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以唐朝将领安禄山合史思明为首的叛乱集团在范阳(河北逐州)集结15万大军起兵谋反,史称——“安史之乱”

叛军所到之处,守军纷纷响应,献城投降,叛军以达燎原之势,攻城掠地,势不可挡。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就攻陷洛阳,仅过六个月后,都城长安也失守。
公元757年,起兵叛唐一年多的边镇将领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而代之。江淮一带历来就是朝廷赋税重地,叛军为了向江淮方向扩展,断绝唐军粮资来源,以部将尹子奇率兵13万南下,进攻地处江淮物资北运要冲的睢阳。
当时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急,张巡曾在真源(今河南鹿邑)做县令。此人大才,有勇有谋,安史之乱时在雍丘组织人马抗击叛军。
张巡接到求援信,认识睢阳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主动放弃雍丘率兵3000自宁陵(今属河南)入援,合许部计6800人共同守卫睢阳。这就拉开了最悲壮守卫战的序幕———睢阳保卫战。
在睢阳,张巡他们主动出击,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北上抗击叛军,并在宁陵北击败杨朝宗,斩叛将20人,杀敌一万余人,投敌尸于睢阳渠中,渠水为之不流。
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与贼战于宁陵之北,斩贼将二十人,杀贼兵万余人,投尸于汴水,河水阻塞不流。
賊将尹子奇在正月、三月、七月率兵包围睢阳,前两次都被张巡击退,战况惨烈,守军伤亡大半,这次不打了,准备困死睢阳,让守军饿死。
最初睢阳的粮食可够一年的,但是又调发了一半送给濮阳、济阴两地,而济阴得粮后就叛变了。至此粮食用完,每天只能发给士兵一小把米,只得啃树皮、煮纸充饥。
初,睢阳谷六万斛,可支一岁,而巨发其半餫濮阳、济阴,远固争,不听。济 阴得粮即叛,至是食尽。
与尹子奇半年多的战斗中,士兵都疲惫不堪,长期营养不良,站立都费劲,谈何守城,城中的能吃的都吃了,最后张巡想到了吃人的法子,并把自己的小妾杀了,命令士兵吃下,许远也将家奴奉献出来,成为饥饿军士的口中餐。城中的老弱妇孺,被吃掉三万多人。
叛军知城中窘况,于十一月复攻。城陷,巡等全军殉难。睢阳守御之役,大小战400余次,唐军以不满万人,杀敌12万,阻滞了叛军南进,大振了唐军声威。
巡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 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杀以大飨,坐者皆泣。巡强令食之,远亦杀奴僮以 哺卒。
被围久,初杀马食,既 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人知将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遣民止四百而已。
叛军知城中窘况,于十一月复攻。城陷,巡等全军殉难。睢阳守御之役,大小战400余次,唐军以不满万人,杀敌12万,阻滞了叛军南进,大振了唐军声威。张巡,许远,南霁云等36人不屈而死。
从唐至德二年(757)1月开始到10月陷落,苦撑了十个月,屏障了江淮半壁江山十个月之久,大唐朝廷不断地得到江淮财赋的接济,完成了军力的恢复,睢阳沦陷前郭子仪收复西京长安,在睢阳陷落后10天又收复了东京洛阳,叛军再也无力南下。
巡、远议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贼 乘胜鼓而南,江、淮必亡。
在《宋史》中评价张巡是“卓然冠于一时而垂于后代”。其余史料对张巡的记述也都与此相似,赞誉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