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您怎樣看待張巡為守城,以人做“軍糧”的

作者:女性簡史

大唐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以唐朝将領安祿山合史思明為首的叛亂集團在範陽(河北逐州)集結15萬大軍起兵謀反,史稱——“安史之亂”

您怎樣看待張巡為守城,以人做“軍糧”的

叛軍所到之處,守軍紛紛響應,獻城投降,叛軍以達燎原之勢,攻城掠地,勢不可擋。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就攻陷洛陽,僅過六個月後,都城長安也失守。

公元757年,起兵叛唐一年多的邊鎮将領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殺而代之。江淮一帶曆來就是朝廷賦稅重地,叛軍為了向江淮方向擴充,斷絕唐軍糧資來源,以部将尹子奇率兵13萬南下,進攻地處江淮物資北運要沖的睢陽。

當時睢陽太守許遠向張巡告急,張巡曾在真源(今河南鹿邑)做縣令。此人大才,有勇有謀,安史之亂時在雍丘組織人馬抗擊叛軍。

張巡接到求援信,認識睢陽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主動放棄雍丘率兵3000自甯陵(今屬河南)入援,合許部計6800人共同守衛睢陽。這就拉開了最悲壯守衛戰的序幕———睢陽保衛戰。

您怎樣看待張巡為守城,以人做“軍糧”的

在睢陽,張巡他們主動出擊,派部将雷萬春、南霁雲等領兵北上抗擊叛軍,并在甯陵北擊敗楊朝宗,斬叛将20人,殺敵一萬餘人,投敵屍于睢陽渠中,渠水為之不流。

領雷萬春、南霁雲等領兵與賊戰于甯陵之北,斬賊将二十人,殺賊兵萬餘人,投屍于汴水,河水阻塞不流。

賊将尹子奇在正月、三月、七月率兵包圍睢陽,前兩次都被張巡擊退,戰況慘烈,守軍傷亡大半,這次不打了,準備困死睢陽,讓守軍餓死。

最初睢陽的糧食可夠一年的,但是又調發了一半送給濮陽、濟陰兩地,而濟陰得糧後就叛變了。至此糧食用完,每天隻能發給士兵一小把米,隻得啃樹皮、煮紙充饑。

初,睢陽谷六萬斛,可支一歲,而巨發其半餫濮陽、濟陰,遠固争,不聽。濟 陰得糧即叛,至是食盡。

與尹子奇半年多的戰鬥中,士兵都疲憊不堪,長期營養不良,站立都費勁,談何守城,城中的能吃的都吃了,最後張巡想到了吃人的法子,并把自己的小妾殺了,指令士兵吃下,許遠也将家奴奉獻出來,成為饑餓軍士的口中餐。城中的老弱婦孺,被吃掉三萬多人。

叛軍知城中窘況,于十一月複攻。城陷,巡等全軍殉難。睢陽守禦之役,大小戰400餘次,唐軍以不滿萬人,殺敵12萬,阻滞了叛軍南進,大振了唐軍聲威。

巡出愛妾曰:“諸君經年乏食,而忠義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 衆,甯惜一妾而坐視士饑?”乃殺以大飨,坐者皆泣。巡強令食之,遠亦殺奴僮以 哺卒。
被圍久,初殺馬食,既 盡,而及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人知将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遣民止四百而已。

叛軍知城中窘況,于十一月複攻。城陷,巡等全軍殉難。睢陽守禦之役,大小戰400餘次,唐軍以不滿萬人,殺敵12萬,阻滞了叛軍南進,大振了唐軍聲威。張巡,許遠,南霁雲等36人不屈而死。

您怎樣看待張巡為守城,以人做“軍糧”的

從唐至德二年(757)1月開始到10月陷落,苦撐了十個月,屏障了江淮半壁江山十個月之久,大唐朝廷不斷地得到江淮财賦的接濟,完成了軍力的恢複,睢陽淪陷前郭子儀收複西京長安,在睢陽陷落後10天又收複了東京洛陽,叛軍再也無力南下。

巡、遠議以睢陽江、淮保障也,若棄之,賊 乘勝鼓而南,江、淮必亡。

在《宋史》中評價張巡是“卓然冠于一時而垂于後代”。其餘史料對張巡的記述也都與此相似,贊譽極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