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郭威:中國曆史上黃袍加身的第一人,趙匡胤隻是模仿者

作者:情懷曆史

黃袍加身,意思是五代後周時,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部下諸将給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天子。後來發動兵變獲得成功。出自《宋史·太祖本紀》。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旋即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并回京逼迫後周恭帝禅位。同年,趙匡胤登基為帝,改元建隆,國号“宋”,史稱宋朝或北宋。對此,在很多人看來,趙匡胤是第一個通過黃袍加身的方式,以此登基稱帝之人。

郭威:中國曆史上黃袍加身的第一人,趙匡胤隻是模仿者

不過,實際上,在趙匡胤之前,已經有一位皇帝這麼做了,此人就是郭威。後周太祖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字文仲,邢州堯山縣(今河北省隆堯縣)人。五代時期後周開國君主(951~954年在位),順州刺史郭簡之子。值得注意的是,郭威黃袍加身的時候,趙匡胤作為他的部下,親曆了這一幕。而這,促使他後來模仿了這一行為。

首先,郭威父親郭簡,擔任晉王李克用的順州(今北京市順義縣)刺史,後為割據幽州節度使劉仁恭所殺,不久之後,郭威的母親也去世了。郭威十八歲時,澤潞節度使李繼韬招募兵士,他去應招,開始跟随李繼韬。後來,李繼韬被李存勖派兵攻滅,郭威收編進了後唐軍隊。

郭威:中國曆史上黃袍加身的第一人,趙匡胤隻是模仿者

天福十二年(947年),劉知遠在山西稱帝,建立後漢。不久,後漢攻下開封,定為都城。郭威幫助劉知遠稱帝有功,升戳為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成為後漢的朝廷重臣。不久,後漢高祖劉知遠病逝,郭威和蘇逢吉同受顧命,擁立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隐帝。郭威官拜樞密使,掌管後漢的兵權。對此,在筆者看來,此時的郭威,類似于曹魏的司馬懿,這兩人不僅手握兵權,而且都是托孤大臣。在此基礎上,郭威事實上擁有了取而代之的能力。當然,郭威最後黃袍加身,也并非是自己野心勃勃。

劉承祐自繼位後,就與其寵臣對郭威等有功大将十分疑忌。乾祐三年(950年),劉承祐與親信李業密謀,诏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诏令鎮甯軍節度李弘義誅殺侍衛步軍指揮使王殷,企圖一舉鏟除這些擁兵自重的武将。

郭威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采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僞作诏書,宣稱劉承祐令郭威誅殺諸将,緻使群情激憤,推舉郭威起兵讨伐,以“清君側”。劉承祐拿着郭威奏章給李業等人看,李業等都說郭威的反狀已明,就把郭威在都城的家屬全部殺死。對此,在筆者看來,事情到了這一邊,郭威顯然是不會回頭了。

郭威:中國曆史上黃袍加身的第一人,趙匡胤隻是模仿者

後漢大軍被郭威擊敗,後漢隐帝劉承祐在出逃途中為郭允明所殺。于是,郭威帶兵觐見李太後,讓太後臨朝聽政,并且假意擁立劉氏宗室、武甯節度使劉赟為帝。當然,這并非郭威最終的目的,畢竟直接登基稱帝的話,不僅要背上弑君的名聲,也會成為衆矢之的。随後,突報契丹南下,郭威率軍北上抵禦。途經澶州時,郭威的士兵發動兵變,黃袍加身。而這,也是中國古代曆史上第一次“黃袍加身”。

在黃袍加身之後,郭威傳回開封,迫使後漢讓出了皇帝的寶座。廣順元年 (951年)正月丁卯日(初五日),郭威正式稱帝,國号大周,定都汴京,史稱後周。值得注意的是,在郭威建立後周的時候,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雖然還沒有成為朝廷重臣,卻已經嶄露頭角了。

郭威:中國曆史上黃袍加身的第一人,趙匡胤隻是模仿者

郭威在位期間,緻力于消除前朝弊政,比如他廢止了後晉、後漢一些極殘忍的刑法等。同時,對恢複農業生産,郭威也采取了有效措施。以田分給現佃戶充永業 ,使編戶增加3萬多 。無主荒地聽任農民耕墾為永業,提高百姓生産的積極性。是以,非常明顯的是,雖然出身于行伍之中,但是,郭威對于治國理政,還是頗有一番見解的。當然,這也是因為郭威幼年喪父,飽經世故,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曆。

郭威除了積極進行變革之外,自己也非常注意節儉,盡量減輕後周百姓的負擔。他生活異常儉樸,衣食住行都很節儉,下诏禁止各地進奉美食及地方土特産品,珍寶就更不用說了。在古代皇帝之中,郭威能夠做到如此節儉,自然是令人佩服的。

郭威:中國曆史上黃袍加身的第一人,趙匡胤隻是模仿者

他對大臣們說:“朕出身貧寒,嘗盡人間疾苦,也經曆了各種災難,如今當了皇帝,怎麼能養尊處優拖累天下百姓呢!”在此基礎上,他不僅不讓進奉寶物入宮,還讓人将宮中的珠寶玉器、金銀裝飾的豪華床凳、金銀做的飲食用具一共幾十件,當衆打碎在殿廷之上。郭威經常對侍臣說:“那些帝王,怎麼能用這種東西!”

對此,在不少曆史學者看來,郭威的精心治理,使後周在很短的時間裡就顯露出國富民強的迹象,為後周世宗繼續他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甚至可以這麼說,趙匡胤建立北宋後,能夠南征北戰,消滅衆多割據勢力,這也離不開郭威所打下的基礎。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郭威不僅教會了趙匡胤如何黃袍加身,更讓趙匡胤可以像秦始皇一樣“奮六世之餘烈”。

郭威:中國曆史上黃袍加身的第一人,趙匡胤隻是模仿者

最後,顯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病重。他自己知道難以恢複,便囑咐柴榮(日後的周世宗),自己的陵墓務必從簡,别去驚動和擾害百姓,不要用許多工匠,不要派宮人守陵。接着,他大封群臣,命柴榮繼位說:“我看當世的文才,莫過于範質、王溥,如今他倆并列為宰相,你有了好輔弼,我死也瞑目了。”當晚(壬辰日),郭威病死于汴京宮中的滋德殿,享年五十一歲。谥号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廟号太祖。同年四月,郭威葬于嵩陵。

郭威:中國曆史上黃袍加身的第一人,趙匡胤隻是模仿者

此外,郭威深愛其妻,在其妻亡後,不再另娶皇後,一方面為了紀念亡妻,一方面也看到柴榮的确有才,是以把帝位傳給了沒有血緣關系的其妻侄柴榮。而這,其實是比較明智的選擇。顯德元年(954年),柴榮登基為帝。柴榮勵精圖治,緻力于一統天下的大業,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緻太平”的壯志。柴榮在位時,對外南征北戰,西敗後蜀,收取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遼國,連克三關三州。史家稱贊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雖然柴榮英年早逝,沒能實作一統天下的目标。但是,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得以繼續推進這一目标的實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