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裝在麻袋裡的廢紙,一頁能賣一兩黃金,這究竟是什麼?

在我國古代曆史上,中國曾經很強盛,甚至說是當時世界的幾個強國之一都不為過。這不僅僅展現在當時的經濟水準,文化制度等方面,也展現在許多科技的發明上,最為著名的就是我國的“四大發明”,在古代,科技雖然沒有現在這樣的高速發展,但是古人的智慧并沒有受到限制,反而,很多曾經的發明都造福了現代的人們。在古代,有這樣一件寶物曾經甚至因為人們每一注意到它的價值也差點将其遺棄,如今,這個東西價值連城。

被裝在麻袋裡的廢紙,一頁能賣一兩黃金,這究竟是什麼?

教育,一直都是很受重視的一個領域。我國有“少年強則國強的說法”,可見對教育的重視。在民國時期,教育也是當時政府非常看重的。但是當時也曾發生過一些鬧劇。在當時,年代特殊,當時的政府财政受到影響,不得不想辦法來補貼政府的财政支出。于是當時的政府便把一個寶貝賣了,這個事件,被後來的人稱為“八千麻袋”事件。

我國有上千年的曆史,大家都知道曆史文物是很珍貴的,但是記載了曾經朝代的真實史料,可以說是比文物更加珍貴的寶貝,而真實的史料,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和記憶,是花再多的錢都買不回來的。

被裝在麻袋裡的廢紙,一頁能賣一兩黃金,這究竟是什麼?

當時的政府賣掉的就是明清内閣大庫檔案是明清兩朝的中樞檔案,政府将這些檔案以4000銀元的價格賣給書商,但是書商覺得這些檔案并不值錢,于是将這八千麻袋的檔案,被當廢棄紙一樣丢在一旁。後來,我國的著名學者羅振玉知道這件事之後,花了12000銀元又将這些檔案買了回來。

羅振玉覺得,錢财不是最重要的,但這些曾經真實的曆史記載是獨一無二,是這個世界上僅次一份再無第二份的珍貴存在,是比錢更重要的。而這些麻袋裡裝的不僅僅是曆史資料,也是這個民族的記憶,對于我們了解真正的曆史有很大的幫助。

被裝在麻袋裡的廢紙,一頁能賣一兩黃金,這究竟是什麼?

而羅振玉後來也因為财政困難,實在無奈之下,又轉手将這批檔案賣給了李勝铎,最終以16000銀元的價格成交。直到1929年,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才将這批檔案從李勝铎手裡買過來,花費了18000銀元,最終用來曆史研究。而這批檔案,因為經過了多次輾轉,有部分損失,十分可惜。但值得慶幸的是,這批檔案終于得以歸公,它的價值終于得以承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