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進博會】
11月4日,習近平主席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回顧了20年來中國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社會經濟全方位發展的曆史程序,重申中國堅定不移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場機遇,堅定不移推動高水準開放,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共同利益的立場,以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發展的堅定決心。知識界各領域專家學者熱議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表示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擡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的當下,習主席的主旨演講為全球經貿合作以及疫後世界經濟複蘇注入了強勁的信心和力量。
11月4日,兩位記者在進博會的舉辦場所、昵稱為“四葉草”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南廣場工作。
11月4日拍攝的第四屆進博會新聞中心内的非遺文化展示區。新華社發
讓世界看到中國的誠意
進博會舉行到第四屆,是中國踐行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承諾的展現。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向世界彰顯了中國的責任和擔當。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為推動世界經濟複蘇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天的中國,是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立場上繼續擴大開放。在目前充滿不确定性的世界新格局中,上海作為中國與世界聯結的重要視窗,承擔着為中國發聲的主場外交重任。共通、共情、共發展,一定能讓世界看到中國的誠意、上海的誠意。
(複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鄭雯)
溫暖世界的“行動派”
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世界經濟脆弱且低迷,如何擴大對外開放、維護自由貿易和推動全球共同發展成為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難題,中國率先垂範,發出新号召,提出新理念,推動新合作,為世界經濟複蘇作出中國貢獻。習近平主席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是中國方案、中國道路、中國行動和中國智慧的生動寫照,表明中國推動全球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的堅定信念,以高水準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雄心壯志,以及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以促進全球發展的遠大抱負。在這艱難世界時局中,霸道跋扈者有之,黨同伐異者有之,以鄰為壑者有之,踟蹰觀望者有之,獨善其身者有之。國際社會需要更多像中國這樣胸懷人類命運共同體理想、溫暖世界的“行動派”。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劉興華)
中國的天下情懷和大國擔當
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立意深遠、内容豐富,充分展示了中國的天下情懷和大國擔當,為解決當下世界面臨的諸多難題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貢獻,給疫後世界經濟的恢複釋放出積極信号。中國“言必信、行必果”,踐行并且超額完成了入世承諾。如今,面對百年變局、世紀疫情、經濟全球化遭遇挫折的問題和挑戰,中國依然作出莊嚴承諾,将一如既往地與國際社會一道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遵守世貿組織原則,與世界共享中國大市場機遇,繼續推動高水準開放,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提供疫苗等全球公共産品。此次進博會正是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又一重大公共産品,展現了互利共赢開放包容的精神。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任琳)
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
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重申了中國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不斷擴大高水準開放,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以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發展的堅定決心。這既是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也是對當代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深刻诠釋。
實踐證明,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一個繁榮開放進步自信的中國,不僅造福中國人民,對世界而言也是難得的市場機遇。隻有各國不斷擴大開放,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放棄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等陳舊思維,推動多邊貿易體制包容性發展,才能真正維護和擴大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中心執行主任、傳播研究院副教授黃典林)
進博會為世界注入新動能
在逆全球化挑戰和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進博會為世界經濟穩定複蘇注入了新的動能,為各國共享中國發展機遇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時,中國克服疫情障礙繼續舉辦進博會,展現了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強定力、堅定不移促進共同發展的共赢理念和堅定不移為世界提供公共産品的大國責任。本次進博會的亮點之一是湧現了許多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顯示了近年來傳統産業轉型更新和數字産業發展的重大進展,展現了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廣闊前景。
(新興經濟體研究會秘書長徐秀軍)
向世界發出積極信号
從加強和改善全球經濟治理的角度而言,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向世界發出了三個信号:在新冠肺炎疫情這一重大外部沖擊的背景下,中國以更加開放的國際氣質,尤其是更多公共産品的提供,為全球抗疫和産業鍊供應鍊的穩定發揮着定盤星的作用;業已深度融入全球經濟貿易體系的中國,将以入世20周年為契機,通過與國際高标準經貿規則的接軌,為全球化不斷注入新動力,推動中國與全球經濟繁榮共生;進博會作為凝聚21世紀高水準開放與高品質發展共識的商品、貿易、服務與技術展示交易平台,必将成為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力量杠杆。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辨別
習近平主席指出:“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辨別。”就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建設與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而言,擴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實作高水準雙向互通,進一步擴大機構準入和市場準入,加強中國在全球的金融資源配置,進一步推動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對于推動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經濟全球化有着積極的意義。
(上海财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小能)
堅定推動全球化的中國決心
習近平主席再一次闡明了中國堅定推動全球化的決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也以實際行動展示了誠意,為全球克服疫情、防疫用品的配置設定公平作出了貢獻。近兩年的疫情防控中,發達國家發放巨量貨币,财政赤字高企。最早克服疫情和最早恢複生産正常化的中國為全球産業鍊的完善、主要國家的币值穩定作出了貢獻,否則全球通貨膨脹将愈演愈烈,危及全球人民的生活。同時,中國經濟的比較優勢從過去的勞動力優勢轉變為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中國市場為全球經濟複蘇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在上海舉辦進口博覽會,一是展現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姿态;二是使大量國外企業真正感受到中國的巨大市場,進而參與到強勁的中國經濟中來。
(複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上海市決策咨詢委專家袁志剛)
高舉多邊主義旗幟
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不僅讓世界看到了進博會的無限魅力和勃勃生機,更充分展現了中國政府和人民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能力以及對共同發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和擔當。當今世界,新冠肺炎疫情陰霾不散、全球經濟複蘇乏力,中國能夠克服防疫抗疫的各種壓力和挑戰如期舉辦第四屆進博會,實在難能可貴,它向全球展示了來自中國的力量和信心。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将繼續身體力行,通過擴大高水準開放讓世界共享中國市場機遇,同時高舉多邊主義旗幟,堅定維護世界共同利益,為全球經濟複蘇和國際合作注入新動能。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教授竺彩華)
(光明日報記者吳潇怡、方曲韻、劉坤、曹元龍、李曾骙、鄒曉菁、蔺紫鷗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05日07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