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隔19年,“世界第一阿依達”和慧重返上海再演成名作

1998年,上海大劇院落成,威爾第歌劇《阿依達》曾以開幕歌劇的身份亮相大劇院,初出茅廬的女高音和慧是當時的女主角。

時隔19年,歌劇《阿依達》以全新制作再度回歸上海大劇院,有“世界第一阿依達”之稱的和慧故地重遊,再次擔起了主演的重任。

9月15日-17日,由上海歌劇院、上海大劇院聯合出品的《阿依達》,将為上海大劇院2017/18演出季揭幕,和慧也将迎來她的第154場《阿依達》。目前三場演出連同加座均已售罄。

時隔19年,“世界第一阿依達”和慧重返上海再演成名作

《阿依達》劇照

好萊塢視角裡的《阿依達》

1871年,為了慶祝蘇伊士運河通航,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爾受埃及總督之邀,創作出一部帶有濃郁埃及色彩的歌劇《阿依達》。

歌劇描繪了3000年前古埃及法老王時代一個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有史詩般的宏大場面,也有刻畫角色心情、性格以及戲劇沖突沖突的獨唱和重唱,曆來是歌劇界排演的重點。

作為上海歌劇院版《阿依達》的導演,蒙特卡羅歌劇院藝術總監讓-路易·格蘭達和他的團隊首次引入好萊塢電影手法,為《阿依達》的叙事帶來了新意。

時隔19年,“世界第一阿依達”和慧重返上海再演成名作

接到創作邀請時,格蘭達曾問歌劇院和大劇院,是想要一個經典的傳統演繹,還是一個另辟蹊徑的诠釋,讓他欣喜的是,上海方面選擇了後者。

1950年代,好萊塢時興将歌劇翻拍成電影,《阿依達》1953年也曾以電影的形式搬上大銀幕,主演是意大利國寶級女演員索菲亞·羅蘭。格蘭達由此獲得靈感——“拍”一部電影版《阿依達》,且在專門制作古裝大片的影視基地拍——格蘭達最終選擇了羅馬影視基地“奇尼奇塔”做背景,那是伊麗莎白·泰勒與理查德·伯頓出演《埃及豔後》的地方。

“《阿依達》講了一個發生在法老時代的虛構愛情故事,而我們的電影拍攝也是一個假想的設定:舞台上呈現的是電影《阿依達》的拍攝場景,歌劇《阿依達》則是我們的‘戲中戲’。來劇院觀看演出的觀衆不僅欣賞了一部歌劇,也觀摩了同名電影的首映……”

跟着攝制組,觀衆來到了歌劇電影《阿依達》的拍攝現場。

第一幕,技術人員、制片人、導演首先進入攝影棚布置布景,調試裝置,接着演員們陸續登場。觀衆和攝制組一同注視着劇情發展,身臨其境感受着劇中人的喜怒哀樂,直至阿依達和拉達梅斯相擁離世。攝制組三三兩兩收拾離開,攝影棚空了,演出也落下了帷幕……

舞台上有兩個團隊,視覺呈現也分兩種:攝制團隊穿着1950年代的服飾,而戲中戲裡的《阿依達》演員則身穿最傳統的服飾。

“《阿依達》對任何一個導演來說都是挑戰。它比任何一部作品都來得重,既恢宏又講究細膩,關鍵在于音樂和戲劇性要達到一定高度,才能有一定的相容性。”格蘭達說,雖然表現手法獨特,但他們并沒有歪曲原作,原汁原味是第一要求。

時隔19年,“世界第一阿依達”和慧重返上海再演成名作

她是“世界第一阿依達”

歌劇《阿依達》曆來以場面恢弘、演員龐大著稱,上海歌劇院此番排演《阿依達》,除了出動本院的交響樂團、合唱團、舞蹈團,還特邀來蘇州交響樂團、愛沙尼亞瓦涅姆因合唱團、上海戲劇學院附屬舞蹈學校加盟,演職人員逾400人,舞美置景需12個大型集裝箱打包。

指揮許忠解釋,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弗羅倫薩五月歌劇院排《阿依達》時,合唱團都達到了上百人的規模,上海版的合唱團有120人,交響樂團有80人,這是《阿依達》最起碼的配置,而之是以要跨國、跨團合作,“目的在于取長補短,把每個團的精華凝聚在一起。”

跨團合作,磨合在所難免,這也是排歌劇之所耗時耗力的關鍵。早在三個多月前,上海歌劇院及特邀團隊就在大劇院開始了排練,今年8月,他們還帶着音樂會版《阿依達》遠赴薩爾布呂肯國際音樂節,在德國觀衆面前“練兵”。

時隔19年,“世界第一阿依達”和慧重返上海再演成名作

指揮許忠

大劇院的實景演出将分兩組演員陣容:和慧、馬可·貝爾蒂等外方演員擔任15号、17号的主演,上海歌劇院演員徐曉英、韓蓬、楊小勇、董芳等在16号亮相。

和慧無疑是一大看點。

《阿依達》是1998年上海大劇院落成的開幕歌劇,巧的是,它也是和慧藝術生涯中的第一部歌劇。

那時,和慧才18歲。如今,她是唯一一位被世界六大頂級歌劇院同時邀請的中國歌唱家,也是唯一一位以女一号的身份登台斯卡拉歌劇院,扮演托斯卡、蝴蝶夫人、阿依達的中國人。

時隔19年,“世界第一阿依達”和慧重返上海再演成名作

這些年來,和慧在世界各地演過150多場《阿依達》,單是維羅納露天劇場就唱了12年,“世界第一阿依達”的稱号很自然戴在了她頭上。

不過聽到這個稱号,和慧壓力很大,“這個稱謂源自意大利媒體,他們曾說我是阿依達唱得最出色的人,但我自己也聽過、看過幾位這個角色唱得十分精湛的女歌唱家。我更樂意被稱為‘世界第一阿依達之一’。”

演了這麼多場《阿依達》,如何保持新鮮感?

和慧笑說,自己不會因為唱了150多場就産生疲勞感,這部歌劇感覺就是為她的聲音而寫的,“我很适合唱阿依達,如果說我的聲音有什麼特别之處,那就是剛柔并濟,有很強的力度,也可以做到柔弱纖細。”

時隔19年,“世界第一阿依達”和慧重返上海再演成名作

阿依達原是埃塞爾比亞的公主,卻被俘虜至埃及,成了埃及公主的女奴——常年身在異國他鄉,和慧對阿依達的思鄉之情感同身受,這種情感倒灌到角色中,又多了幾分感染力。

能容納2.5萬觀衆的維羅納露天劇場,是意大利知名度最高的一座古劇場,《阿依達》幾乎年年都在此上演。在這裡唱《阿依達》,和在上海大劇院唱又有什麼不同呢?

“對我來說,燈光熄滅,舞台都一樣,不管劇院大小,你都要把聲音傳給最後一排觀衆。”和慧說,“維羅納太大了,最後一排觀衆離你非常遠,要求你的聲音特别有穿透力。大劇院也一樣,也要求你的聲音穿過樂隊、合唱隊達到觀衆,演員對聲音的控制力要非常強。”

繼續閱讀