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振玉是中國甲骨學史上第一位研究甲骨文的學者(六)

作者:旅順太陽溝
羅振玉是中國甲骨學史上第一位研究甲骨文的學者(六)

羅振玉

從1901年羅振玉初見甲骨文時寫的研究劄記,到1910年《殷商貞蔔文字考》專著的出版,都是圍繞“考史”、“正名”、“蔔法”三個方面來思考的。作為一個嚴謹的學者,在沒有掌握足夠的資料,還不能證明自己提出的假說的情況下,他不會輕易發表意見。孫诒讓先生是清末最有成就的蔔學大師之一,他對甲骨文的考釋有重要貢獻,遺憾的是在資料掌握不夠充分的情況下,撰寫了《契文舉例》和《名原》兩部著作,沒有解決根本問題,留下了諸多遺憾。王國維認為:“孫氏之《名原》亦頗審釋甲骨文字,然與《契文舉例》皆依據《鐵雲藏龜》為之,故其說不無武斷。”正是由于他所見甲骨拓片有限,又未見到甲骨實物,比較分析的空間較小,有些關鍵的字釋錯,是以不能得出正确結論。陳夢家先生曾指出:“因為他不認得王字,故不知蔔辭為殷王室的蔔辭,是以在上卷頁21—22列了祖乙、祖丁、祖辛、祖甲……南庚的名号,以為不一定是殷本紀中的祖乙、祖辛、祖丁,而可以是殷代諸侯臣民的名号。如此功缺一篑,令人歎息。”這大約也是羅振玉當年認為他“未能洞析奧隐”的一個原因。羅振玉則如前文所說一直在努力多方搜集甲骨及各家拓本,最終收集甲骨達3萬片之多。不僅出版了《殷墟書契前後編》、《殷墟書契菁華》、《鐵雲藏龜之餘》,還收集了大量殷墟出土的青銅器等資料,最終才完成了《殷墟書契考釋》這個中國甲骨學史上劃時代的著作。

《殷墟書契考釋》一書初版于1915年,共分八章,一都邑、二帝王、三人名、四地名、五文字、六蔔辭、七禮制、八蔔法。雖然在章節上比《殷商貞蔔文字考》增加四章,但其基本思想與《殷商貞蔔文字考》是一緻的,隻是在此基礎上有所删訂,同時增補了大量新資料,考釋文字也達540多字。正如吳浩坤等先生指出的:羅振玉“1915年又撰《殷商書契考釋》,其中大部分是根據《殷商貞蔔文字考》增補和改寫。”當然,其考釋甲骨文字的方法,仍然是《置杖錄》劄記中所使用過的,隻是此時更加清晰,并從理論上作了闡述。羅振玉在《殷墟書契考釋》序中總結說:“由許書以溯金文,由金文以窺書契,窮其蕃變,漸得指歸。”正是通過這種方法,羅振玉考釋出了甲骨中包括“王”字在内的一些重要文字,并在此基礎上對商代曆史以及蔔法進行了探索。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以為羅振玉的甲骨文研究,應該從1901年初次見到甲骨文,并寫出最早的研究劄記開始。因為這時他已經初步形成了以甲骨文證史、考究文字源流、探索蔔法的基本思想,并通過1910年的《殷商貞蔔文字考》、1915年的《殷墟書契考釋》逐漸修正并完善,貫穿始終。至此,應該指出的是,新發現的《置杖錄》手稿中關于甲骨文研究劄記可以證明羅振玉沒有缺席甲骨文研究史上的第一個十年,應該也可以證明,羅振玉是第一個研究甲骨文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