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中生有”屬于“三十六計”中的什麼計?

“無中生有”屬于“三十六計”中的什麼計?

“無中生有”屬于“三十六計”中的什麼計?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政策,語源于南北朝,成書于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争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

《三十六計》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并戰計、敗戰計。

“無中生有”屬于“三十六計”中的什麼計?

一、勝戰計:1、瞞天過海2、圍魏救趙3、借刀殺人4、以逸待勞5、趁火打劫6、聲東擊西;

二、敵戰計:1、無中生有2、暗渡陳倉3、隔岸觀火4、笑裡藏刀5、李代桃僵6、順手牽羊;

三、攻戰計:1、打草驚蛇2、借屍還魂3、調虎離山4、欲擒故縱5、抛磚引玉6、擒賊擒王;

四、混戰計:1、釜底抽薪2、混水摸魚3、金蟬脫殼4、關門捉賊5、遠交近攻6、假道代虢;

五、并戰計:1、偷梁換柱2、指桑罵槐3、假癡不癫4、上屋抽梯5、樹上開花6、反客為主;

六、敗戰計:1、美人計2、空城計3、反間計4、苦肉計5、連環計6、走為上。

六套中的前三套是處于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于劣勢所用之計。“無中生有”屬于三十六計中的第七計,為敵戰計之第一計。

“無中生有”屬于“三十六計”中的什麼計?

所謂“無中生有”,是指本來沒有卻硬說有,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憑空捏造。

【原典】

诳也,非诳也,實其所诳也。少陰、太陰、太陽。

【注釋】

诳也,非诳也,實其所诳也:诳,欺詐、诳騙。實,實在,真實,此處作意動詞。句意為:運用假象欺騙對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讓對方把受騙的假象當成真象。

少陰,太陰,太陽:此“陰”指假象,“陽”指真象。句意為: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護真象。

“無中生有”屬于“三十六計”中的什麼計?

無中生有,就是用人為制造的假像來欺騙敵人,但不僅僅是盲目地欺騙他們,而是要巧妙地把虛假的東西變成真實的東西。利用對方已經産生的假象可以顯示我們的真正目的。首先,我們可以用小的錯覺,然後用大的錯覺,最後把錯覺變成事實,給對方一個緻命的打擊。

“無中生有”屬于“三十六計”中的什麼計?

“無中生有”是對孫子兵法當中虛與實的原則的應用運用,真的就是假的,假的就是真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使敵人難以了解我們的真實的意圖,然後在敵人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猛然出擊一舉獲得勝利。

“無中生有”屬于“三十六計”中的什麼計?

“無中生有”的戰例古代很多,比如節選自《資治通鑒》的《令狐潮圍張巡于雍丘》,就是非常經典的一例:

令狐潮圍張巡于雍丘,相守四十餘日,朝廷聲問不通……城中矢盡,巡縛稿為人千餘,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數十萬。其後複夜缒人,賊笑不裝置。乃以死士五百斫潮營,潮軍大亂,焚壘而遁,追奔十餘裡……

“無中生有”屬于“三十六計”中的什麼計?

張巡先有假人誘敵,賺得敵箭數十萬,這就是張巡版的“草人借箭”。草人“借箭”并不是目的,主要是為了迷惑敵人,緻敵松懈,“借箭”隻是多賺的一筆。“夜缒”真人下城,才是張巡的戰略目的。這欠,令狐潮的兵以為城裡城玩的還是“草人借箭”的把戲,隻當是看戲,根本不做防備,結果被張巡的五百死士砍潮營,焚壘幕,潮兵被追着逃跑十多裡。

“無中生有”屬于“三十六計”中的什麼計?

再如大家熟悉的“望梅止渴”,也是“無中生有”之舉:三國時期,有一次,曹操帶着軍隊去打仗。當時,烈日炎炎,附近又沒有水源,士兵們都口幹難耐,渾身大汗,精疲力盡,人人都走不動了,眼看行進的速度越來越慢。曹操見狀,非常着急,忽然他想出了一個主意。便舉起馬鞭,向前方一指,對士兵們說:“大家快看!前邊不遠有一片梅林,結的梅子個兒都挺大,趕到那裡咱們好好休息吧。”士兵們一聽,想起那又甜又酸的梅子,口水直流,也不覺得口渴了,都來了精神,加快步伐,很快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無中生有”屬于“三十六計”中的什麼計?

這正是:“無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覺,故無不可以終無。無中生有,則由诳而真,由虛而實矣,無不可以敗敵,生有則敗敵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