朝廷遞交彈劾報告,驚動了宋孝宗。宰相王淮怕事情鬧大,不得不向皇帝奏請免去唐仲友江西提刑之職,讓他提前退休,安全着陸。朱熹當然很氣憤,毅然辭職,回到了福建武夷山。

劉立夫 | 朱熹:給小皇帝上政治課,僅40天就被迫辭職

朱熹65歲的時候,還給宋甯宗皇帝當過老師,當時叫煥章閣侍制兼侍講。這讓我們想起北宋的程頤給小皇帝當老師的情形。程頤擔任那個崇政殿說書才1年多,而朱熹做這個煥章閣侍制兼侍講不過40多天。為什麼是這樣?因為理學家大多是理想主義者。本來,做帝師是人生莫大的榮光,但理學家想的是如何“格君心之非”。皇帝有錯誤,也要幫他糾正。朱熹奉诏入都,當時就有人提醒他,皇上不喜歡什麼“正心誠意”,你見了皇帝切忌以此為言。朱熹嚴肅地回答:

吾平生所學,惟此四字,豈可隐默以欺吾君乎!

朱熹不顧皇帝的面子,用他那套“正心誠意”、“存理滅欲”的标準,給皇帝上政治課。批評皇帝這沒做好,那沒做好,哪壺不開提哪壺。可想而知,宋甯宗哪裡受得了一位道學家如此鐵面無私的訓導。他的這個帝師自然是做不成了。朱熹這種道學性格為他接下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劉立夫 | 朱熹:給小皇帝上政治課,僅40天就被迫辭職

過了兩年,韓侂(tuo)胄做宰相,權傾朝野。朱熹看不下去,上疏直言,惹怒了韓宰相。這一次終于引發“慶元黨禁”。要知道宋甯宗就是韓侂胄等人扶上台的,皇帝也要聽他的。朱熹遭到清算,他的學問作為“僞學”被查禁,他的許多弟子遭到流放或坐牢。還有人趁機給朱熹挖出十條罪狀,稱他“不忠于國”、“不敬于君”,還說他“納尼為妾”、“為害風教”,等等。後來有人根據後面這兩條罪狀,演繹朱熹把兩位尼姑收為小妾的绯聞,還編造他與自己的兒媳婦通奸的情節,搞道德綁架。世界上喜歡聽绯聞的大有人在,像朱熹“外傳”、“别傳”之類的小說家言隻是後人的附會,誰也沒法考證。

劉立夫 | 朱熹:給小皇帝上政治課,僅40天就被迫辭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