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兩次黃袍加身

作者:鐵劍幫總幫主

曆史上出現了兩次黃袍加身的政治劇,而且前後相繼,具有一定的内在關聯。黃袍加身的将領随即稱王,建立新的朝廷,成為新皇帝,也成了太祖。如此一來,黃袍加身的戲份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曆史上的兩次黃袍加身

第一次黃袍加身的是後周太祖郭威,當時他還沒有建立後周,隻是後漢的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手握重兵,節制河北諸州郡。郭威本姓常,幼年随母改嫁郭家,父親郭簡擔任晉王李克用的順州刺史,後來被割據幽州的節度使劉仁恭所殺。郭威當時隻有幾歲,随母親王氏前往潞州,半路王氏病故。郭威依靠姨母韓氏提攜撫育,才長大成人。郭威長到十八歲的時候,應征入伍,做了澤潞節度使李繼韬的親兵。郭威好鬥,喜歡賭博,又好喝酒,但有時也喜歡打抱不平。一天,郭威到街上閑逛,有一個屠戶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大家都很怕他,喝了點酒的郭威不服氣,走到了這個屠戶跟前,讓他割肉,然後找茬罵他,屠戶也知道郭威不好惹,但最後終于忍不住了,就扯開衣服用手指着肚子說:“有膽量你就照這兒捅一刀!”郭威抄起刀子就捅進了他的肚子,結果屠戶一命嗚呼,郭威被抓進了監獄。李繼韬佩服他的勇氣和膽量,又将他放了。後來,李繼韬被李存勖派兵攻滅,郭威被收編進了後唐軍隊,入了莊宗李存勖的親軍“從馬直”。

天福十二年,劉知遠在山西稱帝,建立後漢。郭威幫助劉知遠稱帝有功,升戳為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成為統帥大軍的将相。不久,後漢高祖劉知遠病逝,郭威和蘇逢吉同受顧命,擁立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隐帝。郭威官拜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當時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绾、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朝廷屢次出兵讨伐,均無功而返。

乾祐元年,劉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至河中後,立栅築壘,分兵圍困。李守貞屢次突圍,均被挫敗,相持日久,城中糧草俱盡。郭威下令四面攻打,一舉攻進城中,李守貞自焚而死。永興趙思绾、鳳翔王景崇相繼歸降,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之後,郭威移師北伐,大敗契丹,以功進封邺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郡都聽郭威節制。

曆史上的兩次黃袍加身

雖然郭威是後漢的托孤老臣,但是後漢皇帝劉承祐對郭威并不放心,還有猜忌之心。乾祐三年,劉承祐與親信李業密謀,诏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诏令鎮甯軍節度李弘義誅殺侍衛步軍指揮使王殷,企圖一舉鏟除前朝舊将勢力。不料李弘義反以诏書密示于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見事情緊急,即采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僞作诏書,宣稱劉承祐令郭威誅殺諸将,緻使群情激憤,推舉郭威起兵讨伐,借以“清君側”。

劉承祐見郭威起兵造反,便派兵抵禦。乾祐三年十一月十四日,郭威率兵渡河,劉承祐派開封尹侯益、保大軍節度使張彥超、客省使閻晉卿等率兵抗拒郭威,又派宦官瑽脫偵察郭威的動向。瑽脫被郭威軍抓住,郭威叫瑽脫奏請劉承祐把李業等人縛送軍中。劉承祐拿着郭威奏章給李業等人看,李業等都說郭威的反狀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他們指令将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員推上刑場,這裡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後漢朝廷的做法斷絕了郭威的後路,讓他一心一意走上反抗之路。

後漢朝廷軍馬在七裡坡之戰大敗,隐帝劉承祐在出逃途中為郭允明所殺。郭威帶兵入京,觐見李太後(李三娘),讓太後臨朝聽政,并且假意擁立劉氏宗室、武甯節度使劉赟為帝。等一切穩定之後,郭威就将他的稱帝計謀實施了:讓手下将領發了假情報,說契丹要南下進犯了。然後奉太後之命領兵出城,到了澶州,數千将士發生兵變,以黃袍加于其身,擁立他為帝。

曆史上的兩次黃袍加身

郭威的黃袍加身其實還是他自己策劃的,當時能夠對抗朝廷的節度使隻有他一個人,也隻有他能挽救朝廷的頹勢,重建立立新朝廷。

郭威傳回開封,逼迫太後授自己為“監國”,奪得國政。廣順元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稱帝,國号大周,定都汴京,史稱後周。

曆史上的兩次黃袍加身

郭威的黃袍加身其實隻是一個形式,就是不演黃袍加身的戲份,他也可以理所當然地成為皇帝。後來他廢了後漢皇帝,又毒死皇帝,對皇族實行了清算。

第二次黃袍加身事件的主角是趙匡胤。郭威病重之後,把政權傳給周世宗柴榮。柴榮是郭威的養子,其實是他的外甥。趙匡胤曾經跟着郭威征伐後漢叛将李守貞,被擢升為開封府馬直軍使,可能見到或聽說郭威的黃袍加身戲份,知道了這場政治戲的重要意義,就要效仿。趙匡胤跟着後周世宗柴榮征戰天下,屢立戰功,深得世宗信任。而周世宗對他不薄,經曆高平之戰,擢升他為殿前都虞候、嚴州刺史,征伐淮南之後,任命他為定國軍節度使,改任忠武軍節度使。顯德六年,柴榮北伐,趙匡胤擔任水陸都部署。到達莫州,先到瓦橋關,守将姚内斌投降;又打退幾千名契丹騎兵,平定關南。柴榮在行軍路上,審閱各地的文書,得到一隻皮口袋,袋中有一塊三尺多長的木闆,上面寫着“點檢作天子”,柴榮感到這件事十分奇怪。當時張永德任殿前都點檢,柴榮卧病回京,命趙匡胤任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以接替張永德。同年,柴榮駕崩,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後周恭帝)繼位,趙匡胤改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

曆史上的兩次黃袍加身

“點檢做天子”的谶語讓趙匡胤有了篡位之心,要模仿郭威假傳軍情帶大部隊出征的戲份,然後黃袍加身。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後周朝廷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的消息,很有可能是趙匡胤散布的不實資訊。宰相範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

正月初二,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二十公裡的陳橋驿,兵變計劃就付諸實踐了。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将士中散布言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帝,然後再出發北征”。将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

次日,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後改名光義,即宋太宗趙炅)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醒的趙匡胤身上,并拜于庭下,擁立他為帝。衆人呼喊萬歲的聲音幾裡外都能聽到。趙匡胤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聽”。趙匡胤當衆宣布:“回開封後,對後周的太後和幼主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淩,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指令者有賞,違反指令者族誅。”諸将士都應聲“諾”。趙匡胤于是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

曆史上的兩次黃袍加身

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将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過去的“結社兄弟”,得悉兵變成功後便打開城門接應。當時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将領中,隻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促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在家裡,而且全家都被王彥升屠戮殆盡。陳橋兵變的将士不血刃就控制了都城開封。

這時範質等人才知道不辨軍情真假就倉促遣将是上了大當,但已無可奈何,他們還沒來得及說話,大将羅彥環按劍而起,拔出寶劍上前說:“我們這些人沒有君主,今天必修有天子。”範質等人驚慌失措,王溥先跪拜,範質不得已隻好跪下口稱萬歲,率百官聽命。翰林學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準備好的禅代诏書,宣布柴宗訓禅位。趙匡胤于是正式登皇帝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封柴宗訓為鄭王。

趙匡胤的黃袍加身戲份完全模仿郭威黃袍加身的戲來演,連帶兵出城的情節都如出一轍,都是謊報軍情,都是慫恿部将把黃袍披在自己身上。郭威沒有假惺惺作态,而趙匡胤卻一路演下去,演出杯酒釋兵權的戲份,演出看望生病諸将的戲份,演出擡着慕容延劍上戰場的戲份,演出大将死亡之後痛哭流涕的戲份,真的可以稱得上表演藝術家。

曆史上的兩次黃袍加身

郭威的黃袍加身是被逼無奈,家裡老小都被後漢朝廷斬殺一空,隻能反叛,而趙匡胤卻不是這樣,後周世宗柴榮對他很好,隻是恭帝即位後,朝廷暗弱,趙匡胤手握重兵,等來了好時機,才興起了篡位的念頭。他保留了後周皇室成員,并且對他們給予善待,但還是有些防範之心。

趙匡胤的黃袍加身完全模仿郭威的黃袍加身,其實性質是一樣的,都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兵變,自己改朝換代,做了皇帝。郭威稱帝以後并沒有對大将的兵權進行節制,而趙匡胤兵變起家,會對部下手握重兵的節度使們心生猜疑,想方設法讓他們交出兵權,避免再一次出現黃袍加身事件,于是他又演出了杯酒釋兵權的一出戲,削奪部下兵權,制止了第三次黃袍加身事件的發生。

曆史上的兩次黃袍加身

不管兵變的性質怎樣,也不管黃袍加身的戲份演得好不好,隻要他們能夠稱帝,就會應了“勝者王侯敗者賊”的曆史邏輯,而這種以勝敗論英雄的“叢林法則”在曆朝曆代似乎都不缺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