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石宿約 | 上海圖書館藏趙叔孺、羅振玉等名家題散盤拓本

作者:湖州警方

編 者 按

散盤為西周晚期重器,乾隆年間出土于陝西鳳翔,現藏台北故宮。散盤内部有銘文357字,記錄了夨人付給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佐證。

晚清民國間,金石大盛,散盤拓本流傳甚廣,其中名家庋藏題跋者亦夥。本期刊發六種散氏盤拓本,一是阮元手拓本;二是趙祖仁手拓本;三是蔣棻藏本;四是壽川藏本;五是徐乃昌藏本,羅振玉題跋;六是金北樓舊藏,高野侯遞藏本。

本欄目圖文由上海圖書館研究員、當代金石學者仲威先生提供,在此表示感謝!

近期金石契将刊發“近世金石名家散盤題跋“系列内容,具體篇目如下,歡迎持續關注。

◎ 吳昌碩、吳涵父子題散氏盤拓本

◎ 羅振玉、蔣黻題散氏盤拓本

◎ 端方題散氏盤拓本

◎ 褚德彜、王福廠題散氏盤拓本

◎ 陳景陶題阮元散氏盤手拓本

◎ 趙祖仁拓本

◎ 蔣棻題散氏盤拓本

◎ 羅振玉、趙時棡、高野侯三家題散氏盤拓本

◎ 楊沂孫、張裕钊等題潘康保藏散氏盤影印本

1、陳景陶題阮元散氏盤手拓本

金石宿約 | 上海圖書館藏趙叔孺、羅振玉等名家題散盤拓本

此為阮元手拓本,原器拓本,淡墨精拓。從拓本中,可見器物表面凹凸與鏽蝕痕迹,當視為鑒定《散氏盤》的标準件。經徐士恺(子靜)、陳景陶(悫齋)遞藏,曾經沈樹镛(均初)、費念慈(西蠡)、褚徳彜(松窗)等人審定。钤有“阮伯元手拓本”、“阮元之印”等印。

卷軸上方,有民國年間陳景陶題端:散氏盤。阮文達公手拓本,悫齋題藏。

淡墨拓本難以塗描作僞,故此本上呈現的墨色差異,基本可以視為器物表面之凹凸狀況及紋理特征。據此,可以比較各類《散氏盤》拓本,與之相同者,即為原本,反之則為翻本。

金石宿約 | 上海圖書館藏趙叔孺、羅振玉等名家題散盤拓本

2、趙祖仁拓本

金石宿約 | 上海圖書館藏趙叔孺、羅振玉等名家題散盤拓本

此為趙懿(祖仁)嘉慶十年(1805)手拓本,舊為汪喜孫(孟慈)問禮堂收藏,道光七年(1827)轉贈宇澄,後經徐渭仁、吳士鑒遞藏。卷中有宇澄題記,黃蕃、方勳觀款。卷軸裝,畫芯縱61厘米,橫46厘米。

拓片钤有“趙懿子”、“汪氏問禮堂收藏私印”、“吳士鑒珍藏三代法物”、“石唐心賞”、“清風泾”、“徐紫珊秘藏印”、“謝石雲圖書印”等印章。

趙懿,初名祖仁,字榖庵,号懿子。浙江錢塘人。與其從父子琛(1781-1852)同受陳鐘豫法,又善八分隸。仿金農畫梅,筆意瘦勁冷逸,雙鈎墨蘭水仙,皆有古趣。

拓片左下角有趙懿題識:

乙醜(1805)十一月,錢塘趙祖仁拓。

拓片右下方,有觀款兩則:

道光壬寅(1842)重九日,黃蕃觀于默存室。

古同昌方勳觀。

散氏盤高八寸五分,深四寸五分,圍六尺四寸,文十九行,行十九字。□□□□□半,舊藏揚州徐氏,今歸洪氏。按王蘭泉司寇着《金石萃編》據汪松麓、江秋史諸家謂散氏表正疆域誓而銘于器,引殷□□誓之文證為殷季之物,阮芸台制府以周□散冝生薛書亦有《散季敦》,謂此盤當為周器,說詳《積古齋款識》。揚州汪孟慈比部以拓本見贈,裝成并識。丁亥(1827)閏月書于廮陶官署之七略齋。(钤印宇澄)

汪喜孫(1786~1847),字孟慈,号荀叔。江蘇揚州人。清藏書家。

金石宿約 | 上海圖書館藏趙叔孺、羅振玉等名家題散盤拓本
金石宿約 | 上海圖書館藏趙叔孺、羅振玉等名家題散盤拓本

3、蔣棻題散氏盤拓本

金石宿約 | 上海圖書館藏趙叔孺、羅振玉等名家題散盤拓本

此為蔣棻藏本,有民國甲子(1924)題記數則。钤有“旭初鑒賞”印章。卷軸裝,畫芯寬50厘米,高110厘米。

卷軸下方,蔣棻題記:

《散氏盤銘》為成周約劑書,昔宗室盛伯羲先生嘗言之後刊諸石,古則紀以器,茲不同耳。考周行食田之法于王畿以内,若天若鴻若散,皆畿内之國,藉用三國之田,故有此書,所謂大人有詞 人有詞散有詞,蓋各執一書也,未祗半行雲,乃左右執鼎史正中農,猶今時契紙之有代筆及居間也。大為王國較鴻散為大,周行是制于三國境,仗大王之力圖大王于豆新宮東廷,是以報二詩,見《秘閣集》題為沈匏尊作,又增一首雲:散氏承家乙卯辰,執鼎左史定何人。 尚功漫溯商周際,王母姜聞寶敦新。孰先孰後不可知矣。餘此拓獲于桐城吳康甫家,先藏一紙亦有翁題雲:此成周食田法,甲寅以易米,今不知在何處。周食田法見《晉書·束皙傳》翁詩原注:舊有道光丁酉汪正堃額,屬曹編修廣桢易之功也。

大散連竟且通婚媾,皆在今鳳翔府屬觀,近出散伯作大姬寶敦及大王卣,可見大王卣,去年鳳翔府出土,文曰:大王作寶彜,有蓋無提梁,今在廣州甘翰臣家,吳愙齋以大鴻為西南夷,殆未考其地耳。此跋杭州鄒安所作,其歲在戊午七月,蔣棻錄之。

自宋以來士大夫始言鐘鼎之學,我朝諸儒搜訪既勤,考據尤确,三代文字郁郁乎聚于我朝。然未嘗求其筆法以究大篆之學,道州蝯叟固嘗為之,迫以髪年未竟其志,吳尚書壹志專力兀兀數十年矣,但習其體,未窺其奧,以晚近之筆高語三代,宜其卑弱不能入古也。

杭垣西湖訪古碑諸拓與石華齋主至城中,獲銀菓樹木二長方書聯,刻人多雅古拙,乃梅花塢之後,量大寬延至數日,餘觀嶽王墓前舊拓店,俱是白叟老翁,儲存之拓,皆未見之本。又至玉泉寺口得數十紙,欣幸而返,北高峰巅有慈航普度殿,有餘親筆書聯而刻之,吳肖仙翁殊實贊之,亦難得也。二次進小和過雲栖,翻五雲直至定慧寺,當時雷峰塔影尚在耶。聞得道僧誦金剛卷,不禁我心向靜,轉不謂有緣,來日亦得此樂乎。時在甲子四月佛燈日記于申江一陋室中,棻并書。

卷軸上方,蔣棻過錄《散氏盤釋文》,其後記曰:

右釋文摻雜孔廣森、吳玉搢、樊明征、汪肈龍、江德量五本,錄王氏《萃編》盤高八寸五分,深四吋五分,圍六尺四寸,銘十九行,每行十九字,今藏揚州徐氏。阏逢困敦(甲子)暮春鴻文蔣棻仿書。

金石宿約 | 上海圖書館藏趙叔孺、羅振玉等名家題散盤拓本
金石宿約 | 上海圖書館藏趙叔孺、羅振玉等名家題散盤拓本

4、趙叔孺題散氏盤拓本

金石宿約 | 上海圖書館藏趙叔孺、羅振玉等名家題散盤拓本

此為壽川先生藏本,卷軸裝,畫芯寬40.5厘米,高85厘米。

卷軸裝上端,有民國三十一年(1942)趙時棡篆書題端:

舊拓散氏盤銘。壽川世兄新得此拓裝竟屬題。壬午二月,叔孺趙時棡。

下钤“趙叔孺長年大吉又日利”印章。

注:2004年春季拍賣會,北京傳是國際拍賣公司,有趙時棡花卉扇面一件,其題識:“壬午初夏,為壽川世兄寫此。叔孺趙時棡”。同是“壬午年”、上款“壽川世兄”。

金石宿約 | 上海圖書館藏趙叔孺、羅振玉等名家題散盤拓本

5、羅振玉題散氏盤拓本

金石宿約 | 上海圖書館藏趙叔孺、羅振玉等名家題散盤拓本

此為徐乃昌藏本,民國癸亥拓本,有羅振玉題跋。卷軸裝,畫芯縱136.5厘米,橫69厘米。

卷軸裝,拓本右側有民國十八年(1929)羅振玉題跋:

此盤自貢天府後,人間拓本久絕。癸亥(1924)秋,内務府拾庫得此盤,少府諸臣不能辨真赝。臣振玉奉命審定,诏少府選工精拓五十本,頒賞臣僚,此其一也。明年冬,遭宮門之變,此盤遂成寶玉大弓。己巳(1929)春,臣徐乃昌出藏本屬題,瞻對之,不禁涕泗之橫集也。振玉謹記于遼東寓之宸翰樓。

金石宿約 | 上海圖書館藏趙叔孺、羅振玉等名家題散盤拓本

6、高野侯題散氏盤拓本

金石宿約 | 上海圖書館藏趙叔孺、羅振玉等名家題散盤拓本

此本為金北樓舊藏,後歸高野侯“方寸鐵齋”所有,系民國十三年(1924)重檢故宮時拓本,督工監拓者,即金北樓。

1924年10月24日北京政變,11月5日,馮玉祥将末代皇帝溥儀逐出故宮,11月6日,清室古物保管委員會點驗物品開始。《散氏盤》即在此次點驗中發現并得以傳拓。

金紹城(1878-1926),字鞏伯,一字拱北,号北樓,又号藕湖,浙江吳興人。中華民國成立後,任衆議院議員、國務秘書、參與籌備古物陳列所,曾倡議将故宮内庫及承德行宮所藏金石、書畫于武英殿陳列展覽。擅長山水、花鳥。着有《藕廬詩草》、《北樓論畫》、《畫學講義》。

卷軸外簽:

散盤精本。甲子(1924)五月,清宮重檢得散盤,命于生随耆大臣入内拓出。北樓記。

拓片右側,有高野侯題記:

散氏盤。甲子(1924)清宮揀得散盤,金北樓命于生随耆大臣入内拓出。野侯題記。

金石宿約 | 上海圖書館藏趙叔孺、羅振玉等名家題散盤拓本

資訊來源:金石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