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名前三位的選手與他們的教練合影留念。餘志勇,《長江日報》記者
在裁判的注視下,小球員表現得很冷靜。餘志勇,《長江日報》記者
一個參加長拳擊比賽的小球員。餘志勇,《長江日報》記者
長江日報5月22日電,"年輕人不說巫德,用兒子尾巴汁(好自己)",這是曾經在網際網路上流行的一個詞。生活中的人真的不會說"Wude"嗎?長江日報記者22日在全市青少年體育少兒國術(套)比賽中看到,"武德"在國術比賽中其實無處不在,選手們要強勢進取,賽後一定要向觀衆和裁判敬禮,看到教練和長輩們都握着拳頭打招呼......"學國術首先要學會做人,國術道德教育的功能其實非常明顯。"市國術協會會長張九9說。
在武俠電影和小說中,武林師傅的武功過程一般都是從師父的"難度"開始的,幫助師父撿水、混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74歲的張久久笑着說,這是一次真實的經曆,他小時候跟師傅學國術,每天練功之前都幫師傅做點什麼。"師傅這是為了磨練弟子的心,隻有穩定了心才能學好武功。所謂"武德",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以仁愛、正氣為核心的禮儀,學國術先學做人,否則就不可能修煉。張說。
來自江漢區的10歲少年塗妮可參加了青少年三人長拳比賽。小女孩琪玉軒在場上,抱着拳頭的儀式開始正式打鬥,一套一分多鐘的拳擊下來,小女孩的額頭上滿是汗珠。顧無法擦汗,她先是抱起拳頭敬禮,才迅速走出球場。來到賽場邊,小女孩一邊擦汗一邊說:"我練了一年半的國術,身體變得健康、有力,學會了國術禮儀,那就是尊重老師的再教育,平時看到教練和老師我會主動打招呼,這就是我學到的'武德'。"
青山隊員楊增輝今年15歲,席武已經七年了,在第22場比賽中他赢得了自選刀和自選長拳兩項冠軍。他說,當他第一次開始練習國術時,教練讓他背誦關于武德的經典。練武這麼多年,當他們遇到争執時,從不欺負人,才會通情達理。"國術是一種傳統文化,可以增強身體素質和體質,其中體能是'武德'的一部分。說到"Wude"可以提高個人素養。楊增輝笑着說道。
在場邊,《長江日報》的一名記者見到了湖北省國術隊主教練劉青,他正帶着12歲的女兒劉瑩瑩參加比賽。談到"Wude",他說這是他在選拔和訓練過程中最看重的。"當我們選擇幼苗時,我們會先觀察孩子和父母的性格,品格不好會被優先考慮,因為沒有'武德'的人是不擅長國術的人。國術比賽注意一招全部到位,錯就會扣分。練國術的人通常在訓練和生活中都會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從長遠來看,"武德"自然形成,是以西武的孩子進入社會不僅尊重老師的再教育,事情也會規範到位,給人一種高智商的印象,這樣的天賦可以更容易融入社會。"
說到自己的孩子,劉青說,女兒從幼稚園就開始練自己的國術,生活可以很辛苦,願意幫助别人,特别是懂禮儀,在學校和親戚朋友中的名聲也很好。
"國術運動不僅是鍛煉,而且具有明顯的教育人的功能。"武漢現在有13所傳統國術學校和大量的國術訓練機構,希望将國術作為一種傳統民族藝術推廣到中國小生中,讓更多的中國人終身受益于國術,"張說。"
(長江日報記者朱文秀、記者肖洪周立霞)
編輯: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